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篇章理解过程中情境模型的建构

2012-03-31田慧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工作记忆阅读者实体

田慧莉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基础部,山西 阳泉 045000)

篇章是一组为了表达某一主题而连接在一起的句子。由于我们很少说一些孤立的句子或词,而且离开上下文的单句也常常是有歧义或者意义模糊的,因此篇章是值得我们考察的更为自然的语言单位。对篇章的理解就是在记忆里对篇章进行编码(表征)。认知心理学家Van Dijk和Kintsch认为,对篇章的表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表层表征(surface representations),我们记住的是具体的用词;第二个层次是命题表征(propositional representations),我们记住的是意义;第三个层次是情境模型(situational model),是篇章所描述的内容在真实世界里的情境模拟。[1]当前的认知心理学者大多认为,篇章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在阅读文章时建构一系列多层次心理表征的过程,一个连贯的情境模型的建构标志着对语篇的成功理解。

一、情境模型的维度、内容及加工过程

尽管研究者们对情境模型的维度与内容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他们普遍认为情境模型是多维的。比如,Jonson-Laird和Zwaan等人研究发现,一个情境模型至少包含五个维度:时间、空间、实体、因果和意向。时间和空间维度确定了事件所发生的时空状态,实体是指情境中的人或物,因果是指实体经历和完成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而意向是指实体的愿望和目标[2]。

有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者认为,情境模型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时空框架、实体的集结和实体间的关系。时空框架是情境发生的背景,可以帮助读者在头脑中形成对现实世界的虚拟表征。实体的集结往往通过某些标志来体现,比如姓名、物理特征或者心理状态,这些标志能帮助读者在头脑中对实体的形象和特征进行模拟。实体间的关系指一个或者多个情境中实体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帮助读者在多个情境模型之间完成推理并形成最终的情境模型。

文本阅读者是如何把情境模型的内容加工成情境模型并达到对文本的最终理解的呢?Zwaan和Radvansky等人认为,情境模型的加工有四个典型的步骤:建构、更新、提取和展望。首先,读者对正在阅读的句子或者句群建构起一个当前情境模型;这个当前模型通过推理并入到先前已经形成的模型中去,使得先前的模型得到更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中与当前文本有关的信息也会得到激活,这些信息加入到已形成的模型中的过程叫做提取;最后,新的整合模型为下一个模型的建构提供线索叫做展望。在这个过程中,当前文本、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和读者的推理能力共同发生作用,最终达到对文本的理解[3]。

二、影响情境模型建构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文本材料

文本材料中的字、词、句可直接激发读者对情境模型的建构。语言的输入本身就可以激发对经验的模拟。例如,非限定性的名词短语引起了对相关实体的知觉符号,动词短语可以帮助读者模拟情境中各个实体的关系,而句子中的关联词可以提示情境间的因果或者时间关系。

文本的组织结构也会影响情境模型的建构。Kintsch在研究中准备了两篇关于同一座城市的空间布局的文章,两篇文章提供的信息量完全相同。其中一篇选择了从空中向下看的角度,而另一篇则选择了在城市中开车的角度。在被试随后的自由回述中,从空中向下看的版本导向了情境模型[4]。

文本材料是否存在明显的焦点信息,也会影响情境模型的建构。焦点信息是指文本中表明主人公明确意愿和目标,或者表明主人公行为特定原因的信息。读者读到有关这些信息的句子时会引起注意,并对后续信息产生期待和关注。这些焦点信息会使读者试图把握文本的基本要义,形成文本的局部或整体的逻辑连贯。有研究表明,读者会追随焦点信息及时建构和更新文本模型,并且对后续的文本信息产生更有目的性的展望。如果文本材料无明显的焦点信息,读者只会通过共振的方式自动而非策略性地整合当前信息,而不会即时建构和更新情境模型。

(二)背景知识

篇章理解过程是一个背景知识和篇章内容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会按照已有的背景知识,整合当前阅读到的信息。在情境模型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专家效应”。也就是说,在某一领域有丰富背景知识的阅读者,在建构该领域情境模型和理解语篇方面,往往超过有较高语言能力但背景知识贫乏的读者,原因是他们在建构情境模型时能将被文本激活的相关知识融入到情境模型当中。还有研究表明,背景知识还能影响阅读者确认文章中的逻辑关系。而且,“专家”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来阅读文本,而背景知识缺乏的人采用的是第三人称视角。当读者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的时候,可以超越文本内容的表征,根据自己在该方面的经验,对文本内容有更精确、更深入的表征。外语阅读者很难达到与本族语阅读者一样的语言高度,对文本材料本身的理解也就无法与本族语阅读者相比,所以背景知识在建构情境模型当中尤为重要[5]。

(三)工作记忆

阅读者建构情境模型的差异也可能与工作记忆有关。工作记忆是指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和存储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工作记忆有存储和处理两个功能。在情境模型的加工过程中,工作记忆保留的是文本世界的当前情境。在工作记忆的处理功能方面,当读者读到某一句子的时候,该句子包含的概念和命题以及存储在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都会自动向长时记忆发送信号,读者不仅要将当前进入文本的信息与工作记忆中保存的信息进行整合,以维持局部连贯,而且还要将其与通过共振的方式激活的已经进入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整合,来维持全篇连贯。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工作记忆能力弱的读者能够阅读文章细节,但不能处理好全篇的主题;而工作记忆能力强的读者既能够回答细节问题,也能记住文章的主题。这表明,工作记忆能力强的人能更好地建构完整的情境模型;工作记忆能力弱的人,在阅读中频繁做出推理,并且无法保持歧义部分的各种可能的解释,其建构的是一些没有联系的次结构,而不是完整的情境模型[6]。

三、结语

对情境模型的研究促进了语篇理解研究的发展。但是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首先,目前对情境模型进行研究的实验材料大多是人为生成的,缺乏对自然文本的研究。其次,研究的文本多为记叙文,得出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文本还不明了。最后,以往的研究处理的大多是情境模型的单一维度,还缺乏对各维度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1]伍丽梅,莫雷,王瑞明.情境模型的实质:命题符号与知觉符号之争[J].心理科学进展,2005(4).

[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P.N.Jonson-Laird.Mental Models:Towards a Cognitive Science of Language,Inference and Consciousnes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

[4]Kintsch W.,Van Dijk T.A.Toward a Model of Text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78(85).

[5]Zwaan R.A.,Magliano J.P.,Graesser A.C.Dimensions of Situational Model Construction in Narrative Comprehens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1995(21).

[6]Zwaan R.A.,Radvansky G.A.Situational Models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Memory[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8(123).

猜你喜欢

工作记忆阅读者实体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工作记忆怎样在大脑中存储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阅读者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