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策略

2012-03-31

关键词:核算学校管理

陈 娅

(成都大学 国资处,四川 成都 610106)

无形资产的创造和管理也是一所高校的重要特征之一,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科技水平、研发能力、经营和管理实力,也集中体现了高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如何保护和管理好高校的无形资产,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主体利益及主导地位。鉴于国内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认识和研究的局部性、管理的表面化等现状,笔者认为,正因为无形资产管理的特征在于“无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管理,都更应该在“精细化”上做文章,因此精细化策略是无形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 高校无形资产的构成及其特征分析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构成

高校的无形资产是指只为某具体高校所拥有、不具实物形态但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益的资产,普遍意义上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冠名权、社会名誉等。在现实条件下,还应该包括学校土地使用权、办学场地及周边环境等可以对高校主体和权益产生影响的无形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高校的特有属性部分——在表象层面泛指学校的类型、名称、标志、专用图文及符号;在隐性层面则指学校的知名度、可信度、社会美誉度、高校精神文化等。这是高校长期办学的积累,也是学校产生持续影响和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特别授权和社会认可部分——政府授权包括学校办学场地和条件利用、职务和职称效用、招生和学费收取、税收减免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等。社会认可包括对学校办学属性、识别属性、信用属性的认可等。

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部分——这是最能转化为经济利益的部分,也是最容易产生无形资产冲突的内容,具体指由学校主持完成并代表学校意志的专利权、专有技术成果权,注册商标权,以及文学艺术创作作品、著作、音像制品、图纸、模型、计算机软件等。

人力资源部分——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高地,也拥有各级各类高级人才和专门人才,他们以职务方式形成的成果和影响也是高校资产的组成部分。

其他部分,即指高校由自身历史文化、优势特色及其在相关领域的科技实力延伸的声誉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师生水平、能力的认同度,海内外校友的联络,等等。

(二)高校无形资产的特征

高校由于其人才荟萃、知识密集,蕴藏着丰富的无形资产,只有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这些属性,才能进行高效化和精细化的管理。但高校的无形资产不同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有着非实体性、非常态性、优质性、集中性等特征:

非实体性——高校的无形资产主要体现为一种权利和影响,既有别于固定资产的实体性,又有别于流动资产的可计量性。尽管部分无形资产也有实体形态(如专利权、著作权、证书、图纸、著作等)体现,但这些不能直接计算为价值,必须依附于一定的使用主体和操作模式,其影响更多是潜在的、概念的、难以用数值计量的。简而言之,这些资产的使用不会发生显性损耗,报废时也无残值。

非常态性——主要表现在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有效使用周期、超额收益、效用期内的摊销与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非常态、不固定,常常表现出偶然性、阶段性、动态性等随机特征。比如某些专利在新技术出来之后的保护价值和实用价值将随之锐减或被取代。

优质性——由于高校的社会属性和自身特点,其无形资产通常具有不可复制的优质性和垄断性,甚至受到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尤其是在办学行为、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特点和成果具有高效而直接产生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情况下。这使得高校无形资产的保护日益重要。

集中性——高校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资源相对集中,无论作为创造价值、消费能力、宣传效应方面都有独到的优势。比如,许多企业或产品的推广活动会在高校举行,也有部分赢利性机构想依附高校作为其品质和信誉的支撑,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在利用高校无形资产的附加值。

二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意识淡漠和管理制度粗疏

由于无形资产一般不计入学校的固定资产,也无统计口径,所以容易忽视它的存在。大多数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仅侧重于有形资产管理的普遍现象,包括学校主要领导和管理部门对无形资产不够重视、意识淡漠,更缺乏这方面的基本常识和法律意识,使得无形资产成为“鸡肋”或“镜花水月”。

同时由于无形资产在统计、使用、做账、验收、报废等一系列环节上管理难度大,监督比较困难,学校在清产核资时通常都不会考虑无形资产。由此而出现的是管理制度缺失或建立的制度无针对性,仅流于纸上谈兵而未能落到实处,从而造成了大量无形资产管理无序或大量流失。

(二)无形资产评估和核算相对落后

首先由于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比如有些学校在学校间合作过程中忽略本校的无形资产,减少或损害了自身利益。其次是评估标准不统一,方法不科学,评估结果混乱,超过国际认可的20%弹性标准,加之评估核算企业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评估核算质量不高。再者是没有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效益,许多专利申请获准后仅用于评定职称或取得奖项、资格,然后就搁置一边。

当然,由于无形资产的非实体化、非常态化,没有明确的原始成本可供参考,所以很难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做出较为准确的估计。通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对学校的商标权、专利权、专用技术、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各种无形资产也有概念化的要求,如“按规定合理摊销”和对外合作时的一般核算方法,但实际操作的指导性文件或具体可参考案例却相对缺失。

(三)无形资产的品牌意识不强或保护措施不力

我国的众多高校都有较长的历史,部分高校办学已逾百年,有较好的知晓率和社会影响,这种品牌效应无疑也是一种优质的无形资产。由于高校自身的品牌意识不强,导致创新技术和科技成果被盗用,侵权现象普遍存在。在品牌标志物方面,校名、标识、形象、符号等被非法使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对高校的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监管缺位或措施不力,有的部门或个人未经审核,以学校或某单位的名誉在外办各类培训班,注册和经营经济实体,造成高校无形资产的流失或不良影响。

(四)缺乏职务工作和人才流动的配套机制

高校的最大特征是人才和人才培养,而教职工个人的成果和影响是学校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调研中,不难发现部分高校的教职工将属于职务工作的成果用于经营企业或转化为商业利益,以业余兼职、兴办公司等方式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成果、图纸、资料信息、人力资源进行了转移和利用,侵占了学校的无形资产。

人才流动是高校中正常的现象,许多高校不惜以优厚的条件引进人才,这促进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成果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也为人才自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人才的流动势必会带走科研成果、技术方案、工艺技能、学术影响等掌握在个人手中的资源,由此而产生的严重的人才流失肯定会影响学校声誉和实力,造成无形资产贬值和流失。

三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细化管理机构——建立专门机构形成梯级管理体系

高校管理者和全体教职工要重视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建立由校级领导分管,有具体部门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和二级单位协同配合的管理机构。通常可参照的模式为,在主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总体协调,然后主要由负责学校品牌管理的部门(如校办)、负责知识产权的部门(如科技管理处)、涉及土地资源利用的部门(如后勤或基建)、涉及人员流动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如人事处)、监察和审计部门、以及各直属业务部门和各院系等教学单位共同组成,建立起一个权力相对集中、组织有序、管理科学、职责分明的梯级式无形资产管理专门机构。

在管理权限方面,必须明确高校法人代表是校长,未经法人代表授权或学校批准,任何管理部门或二级单位不得转移、侵占、出让和处理属于学校的无形资产。同时,在专门机构的管理下,发挥全员的参与和监督作用也同等重要。正如前文所说,高校的无形资产是全员智慧与创造的结晶,也有一定数量的无形资产掌握在教职工个人手中,所以应该在全校教职工中牢固树立保护学校无形资产的观念。

(二)细化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

首先是制度方面的系统、配套、科学和严谨。从管理措施入手,根据国家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法规,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自上而下依次为:“无形资产的管理机构及职责分工”、“校名、标识、商誉管理办法”、“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合作类技术合同管理办法”等。一方面可以界定学校无形资产的范围和内容,明确无形资产的核算、使用、处置等细则;另一方面可以依据现实状态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制订出可以遵循的制度、原则,以及可以参照的模板、样表和方式。

其次是运用技术手段达到细化管理的目的。例如,可引进或设计专门软件进行统计和入账,加强统计人员的培养和管理,让各类制度落到实处。

再者是在教职员工内部深入开展普法活动。在全面普法之外,可在每个直属部门和二级单位设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员,深入学习专利法、著作权法、合同法等,让教职员工能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权益,也更好地保护学校的无形资产,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细化资产状况——加强无形资产价值的核算及评估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还未将无形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或者仅作为数据统计而未列入资产的高校比比皆是,使得大部分高校的无形资产难以科学计量,甚至根本没有该方面的资产台账。所以必须明确三个观念:一是无形资产是高校一种客观存在的权利,本身就具有内在的价值;二是在对外投资、项目合作、技术转让时必须进行核算和计入成本;三是为了反映无形资产的总体价值和运行状况,高校国资和财务部门通过会计手段进行无形资产的核算和评估、摊销核算、投资转让核算势在必行。其基本思路如下:

(1)核算基础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而非收付实现制,运用一定的配比原则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并在现行预算会计科目上增设相应条目。

(2)最好以货币形式对现有无形资产进行价值量化,参照最近国内外提出的“智力资本”量化模型。

(3)评估核算后的数据必须在投资与合作中予以体现,不能让无形资产的作用发挥停留在账面上,当然,凭借合作与投资也可加以检验和校正。

(四)细化过程控制——建立无形资产的动态管理机制

动态性是无形资产的主要特征之一,因为其构成因素具有流动性和偶然性。所以,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常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在做好数据管理的基础上,主要工作就是跟踪服务,积极扶持高校的各类人才。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引进,发挥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促使无形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最佳办法。重点之一是制订合理的投资、转让及收益的分配奖励政策,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活力,使学校的无形资产增值;重点之二是制订政策,有效避免因人事调动、人才流动等可能造成的高校无形资产流失,保护学校的应有权益。

复杂化、无序化、动态化是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主要困难,这也是共性的问题。只有立足于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学校的个性特征进行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最根本要求就是精细化。

:

[1]马俊涛.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J].科技·人才·市场,2002第4期.

[2]王小兰.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特征与价值实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2第3期.

[3]汪汉荣.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浅议[J].高等农业教育,2005第3期.

[4]杨兆平,黄付宁,吴敏.强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0).

[5]李惠蓉.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1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核算学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学校推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
管理的另一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