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社会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2012-03-31朱添锦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型群众管理

朱添锦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宁德分校,福建 宁德 352100)

“创新”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比特于1912年首次在经济领域提出的。创新型社会是指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创新合力,是整个社会所具有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建设“创新型”社会也被提上议事日程。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省部级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创新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1]创新型社会要求我们进行社会管理的创新,对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进行完善,为创新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好的土壤和平台,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市值效应”。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

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专家罗伯特·登哈特从“公共服务、民主进程、责任使命、人本思想、公民权力”等方面概括了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在我国进行创新型社会建设的今天,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创新包括经济创新、政治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2]

首先,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进行政治体制创新的内在需要。创新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在于社会管理体制的高效。从政治体制创新上看,当前的重点在于如何在保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对我国政权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进行有效的调整,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要求社会管理更加透明化、公开化、民主化、高效化,而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体制繁冗、低效、且不均衡,有效的监督与运行机制还没有得到充分保证,为创新型社会的政治体制创新带来了瓶颈。而进行社会管理的创新,将能够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需求出发,更加有效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建设更高效的行政运行体制。其次,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创新的必然途径。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实施多年,但是从经济体制上还存在着许多计划经济的特点,行政对市场经济干预过多,公平化的市场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为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创建提出新的课题。应通过社会管理的创新,使社会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的社会环境。再次,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加快社会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为滞后,科技创新水平较低。而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能够符合科技创新的要求,要求全社会形成一种创新意识,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进行社会管理的创新,将更好地理顺社会管理中服务与管理的关系,使社会管理服务于科技创新。最后,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进行社会文化创新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文化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对人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文化领域的需求,使人民群众通过高效、有序的社会管理,感受到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创新的力量,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对社会文化领域创新的需要。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在新时期,加强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是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充要条件。首先,要加强党对全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引导。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类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社会管理体制的正常运行。在社会意识日益多元化、人民群众需要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必须积极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主动占领舆论平台,引导社会舆论导向,使群众更深刻地认识到党的先进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思想领域的航标,才能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内在动力。其次,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密切加强与群众的联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把握群众工作的精髓,使社会管理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权力监督,使党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用政党的政治吸引力引导社会管理的创新。

(二)转变政府职能

首先,政府要由“管理型”向“复合型”转变。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高度平等、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与灵活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必须达到最优化组合,政府要从社会的“监管者”,转变为社会的服务者,大力进行行政改革,建立民主、服务、公平、法治、责任、廉洁、高效的复合政府模式,使得社会管理机制更加集约化、高效化,更加科学合理。政府应保障“民生、民权、民利、民安”,用实际行动创建社会主义新型社会管理的和谐氛围。[2]其次,政府要由“全能型”向“有限型”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存在着社会管理“缺位与越位”的现象,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过于大包大揽,使社会管理的创新缺乏活力。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而要削弱政府的“微观”干预能力,政府基本上从常规社会事务中退出,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管好社会公共性事务,彻底解决“越位”与“缺位”的问题,使政府职能得到合理分权,对社会管理起到主导作用。同时,政府的社会公共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到法律与全社会群众的监督与约束,使得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各种特权现象将得到基本消除,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改善,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构,人大、政协和司法的体制改革,有效形成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机制。

(三)拓展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

首先,要把群众引入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中来,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性组织的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市场体制、社会体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社会利益主体的人民群众长期以来没有被纳入社会管理与决策体系,使得社会管理出现偏差。因此,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必须能够 “还权于民”,使社会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才能兼顾各方利益,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管理格局,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带来新鲜的活力。其次,要创新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美国管理学家罗斯曼提出的“社区发展”理论强调“只有让民众更广泛参与到社区管理中,积极进行社区建设,才能增强民众的社区归属感。”而我国目前在社会管理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力度不强,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使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因此,必须广泛依托广大农村、社区、企业等最基层的组织,广泛采取各种新方法、新手段,增强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主体。最后,积极拓展人民群众的社会管理领域。政府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起到基本的“社会资源配置”作用,大力拓宽群众进行社会管理的渠道,发展群众性自治组织,积极构建“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职责明确、社区服务”的社区与农村管理体制。政府可为农村、社区及“第三方”社会管理机构提供一定的财力与物力补助,使这些团体更好地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性事业服务,增强社会管理主体的实力。

[1]梁贵春,邢延霞.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6).

[2]刘刚.人民性: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起点[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1).

猜你喜欢

创新型群众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多让群众咧嘴笑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