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腺肌症痛经中西医诊治研究

2012-03-31岳晓敏时燕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腺肌症烯酮异位症

岳晓敏,时燕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子宫腺肌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妇科疑难杂症之一,疼痛是其主要症状。

1 疼痛的机制

1.1 子宫腺肌症与雌激素的关系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持续存在可刺激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研究[1]证实异位病灶上皮细胞内有雌激素受体(ER)表达,使异位病灶组织在肌层内种植、生长、发展,周期性变化导致局部出血灶,使子宫增大,出现痛经。Bulun等[2]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雌激素刺激COX-2使PGE2增加,子宫合成PG增加,是原发性痛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3]显示,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产生PG明显增多与痛经有一定关系。有研究显示E2可以调控OTR的表达,导致子宫肌层明显收缩。当E2和OT联合刺激时,OTR基因的表达比OT单独刺激时要明显增加。

1.2 神经、神经递质与子宫腺肌症疼痛 Anaf等[4]发现,在EMs严重痛经妇女的阴道直肠膈异位病灶中存在非特异性抗体S-100蛋白染色的神经纤维。子宫肌层中有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活性神经纤维的存在,SP诱导的收缩被CGRP抑制。有报道[5]月经期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收缩的频率、幅度及基础张力都增加,因而,SP和CGRP免疫活性神经纤维可能在子宫腺肌症的疼痛中起作用。

2 子宫腺肌症痛经西医治疗

根据患者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而定。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期绝经患者可试用孕三烯酮、米非司酮、GnRH-a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均可缓解症状;年轻患者或希望生育的子宫腺肌瘤患者可试行病灶挖除术;对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行子宫全切除。生育年龄妇女均采用姑息性手术,因此疼痛不能得到完全改善,并易复发。经腹腔镜骶前或骶骨神经切除术也可治疗痛经[6],但疗效仍不确切。现代医学虽方法多种,但毒副作用大,费用高。

2.1 孕三烯酮 是三烯类合成激素,能抑制促性腺激素FSH、LH的释放及发挥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的作用,从而使子宫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萎缩,彻底改善盆腔环境[7],从而减轻痛经症状。唐玲芳[8]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31例,Ⅲ期18例,Ⅳ期13例,术后1周开始服药,2.5 mg/次,2次/周。行半根治性手术者服药3个月,行保守性手术者服药3~6个月。结果术后控制症状有效率达100%,无复发。临床报道服用孕三烯酮后可引起药物性肝炎[9]。孕三烯酮导致的低雌二醇状态可改善血脂成分,引起体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10],使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增加。同时低雌二醇状态还可使患者骨密度下降,停药后骨质丢失能否逆转,尚未完全肯定[11]。

2.2 米非司酮 作为孕激素受体阻断剂作用于异位内膜,抑制其增生及分泌,促进凋亡、减少生长潜能,从而缓解痛经症状。周柳娟[12]分别以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巩固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68例。米非司酮组34例,12.5 mg/d,口服;孕三烯酮组34例,2.5 mg,口服,每周2次。2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用药,6个月1疗程。结果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等各种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症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5.2%和88.2%,2组疗效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GnRH-a 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出现暂时闭经,达到药物性卵巢切除的作用,使痛经缓解。王立新等[13]以达菲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每28 d肌注达菲林1次,3.75 mg/次,经期第1~5天予第1次治疗,并同时予妊马雌酮、甲羟孕酮,连续用药6个月。结果痊愈3例,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但治疗过程中出现低雌激素、血管舒缩症状、阴道干涩、性欲减退的毒副作用。

2.4 左炔诺孕酮 宫内缓释系统通过高效孕激素的局部作用,直接抑制子宫内膜,使其萎缩,诱发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故有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疼痛作用。陈琴芳[14]以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43例,6个月1疗程。结果43例月经量明显减少,无1例闭经发生。32例痛经几乎完全消失,11例明显减轻,无痛经加剧发生,痛经完全缓解率达74.0%。

3 子宫腺肌症中医治疗

子宫腺肌症属中医“痛经”“ 积”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痛经为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冲任、胞宫,不通则痛所致,故治以温肾助阳、理气活血化瘀,使冲任、胞宫气血通畅而痛止。具体给药途径有口服、耳穴电针、针刺加穴位贴敷法、灌肠、口服联合灌肠等,且经过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韦丽君等[15]认为子宫腺肌症属肾虚气滞血瘀,自拟五桂温经片(五灵脂、蒲黄炭、龙血竭、九香虫、白芍、山楂、桂枝、木香、橘核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经净后即服药,4片/次,日3次,至下次经期第2天停药,连服3个月经周期。结果痛经症状消失3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

邢锦秀等[16]认为耳穴电针与丘脑皮质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动态功能联系,耳穴电针可调节EMT痛经患者血浆PGs水平,从而缓解痛经症状。金亚蓓等[17]以此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40例,选取耳穴子宫与皮质下或者神门与内分泌作为主穴,并随症配穴。实者泻之,虚实夹杂者用平补平泻,每穴行针30 s。结果总有效37例(92.5%)。

陈明等[18]以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6例。针刺以中极、关元、三阴交为主穴,随症配穴。穴位贴敷采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生蒲黄各15 g,全蝎、乌药、干地龙各9 g,与姜汁同调,外敷关元、中极、子宫等穴,6~8 h/次,日1次,经前1周开始治疗,14 d为1疗程。治疗3个月经周期。近期总有效率91.2%,远期总有效率97.1%。

杨渐[19]以中药灌肠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自拟妇块消,基本方药:赤芍、三棱、莪术、桃仁、郁金、鹿角霜、破故纸、桂枝各10 g,鸡内金15 g,土鳖虫6 g。加水煎至150 mL,放置35 min左右时直肠灌注,保留30 min以上。每天1次,20次1疗程,经期停用。腹痛甚者加失笑散、延胡索各10 g,小腹凉者加小茴香、肉桂各6 g,胀甚者加天台乌药、香附、川楝子各10 g。1~3个疗程后,痊愈4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2.0%。有研究报道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16例,12.5%患者出现腹泻,其中有1例伴痔疮加重,症状轻,患者能耐受,均未停药。且本治疗方法可抑制Ⅲ期内异症术后的复发,其疗效与孕三烯酮相近,并且副反应远低于孕三烯酮,价格合理,亦是内异症术后较理想的辅助用药[20]。

刘芹[21]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属气滞血瘀、寒凝湿滞及肝肾虚损3种,可辨证采用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温经散寒除湿化瘀及益肾养肝调经止痛药口服,再配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类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口服药分别为膈下逐瘀汤、温经汤、调肝汤及其加减。灌肠药:三棱、莪术、苏木、红花、蜂房各10 g,蒲公英、红藤各20 g,煎至150 mL,保留灌肠,日1次,保留30 min以上,1个月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80.0%。

周立等[22]依据足底反射原理,选取肾上腺、输尿管、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生殖腺、子宫、肝脏、卵巢、淋巴腺等足底反射区采用足底按摩的方式治疗3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总有效率为94.7%。何光彬等[23]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子宫腺肌症37例,治疗于经净后3~7 d进行,结果1个月后痛经评分(3.62±0.59),明显低于治疗前(7.57±0.64),3个月后痛经症状明显改善。

4 结语

子宫腺肌症痛经的治疗,疗程较长,病情易反复,现代医学主要以包括抑制疼痛的对症治疗,抑制雌激素合成使异位内膜萎缩,阻断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刺激和出血周期为目的性激素抑制治疗及手术治疗。可改善痛经症状,但临床上易出现肝功能损伤及性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出血等毒副作用不宜长期治疗。中医临床多以口服药物活血化瘀,破血消 ,改善微循环,加速组织黏连的松解、抗炎消肿止痛等使患者疼痛缓解,但此类药物药性较猛,易攻伐胃气,长期服用损伤人体正气;同时内膜异位症常有包块或黏连,病灶可侵及肠管、膀胱、后腹膜和子宫直肠窝,使盆腔结缔组织变硬,严重影响血液循环,使口服药物难以达到有效浓度;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症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本病;选择直肠给药,利于药物局部吸收,直达病所,可明显改善症状。同时2/3的给药量不经过肝门静脉而直达体循环,药物的首关效应小[24];避免了长期口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性,提高药物在病灶局部的浓度,提高治愈率[25]。研究显示中药灌肠毒副作用极小,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探索中药灌肠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1]张卓梅,关铮.子宫腺肌病疼痛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34(2):92-95.

[2]Bulun S E,Fang Z,Imir G,et al.Aromatase and endometriosis[J].Seminars in Reproductive Medicine,2004,22(1):45-50.

[3]Brenner R M,Nayak N R,Slayden O D,et al.Premenstrual and menstrual changes in the macaque and human endometrium:relevance to endometriosis[J].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02,955:60-74.

[4]Anaf V,Simon P,EL Nakadll,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endometriotic foci and nerves in rectovaginal endometriotic nodules[J].Human Reproduction (Oxford,England),2000,15(8):1744-1750.

[5]Tokushige N,Markham R,Russell P,et al.High density of small nerve fibres in the functional layer of the endometrium in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J].Human Reproduction (Oxford,England),2006,21(3):782-787.

[6]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2.

[7]崔利娜,刘俊香.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10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9):1741-1742.

[8]唐玲芳.孕三烯酮与丹那唑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188-2189.

[9]李顺炜,毛名扬,朱红卫.口服孕三烯酮胶囊致药物性肝炎1例[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4,21(3):182-182.

[10]Valery T,Miller MD,John MD,et al[J].Effects and Estrogen or Estrogen-Progestin Regim en s on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Postm Enopausal Women,the Postm Enopausal Es Trogen/Progest in in Terven Tions:PEPITrial[J].JAMA,1995,273(3):199-208.

[11]郑萍,张玉芳,王建东.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脂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3):175-177.

[12]周柳娟.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巩固治疗68例疗效对比[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6):842-843.

[13]王立新,毛丽华.中药消 灌肠方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对比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49-450.

[14]陈琴芳.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症45例疗效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8(9):576.

[15]韦丽君,罗纳新.五桂温经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803-804.

[16]邢锦秀,刘春霞.关于耳穴的理论研究[J].吉林中医药,1996,16(6):39-40.

[17]金亚蓓,孙占玲,金慧芳.耳穴电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随机对照研究[J].针刺研究,2009,34(3):188-192.

[18]陈明,张花,李瞡.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J].中国针灸,2010,30(9):725-728.

[19]杨渐.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J].陕西中医,2005,26(10):1007.

[20]杨东霞,丛慧芳.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16例[J].中医杂志,2009,50(12):1106-1107.

[21]刘芹.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J].陕西中医,2007,28(7):807-808.

[22]周立,时燕萍,张昱.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J].新中医,2009,41(9):116-118.

[23]何光彬,周晓东,何华,等.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3):2178-2180.

[24]陈建国,胡刚,王嘉陵,等.药理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8.

[25]莫红梅,舒慧芳.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64例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104-1105.

猜你喜欢

腺肌症烯酮异位症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鉴别作用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异长叶烯酮合成条件优化及动力学
铀酰-Salophen与环己烯酮的作用模式
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