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治疗足踝部复杂创面
2012-03-31王锡雄
王锡雄
足踝部外伤后通常会导致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较复杂,治疗较困难,近年来,我院采用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治疗足踝部复杂创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采用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治疗的足踝部复杂创面2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4例,所占比例为70%,女性患者有6例,所占比例为30%,患者年龄最小的23周岁,最大的46周岁,平均年龄为(33.74±4.58)周岁,新鲜皮肤缺损12例,所占比例为60%,陈旧性皮肤坏死缺损8例,所占比例为40%,患者皮肤缺损面积最小的3cm×4cm,最大的10cm×15cm,车祸致伤的患者有12例,所占比例为60%,重物挤压致伤的患者有7例,所占比例为35%,慢性溃疡患者有1例,所占比例为5%,合并肌肉外露1例,所占比例为5%,合并骨折4例,所占比例为20%,合并感染8例,所占比例为40%,另有2名患者伴有其他症状,所占比例10%,同时伴有骨折和感染的1例,所占比例5%。
1.2 研究方法 20例患者均在我院接受了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治疗,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探测仪检查患者腓动脉通血情况,进而确定皮瓣轴线,选择皮瓣旋转点。之后,采取硬膜外麻醉,使患者取俯卧位,在止血带下进行手术,根据实际创面大小设计皮瓣面积,蒂部携带1~2cm左右的皮桥,蒂的宽度要大于创面3cm左右,在小腿近侧确定皮瓣切口,切取皮瓣后,用丝线将切口缝合固定。
修复创面时,确保将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完全覆盖在皮瓣之内,并且确保筋膜穿支血管能够辨清,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术后,常规放置引流条,给予患者抗感染、抗痉挛、抗凝治疗。2周后拆线,去除石膏,视情况给予患者烤灯照射,严密观察皮瓣情况,如若发生血管危象,立即进行探查处理。
现采用回顾分析法,总结2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分析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治疗足踝部复杂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
2 结果
20例患者中有19例皮瓣顺利成活,所占比例为95%,该19例患者创面均一期愈合,并且创面均完整覆盖,皮瓣质地良好,术后1周肿胀等症状基本消退。1例患者术后2天发生皮瓣部分坏死,后经换药植皮术后成功处理,跟踪随访2年,所有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均比较良好,患者皮瓣的外形以及耐磨性良好,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水泡、溃疡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临床医疗工作中,足踝部位皮肤软组织损伤较常见。目前,皮瓣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足踝部位皮肤软组织损伤,而皮瓣的选择遵循就近原则,所选择的带蒂皮瓣主要包括:(1)小腿内侧皮瓣。(2)小腿外侧皮瓣。(3)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等。在无法应用带蒂皮瓣修复时,可采取游离皮瓣进行修复治疗[1]。
实施小腿内侧皮瓣转移时,为了完全覆盖创面,往往需要牺牲小腿中的供血动脉,而在实施小腿外侧皮瓣转移时,由于小腿外侧皮瓣的动脉较深,切取时需要解剖血管蒂,致使手术治疗的难度加大[2]。
腓肠神经包括腓肠内侧皮神经以及腓肠外侧皮神经,并伴有腘窝内侧皮动脉和腘窝外侧皮动脉,腓肠神经是浅动脉和穿动脉多源供血,60%以上的浅动脉能够达到外踝部位,在施行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治疗术时,可以在患者外踝尖上3~5cm处确定皮瓣旋转点[3]。另外,手术过程中务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要准确定位穿动脉的传出点。(2)要彻底清创避免感染。(3)切取皮瓣时,要以小隐静脉作为确定腓肠神经的依据。(4)剥离皮瓣时,要确保深筋膜以及皮肤的完整,防止皮肤血管丛受损。(5)设计皮瓣时,皮瓣的形状、宽度要适中[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难治的复杂创面,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治疗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由此可见,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治疗足踝部复杂创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良好,不良反应较少,在此基础上,临床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要不断改进医疗手段,积极探索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为越来越多的病人消除痛苦。
[1]张世民,袁锋,俞光荣,等.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岛状筋膜肌皮瓣修复足踝骨髓炎创面[J].中华骨科杂志,2007(6):426-429.
[2]刘荣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治疗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山东医药,2008,48(39):90-91.
[3]石运潮,吴瑞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治疗足踝部皮肤缺损12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5):663-664.
[4]陈川.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创面[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10(19):41.
[5]訾成毅,周定凯.腓浅神经营养蒂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24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