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

2012-03-31杜建文李旭东陈升恺李潮杰李创鹏杨华伟阮新民陈秋雄

当代医学 2012年18期
关键词:肺动脉瓣先天性球囊

杜建文 李旭东 陈升恺 李潮杰 李创鹏 杨华伟 阮新民 陈秋雄

经导管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已经广泛被应用在临床中,多种单纯型的先天性心脏病皆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包括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PS)、二尖瓣狭窄(MS)、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等,优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本文通过观察探讨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可行性及意义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3月~2012月3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诊断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31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在2.5~69岁,平均年龄为(17.7±11.3)岁,均经心电图、心脏彩超、CT、X线检查确诊,其中ASD合并VSD19例,合并PS10例,合并MS(Lutembacher综合征)2例,均采取经导管同期治疗,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治疗方法 成人采取2%的利多卡因局麻,小儿采取氯胺酮基础麻醉,分别对右股动、静脉进行穿刺,常规进行左、右心导管的检查,按照单纯型CHD的介入治疗方式,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X线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对于ASD合并VSD的患者,给予先采取VSD封堵术治疗后,再采取ASD封堵术;对于ASD合并PS的患者,给予先采取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治疗后,再采取ASD封堵术;对于ASD合并PDA的患者,给予先采取PDA封堵术治疗后,再采取ASD封堵术;对于合并MS的患者,给予先采取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后,再采取ASD封堵术。术中给予静脉注入100U/kg的肝素,术后给予口服3~5mg/kg的阿司匹林,并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6个月[1]。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超声造影、CT、X线检查结果,制定以下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术后超声、CT、X线检查无血管狭窄、缺损等异常,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术后超声、CT、X线检查可见少数血管狭窄、缺损等异常,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好转;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术后超声、CT、X线检查可见血管仍有异常,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无改善[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治疗前后的跨肺动脉瓣平均压数据指标的数据经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单位采取±s表示,期间采取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1例患者皆为一次性治疗成功,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0例,随访一年无并发症出现,无死亡案例,总有效率为100%。其中应用ASD封堵器置入治疗的患者有17例,通过TTE进行ASD最大测量径为5.3~30mm,平均直径为(17.5±8.4)mm;应用封堵器的直径在9~36mm,平均直径为(21.7±10.3)mm。术后通过TTE进行ASD封堵器置入的位置良好,可见无残余分流。应用VSD封堵器置入治疗的患者有14例,通过左心室超声造影测量VSD的最大直径在4.3~14.3mm,平均直径为(9.9±5.0)mm;应用VSD封堵器的直径在6~18mm,平均直径为(9.8±4.3)mm;31例患者皆VSD封堵成功,无1例出现主动脉瓣反流和VSD残余分流。其中ASD合并VSD、MS21例,经超声造影可见PDA的最窄部位直径在3~8mm,平均直径为(4.2±1.3)mm,选择应用封堵器直径在6~14mm,平均直径为(7.4±2.3)mm,术后采取降主动脉造影检查可见无残余分流影像;其中ASD或PDA合并PS有10例,皆给予PBPV术治疗,使用的是Inove球囊扩张方式,治疗前后跨肺动脉瓣的平均压差分别为(56.5±15.3)mmHg、(13.2±9.0)mmHg,治疗前后的跨肺动脉瓣平均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t=12.376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于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法是以单纯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法作为基础的[3],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各类型技术与个别的单纯型病变比较无特殊性,但也有其独自的技术性,而并非单纯的操作相加。本文使用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总有效率为100%,采取的是先对瓣膜狭窄进行纠正后,再行瓣膜球囊扩张术或行封堵术。在本文中对合并有2种或以上畸形复合型的新天性心脏病患者,对于ASD合并VSD的患者,给予先采取VSD封堵术治疗后,再采取ASD封堵术;对于ASD合并PS的患者,给予先采取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治疗后,再采取ASD封堵术;对于ASD合并PDA的患者,给予先采取PDA封堵术治疗后,再采取ASD封堵术;对于合并MS的患者,给予先采取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后,再采取ASD封堵术,治疗前后跨肺动脉瓣的平均压差分别为(56.5±15.3)mmHg、(13.2±9.0)mmHg,治疗前后的跨肺动脉瓣平均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先对瓣膜狭窄进行纠正后,再行瓣膜球囊扩张术或行封堵术的治疗策略,能够有效促介入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提高。

目前,针对PDA、ASD、PS的介入治疗技术相对纯熟[4],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其成功率较高,局部的解剖结构具有一定的缺损变异多样性与复杂性[5],虽然在术前严格进行超声检查的筛选,依然会有极少的患者在置入封堵器后,对三尖瓣或主动脉瓣的启闭有影响,或者是病情严重的患者仅可将封堵器回收,不得不放弃封堵,转为外科手术治疗,此时,应注意无需进行其余的畸形纠治[6]。再者,此手术方案还展示出后期的操作对前期治疗无影响的优点,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理想,注意在操作中减少导丝或导管对ASD封堵装置的影响,减少并发症发生,以提高安全性。

[1]陈旭华,徐岩,许邦龙,等.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4):287-289.

[2]周静文,伍伟锋,黄凯,等.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3):397-399,

[3]戴汝平.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1):1-3.

[4]Chen J,Han M,Manisastry SM,et al.Molecular effects of lithium exposure during mouse and chick gastrulation and subsequent valve dysmorphogenesis[J].Birth Defects Research,2008,82(7):508-518.

[5]Basavarajaiah S,Wilson M,Whyte G,et al.Prevalence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in highly trained athletes: relevance to preparticipation screening[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8,51(10):1033-1039.

[6]Mahtab EA,Wijffels MC,Van-Den-Akker NM,et al.Cardiac malformations and myocardial abnormalities in podoplanin knockout mouse embryos: Correlation with abnormal epicardial development[J].Developmental Dynamics,2008,237(3):847-857.

猜你喜欢

肺动脉瓣先天性球囊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肺动脉瓣狭窄胎儿右室功能的应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肺动脉瓣短轴切面诊断先天性四叶式肺动脉瓣畸形的临床价值*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瓣发育不良1例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并狭窄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