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校区办学模式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实现

2012-03-31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校区新建办学

潘 丽

(长江大学 国有资产管理处,湖北 荆州 434023)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就是通过提高管理手段,进一步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切实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努力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在高校育人中的应有作用。长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校区办学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笔者认为应针对各高校多校区办学的不同模式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变革,才能更好地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多校区办学的三种基本形成模式与固定资产管理困难

国内外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相关研究显示,美国始于19世纪,迅速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加州大学“事业部型管理模式”和康奈尔大学“一校多制型管理模式”。[1]我国的多校区办学始自20世纪90年代,从2005年5月合并6所高校组成新的扬州大学,截止到2005年,有31个省(市、自治区)和60多个部委所属的1000多所高等院校进行了合并与重组,新组建大学424所,形成了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格局。[1]以来源划分,国内多校区办学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从而形成了多校区固定资产管理的困难。

(一)合并重组而成的多校区办学模式

高校合并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推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目的是提高规模效益,改变规模偏小、学科单一、结构不佳、行业部门办学状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重大举措。合并高校客观上形成了众多高校办学的多校区格局,是我国多校区办学的主力军。新组建的大学少则2 个校区,多则七、八个校区,由于校区分散,使其固定资产管理产生很大困难。首先,整合存在一定难度。由于合校之前各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不同,客观上造成各校区办学实力、基础设施和办学设备条件差异很大。这就必然产生校区观念,从而使合校之后本该迅速整合的固定资产,不能按计划很好整合。特别是在建筑、设备方面,重复设置率高,但难以集中使用,造成合并高校固定资产大量闲置,导致固定资产贬值。其次,存在一定空间距离,难以实现资产设备共用共享。高校合并本意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联合共享。但由于合并高校校区分散,且各个校区间都存在一定空间距离,即使有些校区资源互补,理论上讲可以共享,但实际运作中却困难重重。第三,由于合并前高校各自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不同,导致合并初期管理混乱,统一管理具有一定困难。

(二)新建扩建而成的多校区办学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学扩招,导致大学原来的校区建筑面积偏小、基础设施不足,办学条件需大力改善。加上21世纪初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颁布,各地兴起大学园区建设热潮。由此各大学纷纷新建扩建大学校园。[2]这些新建扩建校园与原有校园大多不在一个校区,与原有校园大多有一定距离,有的几公里,有的几十公里,有的在同一个城市,有的在异地。这些新建的校区投入了学校母体巨额的资金,校园规划比较合理,校园建设规格高,建筑设施堪称一流。这些新建校区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扩大招生带来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不足等问题。但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首先,由于校区新建,管理部门设置不完善,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一般来说,新建校园的高校都会成立一个“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代表甲方实施新建校区基础设施建设。但这个指挥部很大程度上其职能仅限于对基建的监督和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很明确的认识。其次,由于新建校区功能定位不明确或滞后,造成固定资产的巨大浪费。很多高校由于缺乏新建校区管理经验,对新建校区功能定位缺乏必要的论证,使得新建项目匆忙上马。导致新建房屋和基本设施建成后,不适用、不够用、不能用,新建的设施不投入使用就面临拆除、维修或改造,造成固定资产的巨大浪费。第三,搬迁任务大,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目前对于新建校区的功能一般有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研究生院)、作为高年级人才培养基地(大二至四年级)、作为低年级人才培养基地(大一年级)、作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特色专业)等不同类型。不论哪种类型,都存在入驻搬迁的问题。办公设备、教学设备、生活设备及其他相关物资搬迁,任务巨大,由于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往往产生秩序混乱、资产丢失毁坏等严重现象发生。

(三)独立于母体的新校区办学模式

这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新校区办学模式,即新校区具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支配权,实现独立核算,有的甚至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还没有完全脱离母体学校。这类新建校区充分利用了学校母体资源优势,比如学校的前期投入,学科支持等,但由于校区新建时间不长,缺乏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依,势必导致人为因素泛滥,形成管理无序,最终造成固定资产损失。

二、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实现途径

(一)理顺关系,建立健全管理部门

多校区办学关系复杂,应理顺关系,建立一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由大学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各校区固定资产归口管理,统一调配,合理使用。有条件的话,可以由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各校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派驻人员,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调配与管理,切实体现固定资产综合使用效益。

(二)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化管理

加强制度化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体现。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统辖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的制度体系,是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对于合并高校而言,合并初期,就应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对各校区资产进行清理登记,编号建卡,核实建档,以避免在合校时国有资产流失。逐步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责、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使用、维护、转让、报废等环节专项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产权登记、转让和资产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三)打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合并高校的初衷就是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打破原有校区观念,实现资源重组。搞好三个平台建设,打造房地产基础设施平台、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图书资料信息平台,[3]为全体师生服务。

(四)区分不同模式,有针对性管理

应根据多校区办学形成的不同模式,针对不同模式特点,抓住重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比如,针对合并高校形成的多校区,应重在实现校区资源整合,集中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上下功夫。针对新建扩建而成的新校区,重在理顺与老校区关系,强化搬迁管理责任,避免固定资产损坏、浪费、流失。针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校区,重在建章立制,完善机构,避免固定资产管理真空出现。

[1]彭永宏,徐丽萍.美国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对我国高校管理模式的启示[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廖鹏.“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3]张乐,孙淑强,杨永德,等.仪器设备和实验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方法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8).

猜你喜欢

校区新建办学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