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宋代出版政策的双重倾向

2012-03-31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管制书籍

强 琛

(长江大学 期刊社,湖北 荆州 434023)

宋代政府禀承右文政策,大力提倡图书出版,出版政策相对宽松。但与此同时,出版禁令范围扩大,管制也更加严格。置言之,宋代出版政策呈现出对出版活动既大力提倡又严格管制的双重倾向。

一、对出版活动的大力提倡

宋朝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历代统治的教训,确立了以文化成天下的基本国策,出版即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宋代政府对出版活动的大力提倡主要表现在出版系统完善和出版种类丰富两个方面。

(一)出版系统完善

宋朝建立后,受右文轻武政策的推动,出版业一片繁荣,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正式确立了官刻、私刻、坊刻三大出版系统。

所谓“官刻”,是指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官刻多以正经正史为主,强调教化功能。宋代政府主办的出版机构分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出版机构有国子监、崇文院、太史局印历所等,地方出版机构有各路安抚司、提刑司、转运司、茶盐司、州、府、军,等等。中央以国子监所刻的书最为著名,其刻书内容范围很广,遍及经史子集四部,刻书数量也很大;地方所刻的书最多的是公使库本,各州学、军学、郡学、县学、书院也多有刻书。

私刻多由士人学者主持,所刻书籍的牌记多刊自家堂号、宅名或书斋名等,其刻书多以学问崇尚、文化推广、知识传播为目的,并不以盈利为动机,所以重视质量,校刻精审。宋代私刻相当普遍,穆修首次刊印的韩愈和柳宗元的全集、廖莹中世綵堂所刻的《九经》、黄善夫家塾本《史记集解》,都十分有名。学者、藏书家兼事出版,有强烈的文化传播意识,或亲自校勘,或延聘专家代劳,因而质量较有保证,所刻之书,为当时及后人所重。

坊刻的出版主体是书商。北宋坊刻的实物未有流传,记载同样屈指可数。到了南宋时期,出现了若干著名坊肆,如建阳余人仲的万卷堂、临安陈起的陈宅书籍铺、临安府太庙前的尹家书籍铺等。宋孝宗淳熙(公元1174~1189年)初,临安书坊印行的《圣宋文海》,多达120卷,表明当时的书坊已开始刻印大部头图书。南宋时期,我国已形成三大坊刻雕版中心——两浙坊刻、福建坊刻、蜀中坊刻。书坊刻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所刻书大都是四部经典的名家注本、医书以及各类名家名著的选本,形式上多为小字本、巾箱本、互注本、插图本。这些书籍问世后,往往能迅速进入社会,广泛流传,发挥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古人在书目、题跋或相关笔记中,常常把坊刻本称为“通行本”,可看出坊刻本在古代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出版商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远比官刻要高,为出版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三大系统中,官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影响并推动着民间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二)出版书籍种类丰富

两宋时期出版的书籍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四大类。其一,经史著作。宋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经史类图书的出版,如国子监大规模刻印经书达四次之多。[1](P226)国子监也很重视史书的刻印。宋代地方政府也刻印了大量的经史著作。其二,四大类书。宋代政府为了使古籍和历史资料得以保存,利用崇文院的藏书,编纂了数以千卷计的大型类书,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等四部。其三,佛藏和道藏。宋代政府重视佛藏的出版,宋代共历319年,前后开雕大藏经六部,凡35181卷,其延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空前绝后。[2](P93)道藏的出版也为宋朝政府所重视。我国第一部版印的道教总集《万寿道藏》,就是北宋年间出版的。其四,医书的出版。宋代皇帝多次下诏令搜求名方、校刊医书、颁行医书。宋代国子监还刻过小字本医书,只收“官纸工墨本价”,让民间任意购买。

宋代书籍出版的完整格局,为后世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对出版活动的严格管制

在出版业兴盛的背景下,宋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对思想的控制,对出版活动采取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主要表现在被管制书籍的类型与出版管制的方式两个方面。[3]

(一)被管制书籍的类型

议论时政及边防军机的书籍。宋朝先后与辽、西夏、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对峙,一些议论时政和边防军机的文字流传到敌国,对宋朝的军事和外交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政府禁止此类书籍的雕刻印刷。

宗教异端书籍。两宋时期,秘密宗教流传于民间。农民起义借此来传播思想,并进行联络组织,严重威胁到宋朝的统治。秘密宗教因此而被统治者视为异端,宣传其教义的书籍被列入禁印范围也就不足为奇了。

违背儒家经义的书籍。宋朝统治者尊儒家思想为正统,科举取士即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对违背儒家经义的书籍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统治者认为,诸子百家之书虽各有所长,然以其不纯先王之道,故禁止之;而那些供学子在科举考试中投机取巧的科场应用时文,曲解儒家的义理,更在禁印之列。

党争中对立党派的书籍。北宋中期以后,政府对出版的管制打上了党争的烙印。两宋党争的各个阶段,各政治集团不遗余力对异党进行打击报复。如北宋末年的元祐党禁中,朝廷下诏禁印《苏轼文集》、《司马光文集》;南宋的庆元党禁中,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被称为逆党,其学术被称为伪学,相关书版被“当官劈毁”[4]。

天文图谶、阴阳术数、历日之书。此类书籍关乎社会稳定和王朝更迭,每一朝代皆有厉禁。《宋刑统》即规定,禁天文图谶、兵书、七曜历,等等。仁宗朝出现的中国最早的禁书目录规定,除《孙子》及正史中的天文、律历、五行志与《通典》所引诸家兵法外,天文律历、阴阳术数、兵法著作“悉为禁书”。[5](P34~37)

(二)出版管制的方式

宋代统治者对出版活动的管制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

其一,颁发诏旨,制定条例。这些诏旨、条例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不仅有对传播内容的限制,还包括对告发者的奖励、对违禁者的处罚,等等。其二,事先审阅,事后查验。只有在图书出版前对即将出现的偏差有所察觉并及时采取查验措施,才能有效管制出版活动。[6]因此,政府采取了预先控制的手段,即刻印前事先审阅。刻印后,统治者还在书肆中随时追取查验“书坊见刻版及已印者”。

三、结语

宋代出版政策呈现出对出版活动既大力提倡又严格管制的双重倾向。宋代大力提倡出版活动,促进了出版事业的兴盛;出版管制体系对巩固统治、稳定政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宋代在出版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2]李致忠.古代版印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

[3]方宝璋,高月梅.论宋代的出版管制[J].江西社会科学,2012(3).

[4]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5]安平秋,章培恒.中国禁书大观[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6]徐枫.宋代对出版传播的控制体系与手段[J].中国出版,1999(2).

猜你喜欢

管制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
管制硅谷的呼声越来越大
基于STAMP的航空管制空中危险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欢迎购买我编辑部书籍
国内自来水行业价格管制研究综述
药价管制:多元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