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油区文艺晚会电视播出效果的几点认识
2012-03-31李永凡
王 俊,姜 涛,李永凡
(河南石油勘探局文体中心,河南 南阳 473032)
随着企业对职工文化活动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广大职工群众对文艺作品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油区各类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演出场次和规模也不断提高和扩大,在繁荣的演出活动中,也显露出了电视转播录制和演出场馆在技术层面的碰撞与纠结。
河南油田电视台由于受设备和人员的限制和大新闻的繁忙要求,每次演出前半天才进入现场进行机位架设和设备调试,因为前期导播和摄像人员与导演、灯光、音乐、舞美等部门缺少相应的了解和准备,一台视觉精彩纷呈、大气精彩的现场和美轮美奂震撼观众的舞美灯光场面在电视播出后则黯然失色。
1 具体表现形式
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多台摄像机色偏、画面暗淡、缺乏现场中的透视感和构图美感[1]。很多主持人和领舞演员出现面部灰暗,有些会出现阴冷似的苍白脸,切换不同的机位时,画面色彩差别过大。
2)画面对主题和人物的跟踪表现不足,往往是演员用非常规的形式进入舞台画面,如升降、推入、从观众区入场,摄像往往找不到演员,画面主题缺失。
3)舞台上LED大屏幕在切入现场画面后出现音画不同步的现象,声音迟后画面,现场特写镜头推出后,真唱演员犹如假唱般尴尬。
4)终端电视播出声音出现回声和演员换场杂音[2-3]。
文艺演出单位和电视播出部门为此也经常出现一些不愉快的现象,文艺演出单位为保障现场效果刻意“压光”,电视播出部门要保障电视播出效果少变色、多给白光。两种争论报往主管部门时,似乎在领导层也形成了要么保障现场的舞台效果要么保障电视播出的“白光”效果。
2 解决办法
具体解决办法如下:
1)为使转播部门能及时了解晚会的形式、主题、人物表现和包装的手法,在晚会策划前期,电视部门和演出单位都派出了精兵强将对整场晚会和每一个节目都进行了详细的商讨和研究。从技术层面和创意思路达成共识,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知根知底。
2)摄录人员早期介入,跟随节目排练,在排练中寻找主体、在排练中优选构图、在排练中掌握不同机位的调白及光圈校正、在排练和彩排中掌握灯光突变时的预制量。在多机位掌握平衡后,由导播和导演、舞美灯光人员根据晚会节目的氛围起伏,节奏变化,场景变化,使转播画面贴近现场此起彼伏的感染场景。达到画质、音乐、观众互动、舞台特效的有机统一。
3)针对本演出单位气体放电光源和卤钨光源共存的情况,在分析演员面部的苍白的问题时,一致认为摄像机以卤钨灯的3200 K进行调白,演出中追光和电脑灯使用时缺少必要的补光,光比使用不当。为此,在试验中把有限的高色温电脑灯主要分布于逆光位和侧光位与同一位置的PA灯换色器一起根据摄像机的宽容度和动态范围用灯的布置数量控制光比,卤钨光源原则不压光,推足灯的亮度,现场需降低亮度时,减少灯具的使用量,使用小功率光源,减少色温下降,以提高画面的透视感,使拍摄的画面尽量通透,色彩还原纯正。
4)面光照明,以现有的卤钨聚光灯和少量的成像灯为主(大型活动演出前清除反光镜,更换新灯泡)。追光用雷登85转温,解决色温差异和平衡,但也牺牲了部分光线的输出和质感,后采用舞台前沿铺设条形地脚光和多层次吊杆增设辅助定点光后,人物照明得以正常还原。从监视器拍摄的图像看,主体画面还原清晰,富有层次。
5)针对舞台中央LED大屏幕关于声画不同步的现象,经与电视技术部门真诚沟通和宽松的对接后,电视技术部的专业人员通过对特技切换台内建的Audio延迟校正,校正声音与视频同步的功能,对导播台输出到大屏幕的信号进行了相应的修正。经过多次彩排的调整,不同步的问题得以解决。
6)直播时,具备艺术专业的用户反映电视机播出声音出现类似声音回声效果,在演员换场调度时,急促换场脚步等杂音不时从电视机的扬声器中传出,感觉现场异常凌乱。为此首先查找场馆自身的原因,经查,原来是现场调音台送给电视导播台的信号为线路辅助发送输出信号,且为推子前,演出换场时,虽演出中调台的推子拉下,因信号取自推子前,故出现换场的杂音。另一方面电视台为保障音频传输的安全,另加了一只传声器直接对着主扬声器,因该传声器既拾取主扬声器的直达声,又拾取来自场馆的反射声和切光后演员退出场的脚步声,造成声音播出的回声和音频信号的不干净。在找到问题后,笔者和电视技术部的同志认真研究,确定撤掉对准主扬声器的传声器,改从主调音调的直接输出DIRECT OUT(推子后)送出到播出调音调的输入端,另在场地内架设4支AKG C3000B拾取现场观众的传声器也送入播出调音调。由播出调音根据播出效果进行均衡调整。以上措施实施后,声音问题迎刃而解,并且现场观众的互动声也得到了充分的拾取。
以上是在晚会实践中遇到的部分案例,也是两个部门协作后的共同体会。由于本油田是一个以石油勘探、开发和炼化为一体的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是石油石化产品的生产,企业中的文化演出团体和电视新闻部门人员分属不同的部门,设备条件也是新老器材搭配,多种设备共存,配合中出现的问题在所难免,重要的是通过相互合作和谅解,达成了共识,找出了问题,锻炼了队伍,为以后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也为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找到了提高质量的思路。
[1]张泽旺.舞台灯台音乐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声技术,2011,35(8):4-6.
[2]林余山. 现场调音技术[J].电声技术,2006,30(7):43-45.
[3]顾克明,陈君凡,陈敏.多功能会场系统设计与调试[J].电声技术,2009,33(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