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古典诗词教学模式刍议

2012-03-31韩玺吾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诗境古典意境

韩玺吾

(长江大学 期刊社,湖北 荆州 434023)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在高校古典诗词鉴赏及相关知识点的讲授中,一般的做法是将诗论与作品结合起来,在学理的阐释中勾画出古典诗词演进的风貌,并进而描画出古典诗词传承的内在精神。这样的讲授方法,将古典诗词置于整个文学演变的流程中予以审视,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源流,有助于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其相关的特点。但是,这样的讲授方法所导致的弊端亦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缺少具体的生活感受,缺少古典诗词与现实生活连接点的切入,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讲授,很难使学生真正走进古典诗词的神韵。因此,有必要改进高等院校古典诗词讲授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古典诗词的教学模式。而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古典诗词教学,应着眼于以下教学模式的运用:感受式、体验式与实践式。在以上三种教学模式中,感受式是古典诗词教学的基石,而体验式与实践式,则是建构于感受式教学之上的古典诗词教学的提升。

一、感受:教学的基石

一般意义上,古典诗词的教学都会致力于古典诗词意境的领悟。意境的领悟,不能只限于抽象概念的传达,那将是雾里看花,亦不能只囿于古人的定评,那将是隔靴搔痒,而应以此为基点,将学生引入真切可感的境地。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将传统意义上的古典诗词单纯的讲解法改换为感受式教学法。

感受式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将学生导入具体可感的古典诗词的意境中,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古典诗词意境的美妙,从而沉浸于其中。

古典诗词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1](P201),当其借助于象来传达情绪时,主张不落言筌,因此,其神韵、趣味的营造,自然也就不实不粘,以空灵为上。诗境的营造,虽然托形于言语,但诗味的传达,却是超绝于言语之上的。换言之,对于古典诗词而言,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即言说的方式(其实,所有的艺术都是如此)。这就意味着,如果要探寻古典诗词的意境,必须要从有形的言语出发,经由一系列意义的钩寻,最终摆脱有形言语的羁绊,以获取有形言语之外的真实涵义,即味外之旨。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要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古典诗词意境的美妙,必须经由味外之旨的钩寻方可达到。此一钩寻,指向两个层面:其一,语境推演;其二,文化心理暗示。

语境推演建构于词语本身涵义的推演之上,但最终指向的不是词语本身,而是不同词语经过特殊的搭配组合后,所产生出的特有的语境意义。试举一例以析之,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有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上句,柴门只是道出居处贫寒,闻只是刻画举止,犬吠只是描摹声响,这是词语本身所有的意义,但这些词语经过特定的搭配组合后,便生出了特有的语境意义:将犬吠声置于柴门听闻之后,便暗示出柴门的单薄,居处的逼仄(如若厚重的朱门,层层的庭院,是绝然闻不到犬吠的),彰显出居处的冷寂与夜的阒静(如若居闹市之中,又或处白日喧嚣之际,亦是难能如此听闻的)。下句,风雪只是寒冷,夜归只是延时,一旦彼此组合,便生出了特有的语境意义:将夜归置于风雪之后,便见出愆期的无奈与艰难,而这一无奈与艰难又是裹胁在风雪之中的。上句画贫,下句叙寒,由贫寒而来的困顿之状,由困顿而来的艰辛之苦,便都在有形的言语之外展示出来。这一意蕴的得出,正是经由语境推演而获致的。同时,文学又是文化的承载体,古典诗词意境的构筑,脱不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定势,如秋之言愁,菊之言雅,落日言苍凉,昏鸦言苦况,凡此种种,均是经由文化积淀,世代沉潜在人们心中的集体无意识,因而诗味的探寻,便需经由固有文化心理的暗示而获得。意境的钩寻,根基于言语,又跳出言语,其致思方式,恰与诗境的营构耦合,因而诗境之感受,舍此不得。

诗境的感受,不仅在致思方式上要同于诗,在表达形式上也应同于诗。具体到教学中,即指教师在用言语表达经由钩寻而得的诗词意境时,用语应空灵,宜优美,如此,方能使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混融为一。空灵,指的是传达诗境的语言要不粘不实,不能执著于具体情事、场景的描述,而要以象言说,切忌拘泥。优美,不但指传达意境感受语言本身的华茂,亦包括所使用语言与古典诗词语言的谐和,或平实,或绮丽,或典雅,或清幽,不一而足,一以与古典诗词语言风格相称为上,更包括传达诗境感受用语内含的生命激情。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生命化或者说是生命意识的表露是题中应有之义。“既然中国人观照事物的角度是整体思维,这就意味着,在中国人眼里,事物都是彼此联系的。通俗地说,中国人相信,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正是这种以己度物的生命化,使我变成了物,也使物变成了我……。既然外物与‘我’一样是有感觉,有情欲,有喜怒哀乐的生命实体,那么用外物来理解并表述‘我’所拥有的一切(身体、生命、情感、人格等),就是最自然,最合理,也是最方便的了。”[2](P155)这就意味着,承载传统文人思维的古典诗词,必然是传统文人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因此,传达诗境感受的语言必须与此相应,或高昂,或低回,或豪放,或深婉,不一而足,切忌用语干巴,索然无味。

感受式教学法,是理解古典诗词的出发点,是古典诗词教学的基石。只有很好地达成了这一教学目标,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提升古典诗词教学的深广度。

二、体验与实践:教学的提升

对人生经验的强调,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从这一意义上说,古典诗词就是中国人人生经验的传达。人事有代谢,但人生经验却无二致,因此,承载人生经验的古典诗词,就具有了永恒的当代性。置言之,在解读古典诗词时,如果我们能抛开其“古典”的外衣,便不难发现,其下深藏着与当代人相同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与人生感喟。因此,古典诗词教学,便须不离生活,不离当下。不离生活,指的是在诗境的感受中,须以自我生活中的诸般体验、感觉去悟入;不离当下,指的是在诗境的颖悟中,须以当下人常有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人生经验悟出。具体而言,即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还原古典诗词的意境,使其与学生的当下生活实际、当下具体感受相融合,从而使其能真切地体验到古典诗词独特的价值所在,此即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重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当下生活为基点,以人生经验的获取为目的。它不关注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单一知识的传授,而是关注由此传达出的审美经验;它也不关注悲伤、喜悦、哀愁等单纯的诗人意绪,而是关注由此隐含着的人类共同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此种表达方式所昭示的意义。换一种表述方法,古典诗词的教授,不以知识的获得为目的,而以学问的养成为目的(知识一词,源自于西方天人分离的思维模式,指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能力,即识得;而学问则明显与之不同,不仅包含识得,更包含将此识得内化于个体之中,并在不断的践行中使其成为生命的体验,即格物致知)。试举一例以析之,如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有句云:“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上句写出了女子的衣衫、神态以及酒杯之颜色,用词华美,但我们要关注的远不是这些,而是由此传达出的宝贵的审美经验:其一,彩袖善舞,此喻女子之才,殷勤有意,此言女子之心,玉钟着一“捧”字,自然能见出与玉色相表里的玉手,此言女子之美,描画女子之多才、多情、美丽,不流于形迹,绝不予人以色欲之想,这无疑是描摹美人、可人的人生经验的传达;其二,华彩与白色的搭配,最终传达出雅致高妙的情趣,这无疑是比类设色的人生经验的传达。下句写作者为女子深情而打动,不觉沉酣,双颊泛酡,从侧面映衬出女子歌舞之曼妙,但我们要关注的也不是这些技术层面的涵义,而是由此传达出的人生经验:真的感动,往往消弭于无形之中,非由感知主体主动发出,而是其不知不觉间的自然流露。如此,我们在赏鉴古典诗词时,就跳出了单纯知识的传授,将其上升到了学问的境地。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诸如以上古典诗词所蕴含的人生经验的讲授,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人生感受为出发点,并经由学生反复的体悟、践行(学而时习之),才能被学生所认同,进而化为学生真实的生命体验。

学问以践行为主要特征,因此,古典诗词的学习,不仅在于对古典诗词内在神韵的单一体认,以及对由此而来的体认之果的践行,也在于对承载此一认知实体——诗歌形式的认知与实践。具体而言,即在教学的相关进展中,教师还应借助于古典诗词创作技巧、创作手段的描述,引导学生步入初步创作古典诗词的境界,从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更好地体味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风范,此即实践式教学法。缺乏古典诗词创作的具体实践,就无法真切地领悟古典诗词的运思方式、言说方式,亦无法真切感受体验古典诗词所营构的意境。因此,实践式教学法是深入领味古典诗词审美意蕴的必由之路,也是古典诗词教学的升华。由于此涉及到诗歌创作的探讨,故不赘述。

古典诗词教学,只有在感受式教学基础上,提升为体验、实践式教学,才能在古典诗词与当下生活的有机融合中,彰显出古典诗词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1]司空图.与极浦书[A].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2)[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李家宝.中外文化精神十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诗境古典意境
佘景峰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诗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