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川崎病30例误诊观察及分析

2012-03-31蓝海平

当代医学 2012年31期
关键词:病者误诊率川崎

蓝海平

川崎病即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临床诊断尚缺乏特异性指标和标准[1],而仅仅依靠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判断,因此误诊率居高不下,而一旦误诊往往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恶性事件发生[2-3]。本研究对误诊的30例川崎病者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1年2月~2012年1月选取30例小儿川崎病者且所有患者均发生误诊现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1.5±0.5)岁,其中10个月~1岁者6例、1~3岁者20例、3~6岁者4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13d、平均(8±1)d,发病时间以冬春季节为主。

1.2 观察方法 回顾性观察与分析误诊的30例小儿川崎病者基础资料,主要包括研究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误诊情况、治疗措施和治疗结局等,同时由专人负责对上述内容进行观察与记录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30例误诊川崎病者临床症状、体征观察结果 持续发热30例(占100.00%)、指趾端脱皮26例(占86.67%)、眼结膜充血19例(占63.33%)、手足硬肿17例(占56.67%)、皮疹15例(占50.00%)、口腔黏膜改变13例(占43.33%)、淋巴结肿大11例(占36.67%)、肛周潮红7例(占23.33%)、卡介苗瘢痕部位红斑5例(占16.67%);上述症状、体征出现时间分别为0d、8~12d、2~3d、4~6d、3~4d、2~3d、3~4d、4~6d、4~5d;持续时间分别为6~12d、7~11d、2~3d、5~6d、2~5d、3~4d、7~13d、4~9d、7~8d。

2.2 30例误诊川崎病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白细胞升高27例(占90.00%)、血小板升高29例(占96.67%)、C反应蛋白升高25例(占83.33%)、红细胞沉降率加快24例(占80.00%)、血红蛋白下降10例(占33.33%)、心肌酶升高6例(占20.00%)、ALT升高4例(占13.33%)、尿蛋白升高2例(占6.67%);上述指标出现时间分别为1~3d、7~13d、1~3d、4~7d、7~10d、7~10d、5~7d、3~5d。

2.3 30例误诊川崎病者误诊疾病统计 30例误诊川崎病者误诊疾病包括:支气管肺炎7例(23.33%)、感染性腹泻5例(16.67%)、急性淋巴结炎5例(16.6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例(13.3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例(13.33%)、败血症2例(6.67%)、猩红热2例(6.67%)、急性尿路感染1例(3.33%)。

3 讨论

川崎病作为一种原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累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或关节症状,尤其该病在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且加上其发病的多样性,临床早期误诊率居高不下,所以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其死亡[4]。

鉴于此种情况,加强对误诊的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30例误诊的小儿川崎病者且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川崎病早期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无明显特异性等临床特征,其误诊率较高的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支气管炎,因为川崎病常会造成全身性微血管炎致使微血管壁发生充血水肿且通透性增加、炎性物质渗出[5],所以呼吸道极易发生支气管炎和肺炎征象,尤其是在仅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时导致误诊发生;其次为感染性腹泻;另外小儿川崎病还极易误诊为败血症,此类患儿多存在有持续发热、精神差、皮疹且实验室辅助检查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均升高,同时在伴随有其他系统受损时,所以临床易误诊;对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来说,此类患儿多存在有持续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存在分泌物等,因此极易误诊;误诊为猩红热者,多是因为此类患儿在发病时存在发热、猩红热样皮疹、血象显著升高,所以早期易误诊;而急性尿路感染患儿多在发病时存在持续发热、尿急尿频且实验室检查示尿常规白细胞(++)、尿蛋白(+)、肾功能则正常,所以早期也易与川崎病相混淆而发生误诊。所以通过本次对误诊患儿进行观察后,我们认为为了提高早期临床诊断率、降低误诊率,应做到以下几点:(1)对于该病的诊断应纵观疾病的发展、予以综合判断分析,避免以偏概全;(2)详细掌握患儿病情、认真体检,对于出现的阳性体征及可疑性体征加以辨别分析,同时予以必要的辅助检查,例如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3)抓住有价值的临床体征予以分析,例如此类患儿球结膜存在充血现象、但无分泌物,另外川崎病所致的发热往往对氨基比林退热药效果差,而对布洛芬等药物效果较好,因此这些特点均为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总之,对于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且误诊率较高,因此加强该病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的综合性分析、扩大诊断思路以及积极对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均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且可明显降低误诊率。

[1]周锦龙,吴星恒.川崎病发病机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5,6(9):141-145.

[2]陈国华.小儿川崎病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2):69-70.

[3]王炜.15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1):91-92.

[4]陈新民.川崎病的诊断治疗现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9):719-721.

[5]杨琦,杨立琼,黄澜.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误诊断25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173-174.

猜你喜欢

病者误诊率川崎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病者与忍者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扭转坏死睾丸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