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2-03-31张乳艳令狐庆
张乳艳,令狐庆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附属医院 肛肠科,江苏 徐州 221009)
肛周脓肿即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或筋膜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进一步形成的脓肿。[1]中医认为多因湿热内蕴,日久热毒壅盛,气血瘀滞,热盛肉腐成脓。纵览国内名家,辨证施治,中药在脓肿早期促进消散,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及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突显优势。本文就中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中药
1.1 清热解毒类 此类方剂主要针对热毒壅盛型:马红英等[2]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前予黄连解毒汤(黄连9 g,黄芩、黄柏各6 g,栀子9 g)口服,术后予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 g,野菊花20 g,连翘、苦参各30 g,马齿苋15 g,枯矾、白芷各10 g,山栀子15 g,地榆20 g,三七30 g)熏洗坐浴,其创口愈合时间、感染率以及后遗症均明显降低。李士国[3]采用自拟消痈饮(金银花30 g,蒲公英30 g,白芷15 g,天花粉18 g,皂角刺15 g,穿山甲10 g,制乳香、没药各9 g,赤芍30 g,川贝母10 g,甘草6 g,陈皮12 g,当归15 g,川牛膝15 g)治疗,经临床对比观察,发现该方可使早期肿块吸收消散快,中期肿块范围迅速局限,溃脓快,深部脓肿由深变浅不扩散,致使后期手术时创口面积小,愈合快。周红方[4]对脓肿一期根治术后,予五味消毒饮合二妙散加减(金银花20 g,紫花地丁15 g,野菊花15 g,蒲公英15 g,黄柏15 g,苍术15 g,当归10 g,生甘草6 g,制大黄10 g),疗效甚好,无肛门失禁等并发证。张孔晖等[5]对术后1~5 d内患者予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20 g,甘草6 g,天花粉12 g,穿山甲8 g,皂角刺10 g,乳香10 g,没药10 g,当归10 g,赤芍12 g,黄芩12 g,黄柏12 g)口服,便后苦参汤加减坐浴,治疗效果明显。令狐庆等[7]根据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后,予自拟消痈汤(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 g,乳香、没药、当归、赤芍各12 g,穿山甲15 g,漏芦12 g,天花粉20 g,川贝母12 g,陈皮、白芷、防风各10 g,甘草5 g,川牛膝12 g)治疗早期肛周脓肿与术后创面的修复,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2 补益托毒类 此类方剂主要针对正虚邪恋型:陈富军等[7]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4 g,党参、白术各12 g,连翘15 g,当归、乳香、没药各6 g,陈皮9 g,升麻、柴胡各3 g,炙甘草6 g)对肛门直肠周围多间隙脓肿术后治疗的影响,发现其能有效减少术后切口分泌物、减轻肛门坠胀,促进切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陈平等[8]对肛周脓肿合并肛瘘的患者,术前予口服益气托毒透脓合剂(生黄芪30 g,皂角刺10 g,黄柏10 g,牡丹皮10 g,虎杖30 g,半枝莲30 g,厚朴10 g,车前子(包)30 g),术后予养阴清热散结(炙黄芪30 g,生地黄20 g,北沙参15 g,天花粉15 g,黄柏10 g,牡丹皮10 g,虎杖30 g,半枝莲30 g,蒲公英30 g,赤芍12 g,当归12 g)治疗,结果一次性治愈率较高。笔者认为术前脓液未出,故重用黄芪益气托毒,以助皂角刺透脓消痈,术后脓液已出,但兼有气阴损耗,故祛邪同时,适当补益。祝晓波[9]用透脓散加味治疗术后并发证,结果该方对便血、疼痛、分泌物、创口愈合方面有优势。笔者认为脓为气血所化生,故脓成耗气伤血,切排后益气托毒、祛瘀止痛,改善肛门直肠血液循环,加快脓性分泌物排除,从而对疼痛及渗出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1.3 祛腐生肌类 此类方剂主要针对术后外用:李裕[10]为了探讨和证实中药在肛周脓肿根治术后的疗效,对病人采用纯中药治疗,予自拟祛腐生肌汤(黄芪30 g,黄柏30 g,马齿苋30 g,大蒜5瓣,牡丹皮15 g,茜草10 g,炉甘石30 g)坐浴冲洗引流,疗效满意。李江力[11]对肛周脓肿术后的病人,从第2天起,予祛腐生肌汤(苦参30 g,花椒30 g,五倍子15 g,紫草20 g,大黄20 g,芒硝20 g,乳香10 g,没药10 g,冰片10 g)熏洗坐浴,效果很好。
1.4 清热燥湿类 此类方剂亦针对术后外用:叶玲等[12]观察加味苦参汤熏洗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实验组术后用加味苦参汤(苦参30 g,金银花30 g,黄芩30 g,五倍子15 g,蛇床子15 g,石菖蒲15 g)熏洗,对照组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术后第3、7天在显微镜下统计巨噬细胞的数量,发现实验组在愈合中期对渗出液中巨噬细胞的数量有提高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在创面愈合的初中期,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是影响修复的主要细胞,所以具有清热祛湿,收敛生肌作用的加味苦参汤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张重阳等[13]对肛周脓肿病人术后每日予中药熏洗,红油膏换药,总有效率100%。笔者认为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熏洗药能促进组织代谢物的排出,清洁创面,加速血液循环,结合祛腐生肌的中药药膏换药,共同促进伤口组织修复。
2 讨论
2.1 中医中药特色 有的作者是单一疗程给药,有的是分阶段给药,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其病因病机,多系热毒炽盛所致,这是单一疗程给药的理论基础。对分阶段给药,中医外科学中明确提出除了从整体观念进行辨证论治外,还要根据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按照疮疡初起、成脓、溃后3个不同发展阶段,确立消、托、补3个总的治疗原则。[14]笔者认为分阶段给药更符合中医的根本原则,脓肿初期及术前以邪盛为主,应清热解毒,术后邪祛正虚,应补益托毒。
2.2 中药制剂的研究水平低 目前对中药制剂的研究绝大多数停留在临床观察阶段,只有个别学者进行了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研究,缺乏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实验室支撑。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观察,目前没有形成对临床有指导意义、针对性强的用药指南,所以迫切需要给临床工作者一个统一的标准。
2.3 药物研究局限 在用药机制的探讨方面,目前中药临床运用的研究,仅限于单味药的药物作用,而缺乏对于药对和组方的研究,传统中医认为中药的作用是相互的,中药方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药对而不是单味药,笔者认为目前的临床需要此方面有针对性的研究,下一步的重点应放在拆方方面,从更细致的方面来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
3 结语
中药在肛周脓肿的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特色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中药目前仍存在制剂的研究水平低、药物研究局限于单味药等缺陷,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张东铭.盆底肛直肠外科理论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8.
[2]马红英,李静君,刘满君,等.中药在肛周脓肿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1):24-25.
[3]李士国.消痈饮治疗肛周脓肿14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4):278-279.
[4]周红方.一期根治术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肛周脓肿600例[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6):458.
[5]张孔晖,张金华.中药配合一期根治手术治疗肛周脓肿观察[J].中外医疗,2011(6):141-143.
[6]令狐庆,刘子亮,韩凯,自拟消痈汤治疗早期肛周脓肿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2,12(29):736-737.
[7]陈富军,金锋,徐孟廷.补中益气汤加减在肛门直肠周围多间隙脓肿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J].四川中医,2010,28(9):88-89.
[8]陈平,唐武,樊福珍.手术加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肛周脓肿合并肛瘘62例[J].中医研究,2005,18(2):35-36.
[9]祝晓波.透脓散治疗肛旁脓肿术后并发症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6,26(6):25-26.
[10]李裕.肛周脓肿根治术后中药冲洗引流119例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11):2145-2146.
[11]李江力.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7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6):880-881.
[12]叶玲,黄璇,高尤亮.加味苦参汤熏洗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34-135.
[13]张重阳,李晓华,邢志勇,等.一次性根治结合中药治疗高位肛门周围脓肿9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2):237-238.
[14]张丹,陈红锦.肛周脓肿的中医药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报,2011,27(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