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色》中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理念

2012-03-31赵方瑜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主义者沃克紫色

赵方瑜

(贵州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一、“妇女主义”概念的提出

在讨论黑人“同性恋妇女”这个问题时,沃克首次提出了“妇女主义”的概念。在《文化批评理论词典》中,迈克尔·佩恩(Michael Payne)指出,黑人女性主义就是妇女主义的本质。[1]之所以将这个词语创造出来,是因为沃克想以此区别于传统的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受不同民族或种族的影响予以突出,也就是说,对女性主义的多元性加以强调。无论是传统女性主义,还是沃克的妇女主义,都试图挖掘女性受压迫的社会历史根源,弱化数千年来白人中心文化或男性中心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缔造一种新型的女性世界观。传统女性主义将白人、异性恋、中产阶级女性追求权力、教育、性的愿望表达出来;而浓厚的“少数民族”色彩则存在于沃克所倡导的妇女主义中。除了性别方面的不平等以外,黑人女性不得不面对种族压迫问题,不得不面对黑白世界的冲突。

在《紫色》中,白人女性和黑人女性之间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市长夫人对黑人抱有同情心,但这并不能阻碍她利用黑人妇女,压迫黑人妇女。索菲亚年轻能干,在市长夫人眼中,她只是一个干活的机器,数十年来,索菲亚的自由都被市长夫人严格限制。黑人女作家笔下的妇女主义者不同于欧美传统的妇女形象,她们要承受更多的痛苦与磨砺,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她们的民族特征很强,宽容、开放、乐观、大胆的生活态度,在她们的身上仍然能够体现出来。

黑人女性在解放事业中,需要面对性和种族两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哪方面的歧视,都是不可接受的。她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和整个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真正摆脱性别压迫,因为黑人内部的性别主义与种族压迫密切相关。黑人男性有能力自我改变,妇女主义者坚信这一点,《紫色》这部作品中的某某先生和哈波,即是如此。妇女主义者希望黑人男性与女性联合起来,彻底消灭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而不是将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进行分裂。此外,妇女主义者强调团结,这扩大了黑人妇女斗争的范围,避免了黑人女权主义以及白人种族主义的狭隘性。全人类包括男人和女人能够团结、完整并和谐地生存,这是妇女主义者的奋斗目标,也是黑人女性的理想生存状态,《紫色》这部作品生动地阐述了上述理念。

二、“妇女主义”的实践:茜莉的探索

《紫色》采用书信叙事文体,以92封书信将主人翁从混沌到觉醒的女性意识表达了出来。沃克的理想在小说的主人公黑人女性茜莉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黑人女性只有争取独立自主,才能从受奴役、受压迫的地位中走出来;只有具备完整的精神世界,找到自我,对自身价值有所认识,女性才可能摆脱性别歧视。黑人女性对自由和独立的争取,在茜莉的成长过程中得以体现,这对于现实世界中的黑人女性无疑会起到慰藉和激励作用。

主人公茜莉的成长轨迹,可以用以下三个阶段来概括:一是悲伤迷茫阶段,二是自我意识觉醒阶段,三是独立自主阶段。

在第一阶段,茜莉被奴役、被压迫,生活在绝望和悲伤之中。她自小就喜欢紫色,和同龄女孩一样,天真烂漫,然而不幸却始终没有离开她。父亲被施以私刑处死,母亲改嫁不久后患了重病,自此茜莉整日忙于家务,繁重的体力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在懵懂的年纪,继父占了她的便宜,导致她怀孕,产下一对儿女,孩子先后被继父抢走。后来,继父把她嫁给了一位鳏夫某某先生。在受尽折磨的日子,内心苦闷的她坚持给上帝写信,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和不幸。

尽管有了一对儿女,但作为女人和母亲所应有的快乐,茜莉却丝毫没有感受到;男女之爱的快乐与美妙,她更是无从体会。没有人关心、倾听并理解茜莉的苦闷,困惑和矛盾时刻围绕着她,她明白这样的生活有问题,有挣脱的想法,但又不知道怎样挣脱,怎样的生活才是她想要的。茜莉在此时并未产生女性意识,只能将不幸写在信中寄给上帝,这显然是得不到任何回音的。

茜莉的命运因莎格的出现而改变,她开始觉醒,意识到要获得自由和独立,必须奋起抗争。某某先生将情妇莎格带到家中养病,莎格受到茜莉无微不至的照顾,并被这个心地善良的姑娘感动,开始关怀并同情茜莉。茜莉被莎格的衣着打扮和独立的性格所吸引,觉得自己也有追求自由、独立、平等生活的权利,那种被动的、冷漠麻木的、逆来顺受的非人生活,不是她天生就该承受的,她要“重新开始生活”。

在和莎格相识之后,茜莉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精神生活方面。之前,她经常感到孤独、无依无靠,体会不到一丝温暖;莎格给了茜莉理解、同情和支持,而这些是上帝未曾给予过她的。沃克高度赞美茜莉和莎格之间的关系:“她们之间的关系是妇女之间的温情、关怀、帮助和互吐款曲。”[2](P128)莎格告诉茜莉:“我要帮你自立。”[3](P223)茜莉在莎格的帮助下逐步成长,她和某某先生之间几乎“真像夫妻”了,茜莉不再像以往那样经常挨打。知道某某先生将妹妹写来的信藏起来以后,茜莉居然有拿剃刀将他杀死的想法。

以前,某某先生并没有把茜莉当作妻子,她只是他的仆人,可以肆意对待。当茜莉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后,他们开始交流、沟通,重新认识和体会爱情,逐渐改善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两性和谐的局面。可以用波伏娃的话来解释这种变化:“性生活平等和谐的前提是,男女双方之间都能保持真正的自尊,并能以谦虚的态度和明亮的眼光去看待对方。”[4]

三、从《紫色》看“妇女主义”的内涵

妇女主义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茜莉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她有着顽强的生存意识和斗争精神。作为一名黑人女性,茜莉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处处受压迫和排挤,但她并没有屈从于这种生活,而是从充满绝望、堕落和屈辱的生存环境中成功逃脱,展现了她未曾有过的才能、勇气和爱。曾经令千千万万黑人妇女窒息的种族和性别歧视,并未阻碍茜莉成长的脚步,她获得了精神上的新生。沃克指出,热爱生活是妇女主义者的显著特点,这一点在《紫色》中得以彰显。

沃克主张,妇女主义的灵魂就是博爱的胸怀以及宽容的精神。黑人妇女主义者在寻求妇女主义精神,构建自我身份的旅途中,对于曾经虐待或伤害过自己的黑人男性予以原谅和宽容;黑人男性通过自我改造,将大男子主义思想抛弃,使自身以及包括女性在内的其他人的生存得到保障,进而使整个黑人族群更加和谐地发展下去。沃克指出,黑人民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必须将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之间的隔阂消除,团结起来,对种族歧视问题进行反抗。[5]黑人男性与黑人女性和谐生存,是沃克作品常见的结局。沃克的妇女主义理念所包含的博爱、宽容精神,无疑为当今社会的两性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1]孙薇,程锡麟.解读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从《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紫色》看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J].当代外国文学,2004(2).

[2]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美)艾丽斯·沃克.紫色[M].杨仁敬,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4]温爱玲.女性意识的觉醒——浅析《紫色》中茜莉的人物形象[J].理论学刊,2007(5).

[5]封金珂.《紫色》中的妇女主义新理念[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猜你喜欢

主义者沃克紫色
忌肉主义者
张小斐: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梦想
未来科幻城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搜索十种奇特紫色动物
快递爱情
世上最美丽的吻
紫色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