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疑诊肺栓塞患者确诊检查过程中的标准化护理

2012-03-31韩江玲张换春唐健滨李丽华刘海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溶栓

韩江玲,张换春,唐健滨,李丽华,刘海涛

(华北油田公司总医院 呼吸内科,河北 任丘 062552)

近年来随着医生对肺栓塞诊断意识的提高及各种危险因素评分表的应用,疑诊肺栓塞患者越来越多,而CT肺动脉造影术的应用使患者能够及时确诊,降低了漏诊率及误诊率,减少了医疗纠纷隐患。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2012年4月疑诊的18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经CT肺动脉造影术确诊前后的护理资料,为肺栓塞患者临床检查过程中的标准化护理提供借鉴。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疑诊急性肺栓塞患者186例,男124例,女62例,年龄21~86岁,平均52.5岁。符合下述疑诊标准[1]:1)存在肺栓塞易患危险因素。2)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和休克,或伴有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体征。3)心电图、X线胸片、动脉血气分析除外其它疾病。4)D-二聚体检测(ELISA法)大于500 ug/L。5)超声检查提示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或右室肥厚或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

2 护理方法

2.1 检查前护理 通过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交待检查的必要性、途中风险及预防措施,征得患者及家人同意;严密监测患者的神志、血压、外周指脉氧、心率及症状变化,通过调整氧流量及给氧方式等。适当镇静、镇痛,检查前15 min造影剂皮试,观察无过敏现象后,与影像科联系做好经CT肺动脉造影前准备工作;应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连接三通管备用;备好抢救物品及溶栓药物。

2.2 检查过程中的护理 应用多导参数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根据医生口头医嘱通过调整给氧流量、方式、升压药物给药速度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及时记录医嘱及执行时间;由于患者有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因而在搬动患者过程中采用平行移位的搬运方式,尽量减少患者的自主活动,降低血栓继续脱落的风险;注射造影剂前后复查并记录各项监测生理指标,维持稳定;密切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如患者出现咯血应尽量将头侧卧位以免窒息,必要时终止检查。

2.3 确诊后的护理 完成检查后确诊肺栓塞患者应回到单间病房,减少外界干扰,继续应用多导参数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溶栓或抗凝治疗,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月经史,既往有无出血性疾病倾向,如存在用记号笔标记范围以利于治疗前后比较,进行输血前准备,溶栓治疗前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对于血压升高患者应使其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以降低颅内出血风险。由于溶栓治疗前患者均进行动、静脉采血化验检查,因此对于采血部位予以标注。对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继续患肢制动抬高30°,以大腿距髌骨上缘15 cm,小腿距髌骨下缘10 cm为标记测量双腿周径并记录。

3 结果与分析

186例患者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肺栓塞112例,其中大面积肺栓塞34例,2例确诊患者在完成CT肺动脉造影后在CT室发生猝死,经抢救无效死亡。

为了能更大程度的降低风险,我院对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操作过程进行了标准化处理,通过本次回顾性分析表明,肺栓塞确诊检查过程中的标准化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风险,继而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机会。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S].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2001,24(5):259.

猜你喜欢

肺栓塞肺动脉溶栓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以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告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