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2012-03-31李媛媛
李媛媛
(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 中文系,山西 汾阳 032200)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一、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何处存在
首先,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是当代西方思潮中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迄今依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1]它鼓吹抽象的民主、自由与人权,主张照搬西方经济模式,坚决反对理性和权威的束缚,宣扬绝对的片面自由精神。受这种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觉得自由的权利受到压制,开始无视纪律,观念自由散漫,出现严重的功利化与实用化倾向,信奉“金钱至上”的原则,甚至把自身的利益诉求能否满足作为评判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其次,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受到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激进革命,以渐进改良为基本特征。在政治上主张多党制,经济上主张经济多元化,实现混合经济模式。这些主张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希望通过对社会主义的价值呼唤来实现公平正义,以缓解他们对贫富分化的忧虑;另一方面,社会普遍存在的权力寻租现象使他们对大众式民主参与产生好感。而民主社会主义所支持的公平、民主和人道恰恰切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诉求,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实用主义、改良主义倾向,值得我们重视;最后,大学生的消费道德观受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主义提倡“符号消费”,即在消费过程中,人们不仅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消费这种商品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如美感、档次、品牌,等等。“符号意义取代了使用价值成为文化的最重要因素,差异性仅仅是符号的差异,而符号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炫耀意义。”[2]受此影响,一些大学生陷入了拜金主义的窠臼,片面追求超越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不仅造成了自身经济负担,还对中国传统美德形成了冲击,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西方社会思想的影响何以可能
第一,从国际上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整个世界变成彼此依赖的世界村。世界范围内各种资源的流动在世界各国之间产生一种日益加强且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全球化在将进步文明的现代生活带给世界各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价值冲突、文化摩擦等问题,“近年来西方国家不断鼓吹意识形态终结论,推销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表明西方右翼势力发动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停止过,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战略没有改变过。”[3]了解了这样一种背景,我们不难理解近些年在我国为什么总是不断涌现出承载着各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印记的社会思潮。
第二,从国内环境来看,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加速,我国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社会阶层的分化持续推动了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以及人们对利益自主权的追求。“社会分化产生的许多利益群体和阶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对利益的追求会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4]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便经常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用以证明自身理论合理性的伪证,再加之大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鉴别力,因此经常会受到一些西方社会思潮的蛊惑。
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新媒介环境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西方社会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范围。目前,以微博、微信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介已经全覆盖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们融合手机与网络媒介,作为主动参与者的大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各种信息引导,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都摆脱不了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因此,新媒体环境也成为西方社会思潮在高校渗透的重要工具。《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指出的那样“西方媒体近年来转战对华意识形态新空间……重视意识形态的‘移动化’渗透……同时,针对新媒体崛起的传播格局变化,美国已经基于自身利益和传播效果考虑进行对华传播战略转型。”[5]因此,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观与理想信念的滑坡,甚至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产生怀疑以及盲目崇拜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与生活方式等现象就不难理解。
三、应对西方社会思潮何去何从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以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魅力。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可见,只有满足指导客观世界的现实需求,理论的魅力才得以充分彰显;脱离求真务实的精神,意识形态教育必然落入重过程轻内容的形式主义,自身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也便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且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够指导实践。一方面,正确的理论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认知程度与思想水平的基础;另一方面,实践能够对受教育者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推动与检验作用。换言之,理论教育是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途径,而实践教育则是其运用知识的方式,并且通过实践教育进而理解与体会知识,并最终完成理论教育的自我内化。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传授与宣传,而与客观现实相脱离,无法对大学生在现实中的问题与疑惑作出合理解释,这种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应对西方思潮的挑战,高校还要加强理论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创新,才能解决人们思想政治深层的问题,从容应对国际挑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6]要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背景与危害,从反面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做确证,避免以往思政课中那种一味单纯的正面灌输,以帮助大学生在形成对西方社会思潮蛊惑性的免疫力的同时,还能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合理内容;另一方面就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邓小平同志认为,学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教师素质是关键因素。“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并且对于一些错误的观点,也有较大比例的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认同度。”[7]
第三,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如何引导大学生适应新媒介环境。目前,网络、微博等已成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这本身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机会,它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比以往更加丰富生动的教育素材,其强大的宣传教育功能可以对弘扬爱国主义等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新媒介环境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在虚拟的世界中,人们不需要真实的身份,拥有着足够的自由与私人空间,同时也给丑恶留有生存的温床,对大学生的自律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的监管与引导,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1]侯衍社.“超越”的困境:“第三条道路”价值观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胡建新,王珉.大学校园文化特色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3]王翼.阶级理论视野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江西社会科学,2012(3).
[4]吴忠民,刘祖云.发展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黄金鲁克.意识形态安全成最重要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1-07-25(4).
[6]邹柳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7]张荣华.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教师影响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