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认知理论与英语教学

2012-03-31张凤珍

关键词:隐喻单词词汇

张凤珍

(吕梁学院外语系,山西吕梁033000)

隐喻认知理论与英语教学

张凤珍

(吕梁学院外语系,山西吕梁03300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手段。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隐喻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英语语言深层意义的理解,提高记忆英语词汇与阅读英语篇章的效率,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汉英文化的异同,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隐喻理论;认知心理学;英语教学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隐喻所具有的强大认知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手段[1]。隐喻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学习也必然涉及隐喻认知理论的应用。

一、隐喻认知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词汇的认知和记忆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所学词汇在其脑海中具体化和意象化,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灵活应用这些词汇。而隐喻是通过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来认识或重新认识目标域。映射的方向是从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域转向不熟悉的、难理解的域,其目的是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具体化、简单化。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理解,在词汇教学过程中,隐喻思维的应用可以促进词汇的理解和记忆[2]。这要求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注重分析词语的隐喻性质,并从隐喻的视角对单词进行追根溯源,提高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这样对单词进行的解析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单词知其然,而且还能让他们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程度。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错误地认为外语学习者只要背诵了一定数量的单词,就能够对它们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因此,教师往往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来学习单词的用法,而实际上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的信息并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学生的大脑对单词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记忆到的词语也很快会消失在学生的脑海中。因此,教师可以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相关词语信息和背景知识的关联来为学生提供单词的源域,并使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自然而然地发生。比如,教师在讲授“b l a c k”这一单词的惯用法时,可以通过英汉语中黑色所表达意义的共同点来促进学生的理解。黑色在中西方国家都有死亡、灾难等方面的负面象征意义,比如在中西方国家,参加葬礼时,人们都倾向于穿黑色的礼服以示对死者及其家属的尊重[3]。另外,在两种语言中,黑色又含有邪恶、不幸等寓意,教师可以以此来引导学生对这一单词惯用法进行识记,如

b l a c k m a r k e t(黑市),b l a c k b a l l(反对票),b l a c k m a r k(不良的评语)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将母语中早已存在的无意识的隐喻认知方式转化为外语词汇学习中有意识的感知,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单词进行记忆。

二、隐喻认知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阅读教学中,应用隐喻认知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首先,应用隐喻思维可以使阅读者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对篇章中关键词语的隐喻认知,阅读者能够从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对词汇的意义进行理解,并结合词汇所在的语境来准确地推导和把握隐含在词语表面意义之下的核心内容。其次,应用隐喻思维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各种文体类型的篇章,包括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中,都包含有大量的隐喻现象。篇章中有关理想、价值观、情感等方面的主题都是通过隐喻的修辞手段来表达的,而对这些主旨的把握有赖于对其中隐喻表达的理解。再次,应用隐喻思维可以有效提高读者的理解效率。隐喻思维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绕过语言的表象,直接对文字所表达的本质内容进行整体化的、具体化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应用隐喻思维进行解读的能力。隐喻思维能力的缺失往往会导致语义理解的失败,而这有时候并不是因为词汇量有限而引起的。比如:“D o w e r e a l l y e xp e c t t o s t a y a f l o a t l a r g e l y b y i m p o r t i n g o u r s c i e nt i s t s a n d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f r o m a b r o a d…”[4](P8~12)这句话中并没有什么生词,能否正确地理解这个句子的关键在于对“s t a y a f l o a t”隐喻性含义的理解。这一词组的表面意思是“浮在水面上”,其逻辑主语一般是“船只”。根据该句子的语境,我们可以推知,作者把美国比喻成一艘在海上向前行驶的大船,而船只有浮在水面上,才有可能顺利前进,因此,句子中的“s t a y a f l o a t”显然是用来喻指美国的兴旺发达的。这样的隐喻现象在阅读语篇中经常出现,读者只有有效地应用隐喻思维,透过语言的表象来抓住其内涵,才能够真正、全面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三、隐喻认知理论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文化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然应该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外语教学中,如果缺乏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相关信息的输入,学生就不能够掌握两者的异同,从而造成交际障碍。人的大脑具有共性,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和工具的隐喻,体现着人类的思维共性,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者都能理解不同形式的隐喻化语言。同时,人的隐喻认知能力的发展有赖于认知经验的积累,而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共性,这就为人们理解隐喻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隐喻是人们在认知世界万千事物的过程中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一定的语言形式,因此,隐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地反映和传承文化的深层内容。而人类基本生活经验的共性或相似性,催生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或相似的隐喻意义。比如,在英汉文化中,“蛇”的隐喻意义都为“危险”、“邪恶”,而“猪”则可理解为“愚笨”、“懒惰”[5]。然而,由于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历史传承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不同民族的隐喻认知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同样的事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比如,在汉民族看来,虎是百兽之王,象征着权势,“虎虎生威”、“如虎添翼”等词语就体现了这样的隐喻意义。但在西方国家中,具有与此相对应意义的动物则是狮。比如,“b e a r d t h e l i o n i n h i s h e n(太岁头上动土)”,“l i o n h e a r t(勇士)”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隐喻的角度来分析英汉文化的异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不同民族语言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隐喻认知理论的发展为外语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不仅能够从更深层面来促进学习者对语言内涵以及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差异性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外语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这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不仅要对英汉不同语言形式的隐喻意义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更要懂得如何利用隐喻认知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1]马明.隐喻相似性及其认知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赵艳芳.隐喻的认知基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2).

[3]范峰.隐喻认知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4).

[4]L a k o f f,G.,J o h n s o n,M.M e t a p h o r s W e L i v e B y[M].C h i c a g o: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c a g o P r e s s,1980.

[5]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1).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 i a n g c h e n 42@163.com

book=13,ebook=13

H 319

A

1673-1395(2012)07-0090-02

2012-05-17

张凤珍(1972-),女,山西吕梁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隐喻单词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单词连一连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看图填单词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