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甘孜藏区新闻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2012-03-31陈玉霞

关键词:甘孜藏区人才

陈 颖 陈玉霞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

四川甘孜藏区新闻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陈 颖 陈玉霞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

四川甘孜藏区地属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各方面条件艰苦,新闻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专业新闻人才少、双语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甘孜藏区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国家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地方政府加强自身造血功能,新闻单位健全用人机制。

甘孜藏区;新闻人才建设;民族新闻人才

四川甘孜藏区是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反对民族分裂势力破坏和渗透的前沿阵地,藏区的新闻媒体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不仅担负着传达信息、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功能,还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与境外反动势力作斗争的重要任务。藏区的特殊情况决定了藏区宣传思想工作的特殊使命,因而对藏区新闻工作者素质也提出了独特的要求。但藏区艰苦的工作条件又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藏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困境主要是:

由于藏区新闻工作者队伍专业新闻人才少、双语人才缺乏而导致藏区新闻工作者队伍结构的不合理,致使现有的新闻工作者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具体调研情况与队伍建设数据,参见笔者刊发于《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4期的《甘孜藏区新闻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及成因》)。建设藏区,发展经济,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离不开藏区新闻传媒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培养新闻人才尤其是民族新闻人才,是甘孜藏区新闻传媒业持久发展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加迫切需要培养民族新闻人才,在培养新的人才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一 国家加大人才扶持力度

(一)制定人才发展专门政策

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倾斜,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强四川藏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

目前,国家及四川省政府对四川藏区教育投入的重点是九年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但甘孜藏区新闻媒体需要的是高学历的专门人才,因此,国家及政府要增加民族大专院校、重点院校新闻专业种类和定向招生人数,降分录取藏族学生;指定专门的大专院校、新闻媒体为甘孜藏区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通过教育、培训等多种渠道,为甘孜藏区输送更多的双语教师,加强甘孜藏区的双语教育。

其次,在人才引进方面,国家向甘孜藏区选派一批工作急需而甘孜暂时又无法解决的专业技术骨干,另外,对自愿到甘孜藏区新闻媒体工作的人才制定力度更大的优惠政策,比如,解决配偶户口、就业问题以及子女上学问题。除了工资,国家额外给予特殊的津贴,让甘孜藏区新闻工作者的实际收入与内地持平甚至高于内地媒体的新闻工作者。

第三,在人才发展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调动现有新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如对甘孜藏区新闻工作者的编制、职称、流动、晋升条件适当放宽,中央财政划拨专项经费解决新闻工作者的培训、继续教育经费等,为新闻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提供新闻对口援助

新闻对口支援是我国在帮助不发达或者欠发达地区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援助形式和政策模式。主要由政府启动,在甘孜藏区和发达地区新闻媒体之间、科研单位之间、大专院校之间,建立对口援助(如学习、培训、交流)的长效机制。比如,国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口援助西藏的新闻传播事业,中宣部、文化部、广播电视部、国家电视总局、新闻出版署以及各援藏省市自治区的对口单位,分期分批,全面持久地援助西藏新闻出版事业。国家还制定特殊政策,在内地创办西藏班,或确定一些大专院校、新闻出版单位为西藏代培新闻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事实证明,新闻对口援助为西藏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为西藏新闻传播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因此,国家也可以对甘孜藏区采取新闻对口援助的方式,推动甘孜藏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援助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参照西藏的做法,内容主要包括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形式可采取市(县)间“结对子”或“缔结友好市(县)”的办法,由发达地区的市(县)在实行经济和技术援助的同时,实行新闻对口援助,解决好设施、设备问题,并对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进行指导帮助。

二 地方政府加强造血功能

对甘孜藏区的新闻人才建设来讲,任何外来援助仅仅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加强本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培养甘孜藏区自力更生的精神才是推动新闻人才建设的关键。

(一)大力改善人才发展宏观环境

首先,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投入,改善新闻人才的工作和发展环境。甘孜藏区的新闻媒体是事业单位,靠财政全额拨款,地方政府只有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才有更多的钱投入到新闻传播事业的建设上,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地方经济结构的转变、经济速度的加快,不仅能给新闻媒体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新闻媒体的报道提供了新的素材。

其次,积极推动文化建设,为新闻传播事业和新闻人才的发展注入文化活力。甘孜藏区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既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财富,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资源。这些资源蕴藏着不可估量的资本,政府和媒体共同参与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形成产业,既能很好地让这些文化得到传承和传播,也能为媒体和甘孜地区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

再次,大力推进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新闻传播事业培养合格的新闻人才。新闻人才的缺乏一定程度上源于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滞后。新闻工作者走上工作岗位前,一般都要在学校接受正规的专业教育,但由于新闻教育急剧膨胀、教师设备跟不上、学科设置不合理、教学与实践脱钩等诸多问题,新闻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具备新闻知识和理论方面的素养,缺乏新闻工作中所需求的职业素质,需要进行职业化训练。况且,任何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新闻工作者一生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随着知识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行业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新闻工作者如果不进行继续教育,往往会表现出“后劲”不足。因此,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推进新闻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引导新闻单位参与学校教育,在媒体建立实习基地,根据新闻单位的需求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

(二)积极引导传媒制度改革

第一,改革传媒融资体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资金缺乏是制约甘孜大众传媒发展的一大瓶颈,也是制约新闻人才队伍建设的最大难题。甘孜藏区的大众媒体依然实行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靠财政拨款,但仅仅依靠有限的财政投入,甘孜藏区的传媒只能维持生存谈不上发展。而随着甘孜地区经济的发展,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大众传媒缺少资金,无法改进传播手段和提高传播水平,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受众转向其他途径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不仅没有因势利导地增强,反而在减弱。在内地,通过改革传媒体制,利用业外资本加快传媒发展也是大势所趋。但和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一样,甘孜藏区大众传媒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够明晰,阻碍了资本进入传媒。对甘孜藏区而言,新闻传播事业要获得快速发展,新闻人才紧缺的现状要得到改善,改革融资体制是关键。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制定专门政策,引导传媒进行融资体制的改革,为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第二 ,改革管理体制。在甘孜藏区,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对新闻媒体管得过多过死的现象处处存在。尤其是对媒体经营的干预,使得甘孜藏区的广告经营收入非常少,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媒体资金缺乏的问题更加突出。按照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将进行深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的改革。甘孜藏区的主要媒体——甘孜日报、甘孜电视台、甘孜电台都是属于公益性媒体。有学者指出,“公益性媒体的主要基本费用由政府补贴同时允许公益性媒体具备一定的经营职能。允许公益性媒体参与一部分经营职能,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可以促进媒体的竞争意识,媒体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如果“媒介资源完全行政化,造成报纸成了地方领导的形象展示平台,公共服务意识弱。公益性媒体的管理首要目标,要确定在媒体影响力上;其次是舆论安全,强化公共服务。”[1]

第三改革人事制度。近年来,在科技、文化、市场三股力量的推动下,催生了很多新型媒体,但是,对于甘孜藏区而言,新媒体的发展几乎还是一个空白,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网站。这使得甘孜藏区在网络涉藏舆论引导工作、国际舆论斗争中长期处于被动和弱势。因此,发展新媒体,占领网络宣传舆论阵地十分迫切。而新媒体的运营需要不断吸纳新的人才和更新人才的知识结构。不仅如此,传统媒体也面临着专业人才紧缺、现有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需要引进新鲜血液、更新知识。但少数民族地区却因为旧体制的束缚而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空间,既无法吸纳新的人才也不能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能。而吸引人才和开发人才的关键在于破除陈旧的人才管理体制,创造新的管理制度。因此,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新闻媒体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进入机制和人才内部流动的机制。同时,改革工资制度,扩大绩效工资的比例,打破双轨制工资体系,执行统一的分配制度。

(三)切实抓好人才建设工程

第一,强化软硬件吸引人才。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强化“硬件”引才,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放宽限制,开辟“绿色通道”,大力引进新闻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强化“软件”引智,通过积极鼓励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柔性方式,引进“两栖”人才为甘孜藏区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服务。

第二,完善政策稳定人才。要打破原有的人事制度,在选录、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等方面适当予以政策倾斜。要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要健全人才福利和保障制度,实行人才最低工资保障,发放民族地区特殊津贴。

第三,多渠道培育人才。要注重基地育才,加强与内地高校的联络,签订委培计划,设立民族班或招收民族生,建立起关系稳定密切、专业针对性强的培养基地;要注重就地育才,与高等院校合作就地联合办班,有选择地培养本地人才;要注重交流育才,通过采取换岗交流、挂职锻炼、互派兼职等形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要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参加双学历或双学位教育,鼓励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各类人才学习、使用本地区民族语言。

第四,有计划储备人才。政府相关部门在平时也要有计划地储备人才,为新闻传播业提供充足的后备队伍。要加大力度培养本土人才,坚持全面培养、梯次选拔的原则,适当放宽藏族后备人才的准入门槛。要广泛吸纳外地人才,甘孜地区由于条件艰苦,外地人才不愿进来,地方政府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利用多种渠道广蓄外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业补充新鲜“血液”。不管是哪个行业的人才,只要在新闻传播、数字技术、行政管理等方面有特殊专长的,都要建立专门的人才数据库,供新闻媒体需要时选用。

三 新闻单位健全人才发展机制

作为具体的用人单位,新闻媒体要采取各种措施,健全人才发展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闻人才队伍。

(一)突出业绩导向,优化人才结构

新闻媒体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切实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选拔用人机制,打破人才身份、行业界限,鼓励和支持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优化新闻人才队伍结构。

一是拓宽选拔使用渠道。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传媒市场化趋势,带来了人才需求的结构型转向,未来的新闻传播需要多层面、多专业、多行业的人才。因此,甘孜藏区的新闻单位要拓宽选拔渠道,以公开选拔、招聘等方式,从各行业、省内外引进急需的各类新闻人才。

二是引入争先创优的激励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树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导向。对新进人才要设定严格的“转正”条件,杜绝一进入就“转正”,一“转正”就变懒的情况。对所有人员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让那些真正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不因编制满了而进不来,让那些干不了事甚至坏事的人不因“铁饭碗”而出不去。对少数民族人才在使用中一视同仁,严格要求,绝不降低标准。

三是建立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形成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责任奖惩制度,把新闻人才的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统一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任用的重要依据。

四是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要有重点地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宣传、包装人才的机制。为了培养高层次的采编播人才,媒体每年从中央财政划拨的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中拿出一定数额的费用,对报社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和名评论员进行包装宣传,每年能物色3-5个人,帮助出书、出专辑。其次,注重统筹兼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协调发展,牢固树立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激发各类人才的潜能。

(二)健全培养机制提高人才素质

每年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四川甘孜藏区的新闻人才建设。具体方式是学历教育、系统培训和交流学习三者相结合。

第一,强化学历教育。对学历较低的在职新闻工作者采取分层次、分批次读书的办法,依托新闻院校、远程教育,大力开展学历教育。

第二,系统开展培训。改变过去小规模、非系统的培训方式,以新闻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阵地,采取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大规模、系统化的人才培训。

第三,注重交流学习。坚持采取上挂下派、对口交流、开研讨会等方式,为新闻工作者开展各种对外交流学习创造条件。

(三)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调动人才积极性

新闻工作者不仅希望自己从事的工作富有意义和价值,在事业上有奔头,而且希望自己的组织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和温馨气氛的“大家庭”。因此,新闻单位要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满足员工的需求,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使员工能围绕媒体的发展目标同舟共济、不懈努力。

一方面,要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注重发挥在职人才、现有人才的作用,切实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高薪酬的同时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对优秀员工的职务升迁、职称评定予以适当倾斜等。另一方面,要创建一种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积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让员工有归属感、家庭感。单位领导要随时与员工沟通交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愿望,帮助解决员工实际困难。

:

[1]李希光.对话西藏:神话与现实[M].法律出版社,2010.

[2]李世举.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发展问题论析[J].新闻界,2010(4).

[3]张云.建设与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的思考[EB/OL].http://www.ynce.gov.cn/ynce/site/main/article005.jsp?ArticleID=4507.

Countermeasures for Team Construction of Talent Journalists in Ganzi Tibetan Area

Chen Ying,Chen Yuxia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8)

Abstract:Ganzi Tibetan Area in Sichuan,as a remote area inhabited by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with its weak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hard living conditions,meets many problems,such as less professional news talents,lack of bilingual personnel,irrational personnel structures,and insufficient working enthusiasm.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the state needs to increase efforts to support in terms of policy,the local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its own hematopoietic function,and press units to achieve a sound employment mechanism.

G20

A

1004-342(2012)05-39-04

2012-03-25

项目简介:四川师范大学校级课题“民族地区大众传媒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0QNW08)研究成果。

陈颖(1977-),女,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陈玉霞(1974-),女,四川省社科院新闻传播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甘孜藏区人才
人才云
丁真的甘孜,到底有多极致?
川藏高原甘孜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