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浅论——以长江大学大学生校园文化作品集出版项目为例

2012-03-31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作品集团委校园文化

关 辉

(长江大学 团委,湖北 荆州 434023)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个性化教育在我国无法有效地推行,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实践性缺失:总是用一种标准去衡量人,过于依赖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习惯使用以知识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缺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考量的有效的个性化教育实践。长江大学2005年启动大学生校园文化作品集出版项目,并与之配套制定了《长江大学个性化才艺展示活动管理办法》,设立了大学生校园文化作品集出版资助专项基金。8年来,8万余元专项基金帮助36名(组)学生成功出版了《长江大学校园文化系列丛书》之个人作品集,其中7本高质量的专著公开出版,并获得湖北省教育厅举办的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校园内学生“想写就写”已蔚然成风,仅2012年上半年就出版专著5部。以此项目为基础,长江大学“发现人才—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获得成果”的个性化教育路径初见端倪,可以作为当前高校个性化教育实践的一个样本加以考察。

一、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源于教育对象内在需求的推动

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必须以教育对象本身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设计。2005年,长江大学文学院5人合著的作品集《北国与江南》在校内发行。这让团委的老师们看到了一种新的趋势——学生举办个性化活动、出版个人文集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经过调研和准备,2007年初团委出台了《长江大学个性化才艺展示活动管理办法》,专门设立个性化才艺展示和大学生校园文化作品集出版项目,对具有突出个性化才能的学生予以专人指导和资金支持。

二、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必须符合教育对象群体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校园文化作品集出版项目从个性化育人的实践出发,鼓励学生主动申报,通过专门指导提升其能力水平,通过项目经费支持帮助其出版作品集,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爱上文学,发展个性。

(一)长江大学大学生校园文化作品集出版项目的主要特色

项目源于学生需求。《长江大学个性化才艺展示活动管理办法》出台以来,大学生出版个人校园文化作品集这一权利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鼓励。每年3月和9月,团委出台相关工作通知,所有本专科在籍学生和研究生都可以申请个人校园文化作品集立项。由于个人校园文化作品集的出版是学生本人的主观选择,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所以,申报者都具有较强的求知欲、进取心,出版个人作品集的意愿足够强烈,故而本项目切合了学生的需求,受到学生衷心的认同和欢迎。

申报体系公开透明。申报者递交申报书后,将作品集的初稿交团委编号(不附姓名),由团委聘请相关专家对作品的选题、内容、技巧和水平进行评估,确定本期立项项目。审核过程由团委专人跟踪,确保申报者的知情权和评价的公正性。

立项重在因材施教。聘请的专家大多为校内外的文学教授,他们不仅文学造诣精深,也常怀提携后学、奖掖人才之心。他们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提出意见、修改作品、作序、题字。每一位申报者的作品都会由专家提出相关意见。申报、评价的过程成为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环节,这也是多年来该项工作的惯例和特色。

帮助学生实现梦想。大学生个人校园文化作品集立项后,出版经费由3个部分组成:学校团委的项目基金专项资助,一般校内出版为1500~2000元,公开出版为4000元;院(系)按照学校补助经费对口支持相应经费;余额由个人出资。相关经费的资助,让学生第一次真正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跨越了从梦想到现实的鸿沟。

成果推广繁荣校园文化。个人校园文化作品集完成后,团委举行正式发布会,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比,推荐优秀作者参与“万人创百星”文学明星的评选。这一切也让大学生校园文化作品集出版项目成为“青春长大”校园文化的一抹亮色。

(二)长江大学大学生校园文化作品集出版项目的主要成果和荣誉

2005年以来,大学生校园文化作品集出版项目共出资8.3万元资助36名(组)学生发行个人校园文化作品集36 部,其中《云外天风》等7 部公开出版。作品集作为科研项目参加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比,获奖4项,其中经济学院徐涛的散文集《流星划过的天空》,文学院苟德培的诗词、学术论文集《千里江陵》获一等奖;园林学院李叙栩的长篇小说《上陌·葵黄》和文学院叶俊的诗词集《烟雨任平生》获二等奖。36名(组)学生中,苟德培以文学特长入选“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百强,冯振兴等9名学生获得校园明星称号,阙明坤等12名学生毕业后获得市级以上作家协会会员资格。

三、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建设的启示

(一)建设和畅通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是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

建设和畅通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就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的资源优势,努力寻找每位学生身上的增长极和闪光点,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受到良好的、有效促进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而不是学校给学生的恩赐和施舍。长江大学以大学生校园文化作品集出版项目为代表的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的设计,契合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在实践上体现了学校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保障学生自身权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念。

(二)建设和畅通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是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有益尝试

充分建设和畅通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形成新的校园文化品牌,这改变了以往提及校园文化建设必谈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提炼的做法,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时代特点,扎扎实实从实践上满足学生需求、践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成就梦想,从而受到广大学生欢迎,形成文化榜样,渗透学校的育人理念,并逐步形成一种以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进而影响学校管理、教学等方方面面,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自下而上、小中见大”的做法,也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方式。

(三)建设和畅通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需要摆在学校战略发展的高度逐步协调推进

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建设需要多样化、系统化、长期化,在学校建设的系统工程中逐步发挥作用,优势逐步显现并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使教育实施的出发点和方向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最终统一认识并实现学校战略视野下个性化教育的高速协调推进,惠及万千学子。建设和畅通“发现人才—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获得成果”的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使得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以生为本”的落脚点上形成强大合力,不断推进个性化教育体系的建设。2005年,“钱学森之问”开始叩问中国教育:为什么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以大学生校园文化作品集出版项目为代表的个性化教育实践路径,尊重个性,发现英才,因材施教,助力成功,必将成为解决“钱学森之问”的有效途径。个性化育人机制推动下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必将浸润胸怀梦想、积极进取、乐于学习、善于研究、勇于创新的莘莘学子,而富于生机和活力的个性化人才的成长成才,也必将成为高等学校的终极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作品集团委校园文化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张健书法作品集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作品集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诗歌作品集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