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彻底脱离母体高校: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然抉择

2012-03-31卢文丰

关键词:股份制母体民办高校

卢文丰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广东江门529090)

彻底脱离母体高校: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然抉择

卢文丰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广东江门529090)

独立学院在初生期借助母体高校公办及名牌的优势,迅速成长,但母体高校对其发展的约束越来越突出。独立学院彻底脱离母体高校,斩断依附、摆脱约束,首先要明晰产权,合法转让母体高校投入;其次要摘掉母体高校的帽子,自创品牌;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倒闭制度。

母体高校;独立学院;独立;依附

目前我国各类独立学院共322所左右,其独特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实存在的纷繁复杂的问题值得研究者关注,它们的未来走向已成为理论和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回归母体,还是完全走向市场,这是独立学院在今后发展中不能回避必须直面面对的问题。

一、母体高校在独立学院发展中的角色演变

(一)诞生期:依附与被依附

独立学院作为母体高校的孵化物,对母体高校存在一种天然的依附。母体高校在独立学院创办初期,从校园、师资、管理、经费等各方面给予了独立学院相当的支持与援助。独立学院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利用母体高校的品牌优势与其公办大学的号召力获得了较高的办学起点和较为广泛的社会认同,因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一是由于母体高校品牌的晕轮效应,学生及其家长在普通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之间更加青睐后者;二是母体高校的公办背景使一些地方政府和投资者投资于独立学院的风险较小,独立学院较容易获得外部资金的投入。

(二)成长期:控制与反控制

母体高校参与举办独立学院至少有两个好处:一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回报,“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每年都要向其所挂靠的举办高校交纳20%~70%的学费收入作为‘管理费’”[1]。二可以分流一部分人力资源。

然而,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来自独立学院的风险也显而易见。由于它们都冠之以母体高校的校名,其办学行为的不规范必然会牵连到母体高校。比如招生诈骗造成的声誉影响。因此,母体高校往往倾向于对独立学院实行较为严格的控制。独立学院对于母体高校的感情也较为复杂。一方面,对于母体高校品牌存在着依赖;另一方面,希望挣脱母体高校的约束,走出母体高校的光环笼罩,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与办学优势。

(三)壮大期:放手还是回归

一些独立学院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之后,具备了基本的办学条件,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开始逐步创建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品牌。首先,母体高校从独立学院抽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对于目前资金紧张的独立学院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甚至影响了独立学院的日常运作与正常发展;其次,独立学院实行的是较为灵活的民营机制,培养目标则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最后,来自母体高校的师资“在教学中往往移植母体院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到独立学院的课堂上,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难以落实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2]。另外,母体高校为了应对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安排他们到独立学院任教。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学缘结构的不合理,带来近亲繁殖的弊病,给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设置了障碍,因此加重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独立学院可选择的道路

(一)回归母体高校

独立学院回归母体高校,成为其中的一个二级学院,如果继续实行民营机制和高收费的话,必然出现校中校、收费双轨制等现象,这实际是回到了国有民办二级学院阶段,是历史的倒退;如果按照母体高校的收费标准,并不再上缴管理费,恐怕不少母体高校缺乏接收独立学院的动力。而且,两者的办学定位、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差距较大,回归母体高校事实上很难实现。另外,从资本的运作规律来看,投资方也不会希望投入和经营多年的独立学院完全归母体高校所有,即使投资方愿意作价转让,高额的转让费也让母体高校望而却步。

(二)继续用母体高校品牌,实行股份制

既然回归母体高校的路走不通,那么,继续保持与母体高校的依附关系,利用母体高校的品牌效用,就成为不少独立学院的现实选择。为了名正言顺,不少学者提出了独立学院股份制办学,按照股份制组织形式的产权机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将公立高校的品牌等无形资产通过中介机构评估,折价入股,企业、个人、民办高校、地方政府等以资金或实物投资入股,把全部拥有的资产和资金都折算为统一的现值货币,划分为等额的股份,由投资各方按股认缴并获得股权证书。[3]

然而,现实中,鲜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的独立学院。“股份制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利益主体,以集股经营的方式自愿结合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它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4]单从独立学院的法人性质看,“独立学院股份制”的提法就不能成立,股份制首先要求组织性质是企业法人,独立学院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之下,显然不能归为企业法人一类。有学者提出,“综合分析独立学院的各种属性,将其对应归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比较合适的。”[5]而且,从股份制的概念及特征来看,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股东权力与义务的大小由其出资额的多少来决定。在这类独立学院当中,母体高校主要负责独立学院的教学,合作者一方主要负责后勤与财务,更加类似于合伙制,而不是股份制。所以,独立学院只是披着股份制的外衣继续依附于母体高校,维持现状。

(三)彻底脱离母体高校,完全独立

有学者分析指出,当前有一些利益集团不希望独立学院真正独立出去,其理由是:一旦失去母体高校的金字招牌,独立学院就降低了对生源的吸引力,降低了投资方的安全感,使投资风险增大;没有了母体高校的参与和指导,一理没有管理经验的校外投资者对独立学院的管理干预过度,势必会妨碍独立学院的正常发展。

离开了母体高校,独立学院是否难以正常发展?其实,这只是长期的依附让大家信心不足。一些没有过依附经历,且从专科起步的纯民办高校不是发展得很好吗?起初就站在较高起点上的独立学院完全有能力独自面对市场的挑战,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和精彩。

三、彻底脱离母体高校的对策建议

(一)明晰产权,合法转让母体高校投入

母体高校在独立学院的投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人力资源和资产(含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流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实现,而且在供过于求的就业市场,部分教师回流母体高校不会对独立学院的师资造成太大的影响。资产的转让则较为复杂,主要涉及到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前述三种类型当中,完全依赖型的独立学院可能面临较大的困难,该种类型的学院相当于整体转让。至于转让的方式,可以有购买和赠予两种,具体采取何种方式,则要视转让对象来定:如果转让对象是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采取赠予方式并不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果转让对象是私人企业或独立学院自身,则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必须通过估价购买的方式,同时,为了防止贱卖,应当邀请当地的国资委予以监控,至于是一次性买断还是分期付款,则由母体高校与转让对象之间协商而定。

(二)摘掉母体高校的帽子,自创品牌

彻底脱离母体高校,就意味着不再依赖于它的品牌效应,在民办高等教育市场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先在名称上摘掉母体高校的帽子;再在招生过程中放弃母体高校的招牌;最后,在学位授予及毕业证书发放过程中不得再有母体高校的冠名。

脱离母体高校之后,国家应当进一步增加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给予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国民待遇,使独立学院能顺利断奶,健康成长,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办学品牌与优势。

(三)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倒闭制度

不可否认,部分独立学院离开了母体高校的扶持与品牌优势后,会因不善经营而被迫倒闭。《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独立学院终止时,在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后,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财务清算和财产清偿”,“独立学院终止时仍未毕业的在校学生由参与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托管。对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的学生,发给独立学院的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其实,独立学院作为独立法人彻底独立出去后,在解散时,显然不能由母体高校承担学生安置的责任。因此,针对此类情形,则需要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相关倒闭制度,细化相关细则。

[1]刘在洲,汪发元.独立学院发展之路的几点思考[J].高教探索,2009(3).

[2]伍自强,魏先林.独立学院面临的尴尬与应对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9(3).

[3]朱军文,黄晓星.论新制独立学院的股份制改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4]股份制企业概念[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4002.htm.2010-04-25.

[5]费坚,破解独立学院“独立”困境的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09(22).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book=35,ebook=5

G640

A

1673-1395(2012)07-0146-02

2012-05-24

卢文丰(1975-),女,湖北黄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学、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股份制母体民办高校
蒲公英
高等职业教育股份制办学可持续模式探索
员工持股计划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多胎妊娠发生的原因及母体并发症处理分析
股份制企业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种稠环硝胺化合物的爆炸性能估算及其硝化母体化合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