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4例疗效分析
2012-03-30徐晓民
徐晓民
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常见的包括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其中以斜疝最多见,约占全部腹外疝的90%左右[1]。多由先天性解剖异常及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所引起。自从1989年美国外科医师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新概念以来,因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等优点,这一技术迅速在疝修补术中推广开来。本研究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64例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32例患者采用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腹股沟疝患者,男38例,女26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64.5岁;斜疝36例,直疝22例,马鞍形疝6例。既往合并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28例。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分型标准,Ⅰ型27例,Ⅱ型25例,Ⅲ型9例,Ⅳ型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尤其是腹部肿块史,嘱患者站立位,检查腹部肿块,同时做咳嗽试验及手法回纳。X线片提示肠胀气、呈阶梯状气液平等肠梗阻征象。CT提示疝囊解剖位置及疝内容物,B超提示:(1)筋膜缺损;(2)疝囊内可见蠕动的肠袢;(3)当腹压增加时,疝囊突出和增大,当压力减小时,疝囊可以缩小。测量腹股沟管直径(≥4mm),尤其是用力咳嗽时,腹股沟管直径增加(≥2mm),可以提示腹股沟疝[2]。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给予疝囊高位结扎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沿耻骨上方皮肤横纹,于内环处行横切口,长约2~3cm,切口在外环口垂直向上与皮横纹交叉点处。显露疝囊颈后,高位结扎、贯穿缝扎,然后切除疝囊。
观察组采用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采用聚丙烯平片进行。参考赵宏斌等的方法进行[3],略有改动。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以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为起点,与腹股沟韧带平行至耻骨结节做一长约5~6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小心提起切开的腹外斜肌腱膜并沿深面做钝性分离向下至腹股沟韧带及髂耻束,向上至腹内斜肌、腹横肌肌腱弓。对于直疝患者,不打开疝囊,由内环至耻骨结节切开腹横筋膜后,将疝囊与腹横筋膜粘连处松解回纳。对于斜疝患者,于内环处找到疝囊并游离,小疝囊直接回纳,大疝囊于内环口处横断,关闭近端疝囊,从精索内侧游离,远端旷置,然后钝性分离扩大此间隙,至半径呈5~6cm,形成精索腹壁化。然后将底层补片折叠并展开置入此间隙,使补片向内超过腹股沟韧带及耻骨梳韧带,向外超过内环口外侧2cm以上。然后缝合关闭疝环腹横筋膜,固定补片。最后用4-0可吸收线依次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及皮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100±25.5)min,下床活动时间(3.3±2.5)d,住院时间(9.5±3.5)d。术后发生疼痛需口服止痛药4例,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阴囊肿胀2例。观察组手术时间(65±15)min,下床活动时间(1±1.5)d,住院时间(4.5±2.5)d。术后发生疼痛需口服止痛药3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为常见外科疾病,既往使用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具体方法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及疝修补术。因强行将有距离的不同类型的坚韧组织进行有张力缝合,通常引起局部张力性牵扯,患者可感疼痛,制约患者下床活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缝合张力,不破坏腹股沟管区解剖结构,组织分离少,不易误伤神经、内脏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补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有效修补并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从而降低复发率[4-5]。
我院在术中有如下体会:(1)直视下用手或湿纱布分离间隙需超过耻骨肌孔范围。(2)腹膜前间隙游离需在切开腹横筋膜后进行,然后将其提起,直视下可见腹壁下血管。(3)补片需放置于腹壁下动静脉下方。(4)补片需充分展开,位置放置正确,避免卷曲、折叠。(5)腹横筋膜薄弱或缺损较大的患者,需采用加强平片并修复腹横筋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1.
[2]Chou TY,Chu CC,Diau GY,et al. Inguinal hernia in children:US versus exploratory surgery and intraoperative contralateral laparoscopy.Radiology,1996,201(2):385-388.
[3]赵宏斌,李超,董飞.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8):676-677.
[4]谢晓峰,闵志钧,王长涛,等.预裁剪聚丙烯平片行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63例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1):31-33.
[5]肖光云.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