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小吃英译的文化传播

2012-03-31杨柳川

关键词:特色小吃音译小吃

杨柳川

(成都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中国特色小吃英译的文化传播

杨柳川

(成都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中国特色小吃名称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汉语拼音文化。中国特色小吃名称的翻译,首先应该遵循音译加注释的原则;其次要结合具体情境,采取针对性翻译策略和方法,弥补翻译中出现的文化信息空缺,以有效地传播中国小吃蕴含的文化内容。

中国特色小吃;音译;注解;文化交流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特色小吃品种繁多、推陈出新。中国特色小吃的特色不仅体现在中国特有,还体现在小吃所包含的独一无二的文化意蕴。中国特色小吃名称的翻译不仅应该让海外人士喜闻乐见、意欲品尝,还应该起到向海外人士宣传中国文化的作用。

一 翻译中国特色小吃要译出的“特色”

中国特色小吃名称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是指一小吃名称在国人心中唤起的该食物的相关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信息。例如中国传统小吃粽子,看到“粽子”一词,中国人的文化预测有与粽子相关的饮食文化信息,还有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节、端午节的龙舟比赛、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等相关民俗文化。所以,翻译中国特色小吃名称时要考虑传播民俗文化和交流饮食文化。另一方面,很多中国特色小吃的命名本身就反映了鲜明的汉语语言文化特色。如“年糕”,“年糕”是中国各地过年都会食用的小吃,“年糕”这一名称既指“过年食用之糕”,又寓“来年节节高”。具有类似指称特点的小吃名称还有很多,如元宵、月饼等。这些名称都体现了汉语文字的特色和优势。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要将汉语语言本身的特点在英语语言中再现确非易事。但是,在汉语拼音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在翻译中国特色小吃译名时,使用汉语拼音音译的翻译策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小吃名称的语言特色。而且,业内专家已经将音译具有浓郁民族语言特色的汉语词汇这一翻译行为提升到文化交流的层面(王银泉,2006:75)。因此,中国特色小吃名称可以而且应该承载三个层面的文化传播:传播民俗文化、交流饮食文化和推广汉语拼音文化。

上述三个层面的文化传播交互发生、相互促进。在各种情境中运用不同而互补的策略翻译中国特色小吃名称,可以有效地向海外人士全面、深入地宣传其所蕴含的中华文化。一方面,汉语拼音文化的推广与交流会建立起传播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的桥梁;另一方面,中国最吸引外国人的文化宝藏就是生活中的美食与美景,那么令外国游客喜闻乐见的美食与美景中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的传播又将促进汉语拼音文化的推广(张国良等,2011:51)。

二 音译彰显中国特色,注释促进文化交流

中国特色小吃包括中国传统小吃和地方品牌小吃,这两类小吃名称所承载的饮食信息和文化信息,在英语语言中没有“对等语”或“对应语”,这种现象称为“词汇空缺(zero of equivalent word)”。这种造成文化空缺、承载原语独特文化信息的词汇称为文化负载词(包惠南,2001:13)。对于特色小吃名称这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业内专家大多建议采用音译的翻译策略(包惠南,2001:13;金惠康,2003:152 -153,162 -163;王银泉,2006:74)。2011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编著的《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也规定具有中国特色且被外国人接受的传统食品,应该使用汉语拼音命名或音译的原则,以推广汉语及中国餐饮文化(2011:2)。中国食品名称音译成英语,为英语国家吸收、最后演化为英语中的外来词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馄饨译为Wonton、豆腐译为Toufu、饺子译为Jiaozi、广东的点心译为Dim Sum等等。而且,许多从汉语拼音音译而来的英语词汇已收入Collins Dictionary、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等英语词典,在英语词汇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后的今天,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习汉语拼音的海外人士日益增多,翻译上述中国传统小吃和地方品牌小吃时都应该音译。但是汉语拼音音译名在英语国家人士心目中引发的文化预测一般不会等同于中国人的文化预测(王银泉,2006:75)。为传达中国特色小吃中所蕴含的独特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还应该在音译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解释性翻译。因此,翻译中国特色小吃名称时音译加注,不仅是可行的翻译策略,还应该成为必须遵循的翻译原则。

中国传统小吃是自古以来就为中国人民食用的小吃,如包子、馒头、油条、元宵、饺子、粽子、月饼、烧麦、春卷、锅贴、花卷等。而今,这些小吃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为中国男女老少普遍食用,已经成为中国人饮食的一种文化象征,翻译时的音译名就是彰显小吃中国特色的标签。解释性翻译可以直接表明该小吃的主要食材和烹调方法,如包子译为 Baozi(Steamed Dumplings)、粽 子 译 为 Zongzi(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锅贴译为 Guotie(Pan-Fried Dumplings);此外,中国某些传统小吃如月饼、春卷等早已为英语国家人士知晓,考虑到小吃音译名应该简洁明了,让读者易于接受,这些小吃音译名后的解释性翻译可以使用海外人士熟悉的名称,如将月饼、春卷分别译为Yuebing(Moon cake)、Cunjuan(Spring Rolls)。

中国特色小吃中的地方品牌小吃特指那些已经成为地方品牌的风味小吃。翻译这类小吃时也应该先将品牌名称用拼音译出,再加以解释性的英译,使英译文彰显“中国味儿”。地方风味小吃的品牌名称采用音译,不仅可起到推广汉语拼音和普及中国文化的作用,还可以加速小吃品牌的国际化进程(杨柳川,2009:361),为日后该小吃品牌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抢占先机。具体的例子如:

钵钵鸡 Boboji(Hot&Spicy Strings)

担担面 Dandanmian(Noodles with Spicy Bean-paste Sauce)

赖汤圆Lai Tangyuan(Sweet Glutinous Rice Ball)

艾窝窝Aiwowo(Steamed Rice Cakes with Sweet Stuffing)

驴打滚儿Lǘdagunr(Glutinous Rice Rolls with Sweet Bean Flour)

豆汁儿Douzhir(Fermented Bean Drink)

三 特色小吃名称的翻译策略

(一)同种小吃,统一译名

中国国内各地区间的餐饮文化自古以来交流就很广泛和频繁,同一种传统小吃,地域不同,制作工艺和口味会有所不同。对于这些传统小吃,翻译时建议统一其音译名,以促进小吃承载的文化信息的国际传播。一者,音译之后简短的注释很难解释清楚这类食品因地理因素造成的细微差别。再者,如果小吃的音译名不同注释内容却相似,会让海外人士困惑不解。过去,一般将元宵译为 Yuanxiao(Glutinous Rice Balls for Lantern Festival),汤圆译为Tangyuan(Glutinous Rice Balls),圆子译为Yuanzi(Glutinous Rice Balls)。英语国家人士从上述三个英文名称得到的信息是:这是三种采用相同原材料做成的不同食物。不同之处何在?从这样的英文名称中也无从得知。其实,元宵、汤圆、圆子,还有汤团、团子等称谓只是不同地区的人对元宵这种中国传统小吃的不同叫法而已。要细究它们的不同之处,一般中国人也很难说清楚,又何必强求初识中国文化的海外人士弄懂呢?再者,饮食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我们传播民俗文化的受众,是海外的普通大众,而非仅仅是海外的文化专家和饮食专家。民俗文化让人易于接受,才会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一般外国友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接受汉语拼音,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元宵、汤圆、汤团、圆子、团子的正式音译名建议统一采用元宵的发音Yuanxiao来翻译:一者,元宵不仅是北方的通称,南方虽有其他叫法,很多人也称其元宵;二者,元宵也可指元宵佳节,无论采用注解,或是讲解的形式,更易让人接受该小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我们还可以看看不同名称的同种小吃采取统一英译名的成功例子,如中国传统小吃馄饨的译法。馄饨是中国汉族的传统食品,源于中国北方,各地叫法不一,广东称云吞,湖北称包面,四川称抄手,安徽叫包袱,江西叫清汤,新疆称曲曲等等(吴明仁,2004:40)。馄饨这种传统小吃不但享誉大江南北,而且早已传到国外,深受海外人士喜爱,其译名wonton已收入 Collins Dictionary、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简明英汉词典》等英语词典,已经在英语词汇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在《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馄饨、云吞、抄手的译名均译为wonton。

(二)同类小吃,译出特点

中国传统小吃经过多年不断的创新变化,各种小吃的内容和口味发展得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小吃馅料、口味和烹调方法的变化上。由于具体的馅料、口味、烹调方法不同,某种小吃可能包括数个甚至数百个品种,如驰名中外、老少皆宜的饺子包括的品种就很多。按不同的烹调方法,饺子可分为水饺、蒸饺、煎饺、烤饺、酥饺等;从饺子皮用料来看,除了最传统的面皮,饺子皮还包括菠菜饺子皮、红萝卜饺子皮等加入蔬菜汁而别具风味的饺子皮;若是按不同馅料分,饺子的品种简直不胜枚举,仅笔者找到的某食谱网站就罗列了588种饺子的做法,如牛肉芹菜饺子、韭菜鸡蛋饺子、三鲜饺子、彩色素馅饺子、鲅鱼饺子等。翻译某种传统小吃时采用音译的方法,而翻译这种小吃所包括的具体品种时,可以借鉴中餐菜谱的英译策略来进行(冯建忠,1997:261-264;吕和发&单丽平,2005:58-82)。在此,笔者按导致小吃特点不同的三个主要因素:烹调方法、馅料、口味来讨论某道具体小吃名称的翻译策略。

1.按烹调方法翻译:烹调方法+小吃音译名。即把烹调方法用作修饰语,放在中心词小吃音译名的前面。如:

蒸饺Steamed Jiaozi

煎包 Pan-Fried Baozi

炸云吞 Deep-Fried Wonton

烤馒头Baked Mantou

2.按小吃馅料翻译:小吃音译名+Stuffed with+馅料。以小吃音译名为中心,小吃的馅料用短语Stuffed with something译出。如:

猪肉芹菜水饺Jiaozi Stuffed with Pork and Celery

豆沙包Steamed Baozi Stuffed with Red Bean Paste

肉丝炸春卷 Deep-fried Cunjuan Stuffed with Shredded Pork

牛肉锅贴Guotie Stuffed with Beef

3.按口味翻译。此法可分为三种情况:

1)口味+小吃音译名。如

脆皮春卷Crispy Cunjuan

鲜奶馒头Milk Bun

2)配料+小吃音译名,如

香滑芋茸包Taro Baozi

豆沙锅饼Red Bean Paste Pancake

牛肉烧麦Beef Shaomai

菜肉大馄饨Pork and Vegetable Wonton

3)小吃音译名+in+配料+soup,如

醪糟汤圆Yuanxiao in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Soup酸辣汤水饺Jiaozi in Hot and Sour Soup

鸡汤馄饨Wonton in Chicken Soup

红油抄手Wonton in Spicy Sauce

四 注释适当,促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小吃音译名之后的注释是一种解释性的翻译,目的是有效传达中国特色小吃中所蕴含的独特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要达到这一目的,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探讨:一是解释性翻译的适当内容,二是解释性翻译的适当策略。首先,解释性翻译的适当内容指的是注释应当阐明本族语人士认为理所当然、外籍人士却不甚了解甚至可能误解的信息和内容,以达到在外籍人士心目中引发与本族语人士相同文化预测的目的(王银泉,2006:75)。其次,英译名出现的情境不同、面向的受众不同,所采取的解释性翻译策略也应具有针对性,才能引发有效的文化预测。

因此,我们需要梳理一下中国特色小吃英译名可能出现的情境以及伴随出现的促进文化交流的相关因素:

1)酒楼饭店的英文菜单。酒楼饭店的英文菜单中的小吃译名大多附有图片,一些主要特色小吃在店堂内还张贴有带文字说明的宣传画。这类小吃名称的英译可直接使用音译名,音译名所蕴含的相关文化信息可由小吃图片及店堂内的其他宣传信息辅助传达,如有翻译陪同的场合,还可由译员进行解说。再者,酒楼饭店中英文菜单受众的主要目的是吃,小吃英译名应该向他们清楚地传达出小吃的主要食材信息,因此,即使要为菜单中的小吃音译名加注解,也应力求简洁明了,直接反映小吃食材,如元宵译为Yuanxiao(Glutinous Rice Balls)、烧麦译为 Shaomai(Steamed Dumplings)、花卷译为Huajuan(Steamed Twisted Rolls)等。

2)小吃英文公示语。在此情境中,一般可看到小吃实物,有些小吃可以看到其现场制作流程,如四川的特色小吃“三大炮”、“驴打滚儿”等,有些小吃还可以试吃。这些小吃所蕴含的饮食文化自然无须赘言,音译即可,如三大炮译为Shandapao、驴打滚儿译为Lǘdagunr等,前边提到的烧麦和花卷作为小吃公示语可直接音译为Shaomai和Huajuan即可,无须加注。

3)旅游类英文读物。旅游类英文读物中经常会有关于各地区特色小吃的介绍和相关图片,外籍读者阅读此类读物的目的之一便是获得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文化信息,因此,小吃音译后的注释应该以解释清楚该小吃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为首要目的。为此花费一定的笔墨也应在所不惜。毕竟,不少游客会为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慕名前来索求一道特色小吃。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例子如英特网上的Wikipedia网站中对中国各种传统小吃的介绍,例如其中的粽子词条,除了有清楚介绍粽子属性的文字信息:Zongzi(or simply zong)(Chinese:粽子)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made of glutinous rice stuffed with different fillings and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They are cooked by steaming or boiling。还有关于粽子的起源传说、常用馅料、品种、制作工艺等文化信息的介绍。如此一来,受众可以获得该小吃全面的文化信息。

4)英文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这些媒体中出现的小吃英译名,大多附有小吃图片,为了实现文化交流,可视具体情形在音译名之后加以一定的解说文字。

5)文学作品中小吃的相关英文信息。文学作品中小吃的英译应起到宣传中国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作用。小吃音译名后一般都应该有适当的注解文字,至少起到扫清阅读障碍的作用,有些还可以借助上下文来传达某道小吃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6)英文电影电视等媒体。电影电视中小吃的英译名一般伴随小吃实物出现,有些小吃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可借助剧情得以彰显。

由上可见,外籍人士可以从多种渠道接触中国特色小吃,了解小吃所蕴含的中国特色文化。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外籍人士借以了解中国文化的各个渠道的作用,在翻译中国特色小吃时,要达到促进中国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汉语拼音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的目的,尤其应该遵循音译加注的原则。至于音译名之后的注释,视小吃名称出现的场合和受众决定具体内容和策略。菜谱类以食客为受众的小吃翻译,注释应该为直接反映小吃食材的文字,译名应简洁明了、规范统一、译出特色;其他场合的小吃译名,注释应该以促进中国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国际传播为首要目的,因此文字应该详细、生动、引人入胜。

: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冯建忠.实用英语口译教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261-264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4]王银泉.“福娃”英译之争与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6(3).

[5]吕和发,单丽平.汉英公示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8-82

[6]吴明仁.馄饨——被裹着的食文化[J].档案时空,2004(7).

[7]杨柳川.浅谈中国风味小吃公示语的误译——对成都风味小吃标志英译的调查[J].译苑新谭.2009:354-364.

[8]张国良、陈青文、姚君喜.沟通与和谐:汉语全球传播的渠道与策略研究[J].现代传播,2011(7).

[9]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G21

A

1004-342(2012)05-57-04

2012-06-18

项目简介: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川菜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成都“美食之都”国际传播媒介策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cc11s05。

杨柳川(1977-),女,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特色小吃音译小吃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金华特色小吃
我是一个小吃货
怕冷的小吃货 等
大家都爱吃小吃
可爱的小吃货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挑逗你的味蕾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