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赫索格》中的两性关系

2012-03-31郑淑萍

关键词:玛德琳黛西父权

郑淑萍

(莆田学院外语系,福建莆田351100;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解析《赫索格》中的两性关系

郑淑萍

(莆田学院外语系,福建莆田351100;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运用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的观点对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的两性关系进行分析对比,探寻当前女性解放时代两性问题的出路。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女性受歧视的命运,但二者都只强调女性单方面做出努力,却忽视了男性在提高女性地位方面的积极作用。女性要想在不破坏两性和谐关系的条件下获得平等权利,必须争取男性的参与和支持。

女性主义;两性关系;自由

一、黛西与赫索格——自由女性主义视角

自由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思潮中出现最早、持续时间较长的一个主要流派,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P23)自由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和男性一样具有理性,主张通过政治、法律和教育等方面的社会变革,使女性获得平等自由的权利。[2](P27)在自由女性主义者的努力下,女性获得了选举权、工作权等权利,社会地位有了较大的改善。然而,自由女性主义强调的平等是以男性为标准的平等,并未挑战父权社会的灵魂,即理性心智优于感性心智,也未改变人们对理性劳动的崇尚,使得历来都由女性从事的感性劳动即家务和育儿劳动更受歧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直从事理性劳动的男性就更不愿意参与感性劳动了。在公共领域,女性可以与男性同等竞争,但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这种平等只是表象掩盖下的不平等,小说中的赫索格与黛西的关系就是例证。

黛西与赫索格一样,受过大学教育,追求自我发展,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婚后两人的生活却大相径庭。黛西承担了全部家务和育儿劳动,她把丈夫和孩子当作生活的全部重心,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连零用钱都替丈夫准备好。为了能让丈夫专心写他的第一部专著,她毫无怨言地陪他在乡下苦熬了一个寒冬。为了能让儿子快乐一点,她煞费苦心地改善家里的环境。即使在父亲病逝后的那段艰难岁月里,心情沉重的她也没忘记自己为人妻母的本分。根深蒂固的传统犹太家庭观念使她自然地接受了婚姻中的附属地位,把做好妻子、好母亲视为自己生来的责任,而对于丈夫在家庭角色中的缺失,她也只是偶尔抱怨一下。夫妻俩极少沟通,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使她无暇顾及自己,生活沉闷单调。对于她的困境,丈夫却冷漠置之,还以此为由“左拥旺达,右抱津卡”。显然,她在这段婚姻里并无幸福可言。在不幸婚姻的折磨下,内外交困的她整日愁容满面。

赫索格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毫无疑问,自由女性主义并没有动摇他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在他眼里,为家庭付出是黛西作为妻子和母亲应尽的责任。用他的话说:“当然,既为人妻,就应竭力支持自己的丈夫,支持这个难以捉摸、经常脾气很坏的丈夫。”[3](P176)他心安理得地享受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在黛西的支持下,他顺利完成了第一部专著,并在学术界赢得了一定的声望。事业有成的他开始厌倦妻子的沉闷,并在婚外情中品尝新鲜感受,最后为了年轻貌美的玛德琳抛弃了妻子。

自由女性主义过多地强调了在公共领域的平等,而忽略了私人领域——家庭,它并没有改变父权社会烙在人们脑海里的传统家庭观念。男性的事业、生活并没有因为婚姻而受到影响,而女性却在婚后不得不面对家庭与事业的两难选择。许多职业女性由于不堪压力而不得不放弃工作,依附于丈夫。因此,自由女性主义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两性的不平等问题。

二、玛德琳与赫索格——激进女性主义视角

激进女性主义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女性运动的第二次浪潮中,激进女性主义者认为通过改良政策上的性别歧视以达到社会性别平等,这种方法行不通。她们决心不再重复历史,并尖锐地提出女性受不平等压迫的主要根源在于父权制以及父权社会下的性别制度。[4](P171)女性要想摆脱男性的统治,首先就要拒绝接受父权社会对性别的划分方法,并积极地寻找自我发展之路。在激进女性主义者的努力下,女性开始思考和探索自我价值,并不断向男权社会挑战。激进女性主义彻底动摇了几千年来父权社会男性的权威,引起了男性恐慌。为了保护既得利益,男性对激进女性主义者追求自由之路设置重重阻挠。男性的阻挠引起激进女性主义者的强烈不满,两性冲突不断,当矛盾无法调和时,两性就开始对抗。小说中的玛德琳与赫索格就把激进女性主义影响下的两性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玛德琳成长于美国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从小就具有朦胧的女性主义意识。她自幼就对母亲的奴性十分不满,并发誓决不走母亲的老路,要做一个能掌控自己命运的女人。她知道要想拥有自主权,首先要有一定的能力。为此,她不断充实自己,凭借智慧和毅力完成大学学业,成为赫索格眼里才智超群、做事果断、充满自信的魅力女性。对学术的强烈求知欲使她着迷于在学术界颇有造诣的赫索格,梦想着能与他一起徜徉于学术之海。然而,婚后的生活却远非她想象的那样。潜意识中有男权至上观念的赫索格期待玛德琳能做个贤妻良母,他把玛德琳完全滞留、封闭在家庭生活中,不考虑她的需要,并对她花钱横加干涉。

对于妻子求知若渴的行为,赫索格并没有给予支持,相反,他故意忽视妻子的学术才华,还经常指责她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企图以家庭责任为由来压制她的抱负。这让她十分恼火,于是她采取了激进女性主义的主张:与压迫她的男性——赫索格斗争。首先,在思想上,她完全否定了赫索格娶她是在拯救她的这种荒谬的大男子主义思想,还讥讽了赫索格心目中完美的传统女性形象。其次,在行动上,她与赫索格争夺学习时间和空间。为了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她要求赫索格做大部分家务。为了争取更多私人的空间,她在床上用俄文书筑起了一道围墙。玛德琳的偏激行为遭到了赫索格的本能抵制,至此原本就缺乏理解的夫妻俩开始对抗。赫索格把妻子的上进心视为工于心计的表现,认为她骗他离开学术界是早就计划好了,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混进去以取代他、压倒他。而玛德琳则说他是个自私的独裁者、十足的暴君,还对外散播赫索格已发疯的谣言。两人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分手。离婚后,玛德琳利用警察的力量企图阻止赫索格去看望女儿。仇恨难消的赫索格竟失去理智,准备好了枪,预谋要杀死玛德琳。

由此可见,激进女性主义虽然从根本上解放了女性的思想,但一味地为女性权利与男性抗争容易将两性置于尖锐对立的局面,最终导致两败俱伤。

三、结语

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女性受歧视的命运,但二者都只强调女性做出努力,却忽视了男性在提高女性地位方面的积极作用。两性关系的改善不是靠女性单方面努力就能实现的,缺少了男性的参与和支持,女性在两性关系的处理上就会孤掌难鸣,甚至会恶化两性关系。因此,女性要想在不伤害两性和谐的基础上得到解放,就必须寻求男性的帮助与合作。

[1]程锡麟,方亚中.什么是女性主义批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顾燕翎.女性主义理论与流派[M].台北:女书文化出版社,2000.

[3](美)索尔·贝娄.赫索格[M].宋兆霖,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3.

[4]林丽珊.女性主义与两性关系[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7.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book=18,ebook=18

I 106.4

A

1673-1395(2012)07-0014-02

2012-03-30

郑淑萍(1982—),女,福建莆田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玛德琳黛西父权
玛德琳
大班语言活动:戴眼镜的芭蕾女孩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
论利维坦的父权路径
玛德琳不是疯丫头
解析高中语文课文《宝玉挨打》中的“孝”文化
李安家庭三部曲下的现代父亲形象
空位
魔鬼老婆
《华盛顿广场》中话语权背后的父权统治与女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