APP下载

浅析自驾游交通出行低碳化

2012-03-31林士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7期
关键词:足迹旅游业景区

□文/ 林士婷

(1.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秦皇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转变,旅游是当前城镇居民休闲度假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方式,我国旅游的支出逐年增长,旅游人次数不断攀升。2010年国内出游人数达21.0 亿人次,比2009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580 亿元,增长23.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 亿美元,增长15.5%。由于温室气体效应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粮食安全危机等,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低碳的流行,与之相关的低碳旅游概念也应运而生。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不仅开发了旅游新亮点,还促进了环境的改善、保护和提升。我们在景区旅游时随处可以听到或看到这样一句警示语:“除了风景,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足迹,什么都不留下。”然而,在自驾旅游风行的今天,我们希望旅游者留下的“足迹”越小越好。

一、自驾游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及环境的重要影响

“自驾车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美国,是当时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旅游形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旅游方式,自驾车具有自主性、时尚性、个性化等特征,且兼具刺激性强、消费档次高、体验性强等特点。中国的自驾车旅游在20世纪九十年代逐步兴起,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旅游者所使用的代步工具主要是家用小汽车、多功能越野车及商务车等。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多,道路条件的改善,公民休闲时间的增加、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心理的日益成熟,自驾车旅游正逐渐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形式。随着自驾车旅游的快速发展,其尾气、噪音等对景区自然和社会环境必然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自驾游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设施不健全,自驾游信息服务不完善,自驾游安全隐患等问题,给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

二、低碳、碳足迹与旅游业碳足迹的界定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碳是指造成当前全球气候问题的CO2气体,特别是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CO2。广义上的碳包括《京都议定书》上提出的六种温室气体。所谓“低”则是针对当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生产消费体系所导致的“高”的碳强度及其相应“低”的碳生产率,最终要使碳强度降低到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能够有效配置和利用的目标。

碳足迹,也被称为碳指纹,是衡量的标准。维基百科的解释是:一个人,或一个产品或装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总量。这个概念以“足迹”为喻,说明我们每个人在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所留下的痕迹。碳足迹是用来衡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排放CO2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乘车、乘船还是乘飞机旅游,都将间接消耗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目前大气层中98%的CO2都是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总的来说,“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

所谓的旅游业碳足迹是一种根据旅游者和相关旅游企业等在旅游活动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为统一量化标准,用以表示旅游业污染程度的环境指标。从旅游学研究的“三体”学说来定义:旅游业碳足迹指的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体三方面因消耗能源而造成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CO2为统一标准计算。从旅游学研究的“六要素”学说来定义:旅游业碳足迹指的是旅游者的“游、行、吃、住、娱、购”等六个方面直接或者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CO2为统一标准计算。

三、自驾游交通出行碳足迹定量方法

要精确计算出旅游业碳足迹,必须要有《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自驾旅游统计年鉴》综合数据,如旅游业能源消耗量的单独统计,由于分行业能源统计中并不单独统计旅游业,故无法算出旅游业能源消耗量的碳足迹。本文主要以私家汽车为出游工具,到景区旅游统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方式,计算交通出行减排潜力测算。

交通运输减排是低碳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节能减排工作对发展低碳旅游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三工作组(IPCC WGIII)的研究结果(2007)表明:2006年,世界各国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约占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总量的23%。至2020年,世界各国交通运输CO2排放量年均增长率约为2%。2007年,我国交通运输部门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7.77%,能源消费总量为20,643.37 万吨标准煤,CO2排放占全社会排放量的7.5%。2000~2007年,我国交通运输部门能耗年增长率为10.8%,交通运输部门能耗年均增长率比全社会总能耗年均增长率高出1.06%。

景区交通碳足迹是指景区内的交通设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景区内的交通设施主要是来自景区的游客车辆和旅游车辆等。碳足迹的计算公式为:

C1=油耗公升数×0.785

式中,C1为交通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0.785 为油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由于游客的流动性以及获取特定交通工具能耗总量的不同,景区交通二氧化碳的排放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上式中,m 为交通工具的类型,βm为m 类型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Pm为乘坐m 类交通工具的人数,Dm为m 类型交通工具的行驶距离。

不同的交通工具人/km 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为:长途客车为0.018kg,轿车为0.075kg,轮船与渡船为0.07kg,机动脚踏两用车为0.01kg,其中人数与距离可以通过市场调查获取。

另外有研究结果表明:公交代替1 辆私家车出行1 公里,碳减排潜力系数为6.79 克。因此,到景区旅游的游客到中心景点,应统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方式,以减少旅游景区的碳足迹。

四、优化自驾游交通运输的建议

低碳经济时代对低碳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低碳旅游必须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做出相应的针对性对策,使旅游过程中减少碳足迹,并见到成效。

1、建立低碳旅游理念。传统旅游发展模式不仅没有一种经济机制鼓励人们节约利用资源,而且还刺激和培植着人们的掠夺自然资源的行为。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旅游发展模式的经济机制,就无法消除人们掠夺、挥霍自然资源的恶劣行为。但是,在当代人口密集、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清洁美丽的旅游环境对人们享受大自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旅游环境具有的自然价值也就越来越高,向环境中排放CO2所付出的代价也就越来越大。这时,如果我们仍然把旅游经济和旅游环境二元化,把旅游环境仅仅作为旅游经济的外在因素不予考虑,那么,要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环境问题是不可能的。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旅游经济与旅游环境二元化的发展模式,建立一种把二者内在统一起来的低碳旅游模式。

2、改善自驾旅游用车环境,提高汽车运行效率。2006年中国乘用车平均油耗为8.06 升/百公里,每百公里比欧洲标准高1.01 升,比日本高2.66 升。改善用车环境,提高汽车运行效率也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改善用车环境主要体现在提高道路交通效率上,如合理布局公路的红绿灯、采用车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等。提高汽车运行效率主要体现在提高驾驶水平,改掉不良驾驶习惯以及提高维修保养质量和强化节能意识等方面。车辆使用方式和司机驾驶习惯对汽车污染物排放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如何低碳用车不仅关乎车主的环保观念,也关系到用车成本的支出。如采取一些有用的节油技巧,提倡低碳生活。事先选择路线:出门前规划好路线,避开堵车路况,躲开红绿灯较多的路段,减少起步、停车的机会;经常检查胎压:经常保持合适的胎压不但有利于发现安全隐患,也能对低碳用车起到一定的帮助;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避免急加速、急刹车,在路况良好时尽量采用经济时速行驶;减少发动机空转:如果长时间等人可以先熄车,避免额外的燃油浪费;尽量避免用车浪费:比如自驾旅游开车出行只乘坐一人等。研究显示,教育驾驶员正确驾驶、合理使用车辆,能够使单车耗油量平均每百公里下降近1 升。

3、交通出行减排对策。在低碳旅游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方面,应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改进:首先,改进基础设施,创建良好的低碳旅游出行环境。公共交通方式是交通出行中最为节能的方式之一,为推进交通节能减排,我国低碳旅游应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间的便捷换乘、推行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布局、强化各种运输方式,从多方面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比率。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也应当重视道路路面情况和道路通畅程度这些直接影响机动车能耗的方面。改善道路条件,完善路网结构,减少拥堵状况也可有效地达到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目的;其次,提升旅游者的素质,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实施低碳旅游节能减排必须充分发挥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出行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综合品质等,培养全民节能减排的整体意识。只有借助媒体及旅游行业协会的力量,通过制作宣传广告、发布节能减排信息、出版节能减排书籍等措施,采取各种渠道来宣传运输节能减排,才能使相关人员明确节能减排的意义,真正变被动节能为主动节能,使旅游交通出行节能减排取得长效发展。

4、提高景区森林固碳水平,以竹、藤代木。据科学测定,一亩茂密的森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 公斤,放出氧气49 公斤,可供65 人一天的需要。森林作为低碳游憩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低碳的休闲娱乐场所,又能够保护湿地和林地土壤,减少碳排放。此外,森林固碳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低成本优势,如能够增加绿色就业、促进低碳旅游等,还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景区旅游等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

我国低碳旅游尽可能减少林木砍伐,同时转向以竹子、藤条等易生材代替木材,这些是最具价值的非木质林产品,具有速生、丰产、再生能力强、用途广泛及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同时也具有巨大的低碳功能,对改善低碳、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1]孙伟业.留下低碳的足迹[J].经济研究参考,2010.12.

[2]罗芬等.碳足迹研究进展及其对低碳旅游研究的启示 [J].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3.

[3]李风琴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碳足迹测算与碳效用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

[4]唐婧.低碳旅游生态循环经济系统构架研究——以湖南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0.5.

猜你喜欢

足迹旅游业景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成长足迹
足迹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足迹
春的足迹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