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12-03-31周广根
周广根
(江苏省东台市蚕桑管理中心 224200)
桑园是生产优质蚕茧的物质基础,也是茧丝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东台市近几年的生产来看,在桑园管理上还存在某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影响了桑园效益发挥和蚕农经济收入提高,制约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和壮大。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桑树施肥不合理
1.1.1 肥料搭配失调
生产上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有机肥用量日趋减少,化肥用量逐年增大,氮磷钾比例失调,特别是微量元素严重缺乏。有的蚕农反映老桑园施肥不少,增产效果不如新桑园明显,原因之一就是老桑园没有做到平衡施肥。
1.1.2 靠近桑树主根施肥
桑树主要靠侧根的根毛吸收养分。在桑树施肥时,部分群众习惯将肥料施于离主根较近的土壤中,使肥力不能很快得到利用,还会造成桑树根系受损。
1.1.3 化肥直接撒施
有些蚕农在桑树生长期间,利用雨天把尿素、碳铵等化肥直接撒在土壤表面上,一方面易造成肥料随雨水流失,另一方面经常进行地面表土施肥,会造成桑树根系分布变浅,影响根系功能。
1.2 病虫害防治不科学
1.2.1 盲目用药
部分蚕农不重视田间病虫的预测预报和调查工作,没有根据桑园病虫害发生种类对症用药,有的甚至虫、螨不分,跟着别的农户盲目用药;有的蚕农不根据害虫发生特点及发育阶段,选用农药,而是随意选择用药品种,图方便使用家中剩余农药;有的蚕农见虫就打药,滥用农药。当田间虫口密度较低或宜采用人工防治时仍使用农药,既增加成本,又杀伤天敌。这些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威胁养蚕安全。
1.2.2 错失时机
部分蚕农没有在害虫孵化高峰期内用药,等到田间害虫大量发生时才着急治虫,造成见虫治虫的被动局面,此时害虫已经处于高龄期,防治效果变差,而且给蚕作安全带来隐患。
1.2.3 配药不准
多数蚕农配药时没有计量工具,普遍使用瓶盖计量,存在随意加大农药使用浓度的倾向;配药时不搅拌或搅拌不充分,造成局部浓度过高。由于药液浓度过大,常会发生桑叶药害和家蚕农药中毒现象,同时也增加了害虫的抗药性,增大防治工作的难度。
1.2.4 技术不当
不少蚕农治虫时采用大孔径喷头喷雾,致使雾滴过大,农药不容易附着在桑叶或虫体上,且药液在空中滞留时间短,减少了药液与虫体及桑叶的接触机会,降低了用药效果。有的蚕农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药,降低了药液浓度;有的在晴天中午喷药,药液挥发迅速,不能很好地向虫体或桑叶中渗透;桑园治虫难以做到统一行动,影响了防治效果,治虫难以彻底。
1.3 树型养成不成形
一是枝条空间分布不合理。一棵桑树应该有3至4个拳,但大多数桑园都是一树一拳,“一拳独揽”呈现普遍现象,桑树枝条空间分布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光能。有的桑树夏伐高度过高或过低,“步步高、年年高”,造成桑树生长势下降,后劲不足。
二是夏伐剪口太长,不能齐拳剪定。个别地区,存在用镰刀割枝条现象。枯桩过多,为桑象虫等害虫提供了有利的隐蔽场所。
三是疏芽不及时或不疏芽,枝条分布疏密无序,达不到“中间空、四周展”的要求。下垂枝、过短枝条等无效条修剪不及时或不修剪,树形紊乱,养分浪费,产量降低。
四是冬季桑园剪条过长,梢留过矮,影响春季产叶量和养蚕量。特别是易遭受晚霜危害。
1.4 沟墒水系不配套
桑园无三墒,四周无排水沟。桑园水系不畅,大雨成河,小雨成滩。桑园受淹后土壤缺氧,桑根呼吸困难,如果天气转晴,根系的吸水量满足不了地上部枝叶的蒸腾量,桑叶将萎蔫黄化脱落。
1.5 管理措施不到位
1.5.1 “关门虫”防治不力
晚秋蚕结束后及时进行“关门虫”防治的很少,“关门虫”到位率低,虫口基数难下降。
1.5.2 夏伐和冬季剪梢拖拉
在桑树夏伐上,春蚕后期能够做到“边采边伐”的很少,有的拖到5月中下旬,人为缩短了桑树最佳生长期,降低了产量。不少地方,改冬季剪伐为春季剪伐,有的在气温回升后剪梢,既增加桑树养分流失,又为桑园害虫提供了越冬场所。
1.5.3 土壤翻耕少
桑园土壤长期不翻,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能差、微生物数少、蓄水能力不强,不利于桑树根系的生长发育。
1.5.4 除草不及时
桑园杂草丛生,草比树高,桑园变成草原。
1.6 桑树改造更新慢
1.6.1 缺株较多
近年来温室效应较明显,冬季气温高,下雪次数少,有些蚕农防治关门虫不及时,越冬虫口基数偏高,来年春季气温上升时,越冬害虫危害桑芽,严重的将整株桑树上的芽啃光,导致桑树死亡。加之夏伐不及时、治虫不力、用药不对路和管理跟不上等造成闷拳与缺株现象严重。
1.6.2 树龄衰老
东台是蚕桑大市,养蚕历史悠久,有的桑园树龄达到20年,这几年经过不断更新,已淘汰不少老桑树,但还有少部分桑园没有及时更换,树龄偏老。
1.6.3 条数较少
近年来发展的桑园没有养成好的树型,普遍为独杆独拳,不但枝条数量少,而且生长空间窄小,光照不足,严重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亩桑效益降低。
1.6.4 品种不良
品种不优、产量低、质量差、缺株严重、发种少及收入低在一些地区比较严重。有的地方桑园密度达到1 200株,有的地方700株还不到,相差50%。
2 采取的措施
2.1 桑园治虫把握“五要点”
2.1.1 掌握适期
改变蚕农“有空就喷药,没空不喷药”的惯性思维。
2.1.2 规范用药
动员蚕农按照蚕桑技术部门的要求,选对农药,改变蚕农用药的任意性、随意性、主观性。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多种途径,使科学防治病虫害成为蚕农的自觉行动。推广使用桑园专用农药,让蚕农在剂量上易于掌握,使用安全。
2.1.3 配准浓度
动员蚕农配药时要量准原药量,“多一点没关系、少一点不要紧”的思想要不得。
2.1.4 方法恰当
喷雾压力要大,喷片孔径要小,喷出雾滴要细。喷药时还要注意天气变化,刮风、下雨或即将下雨时不要打药,露水未干时也不能打药,夏秋气温高时,中午前后不要打药。
2.1.5 力求统一
一片桑园往往涉及好几户,如果不能做到统一用药时间、用药品种、用药浓度,那防治效果就难以保证。
2.2 桑园施肥注重“三原则”
2.2.1 注重氮、磷、钾合理搭配的原则
丝茧育桑园,氮、磷、钾三者之比为10:4:5。根据试验调查,每收获100kg桑叶,土壤中就要消耗纯氮2kg及相应的磷和钾。施入土壤中的肥料,氮的利用率为60%,磷为20%,钾为35%。例如年产桑叶2 250kg、枝条750kg的丰产桑园,每年应施入纯氮 45kg,纯磷 18kg,纯钾 23kg。
2.2.2 注重复合肥与有机肥混合使用的原则
桑园长期偏施化学肥料易造成土壤板结,有效微生物含量减少,不利于桑树优质丰产。夏伐后和冬季要增施有机肥料。
2.2.3 实行少量多餐的原则
桑树施肥一般一年四次。第一次春肥又称催芽肥,在桑芽萌动前即3月中下旬施入,主要是避免碰掉已萌动的桑芽,第二次施肥在4月20日前后施入。夏肥在6月初桑树夏伐后立即进行,夏肥宜早施、重施。第一次秋肥又称长条肥,在7月中旬进行,第二次秋肥又称增叶肥,在8月中旬进行。秋肥不能过迟,以防枝梢延迟生长而遭受冻害。冬肥在桑树落叶后结合冬耕进行。
2.2.4 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
桑园施肥应把肥料施在桑树根系分布最密集的土层中,一般离主杆30cm左右为宜。根据肥料种类不同,采取沟施、穴施和撒施等不同方法,化肥及人粪尿等速效肥料挖穴施入,施肥后立即覆土。一般堆肥、厩肥等有机肥料开沟或均匀地撒在桑树行间,结合耕地翻入土中。
2.3 桑树修剪抓住“四环节”
2.3.1 抓住修剪最佳时间
修剪桑树以秋蚕结束后土壤封冻前进行为好。立春以后,气温回升,桑树生理活动增强,树干、树根中的养分陆续向枝条运输,如果此时修剪枝条,会损失大量养分和水分,降低发芽率,桑叶的产量、质量也大大降低。所以,冬季修剪桑树宜早不宜迟。
2.3.2 使用专门的修剪工具
进行桑树夏伐和桑树修剪,切不可用镰刀、菜刀、柴刀等刀具乱割乱砍,避免剪口凹凸不平和损伤树枝、树皮、芽嘴等,既造成大量枯枝枯桩,又妨碍桑树的生长。
2.3.3 形成合理的空间分布
夏伐以后,疏芽一般要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新芽生长到10~15cm时,把拳上过密过细、位置不当和生长不良的新梢疏去;第二次在新芽生长到25~30cm时,结合夏蚕用叶,再疏去弱小卧伏的新梢芽。对“鸡窝桑”,要选留健壮枝,剪掉病、残、弱枝;对“集群枝”,应去弱留强,促进侧枝生长,使枝体分布合理,发育均匀,发挥群体优势。
2.3.4 养成主次分明的丰产树型
树型养成与桑叶的产量关系密切,养成好的树型每亩能增产20%。定杆时离地面20~26cm剪去枝干,形成主干,发芽后保留2~3个健壮芽,芽分布在主干的四周,长至5月下旬左右离地面40cm剪去枝条,促使腋芽萌发,形成2~3个第一支干,当腋芽萌发以后,每个支干上保留2个健壮条,确保每株当年形成4~6根健壮枝条。第二年离地面60cm进行夏伐,养成第二支干,形成主次分明的丰产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