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普查工作的探析
2012-03-30于海库
于海库
(双辽市水利局,吉林 双辽 136400)
水利普查工作的探析
于海库
(双辽市水利局,吉林 双辽 136400)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和吉林省关于开展第一次全省水利普查的工作要求,在省水利厅、四平市水利局的大力指导下,双辽市水利普查工作从2010年6月正式启动,清查登记工作从2011年4月1日正式开始,目前已全面完成清查登记阶段的各项工作。
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在普查工作中,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开展水利普查工作的前提。
国务院和吉林省有关第一次水利普查方案下发后,市政府于2010年6月12日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双辽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同时,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7个普查专项小组,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6月20日,双辽市水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动员会议。6月29日,市水利普查办召开了全市水利普查工作启动会,双辽市水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健全的组织机构,为双辽市水利普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 政府参与真抓实干
这次水利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对建国以来水利建设基础信息的一次全面收集,不是单一部门所能完成的,必须依靠政府行为来开展工作。双辽市政府成立了水利普查组织机构,突出普查的政府行为;以政府名义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安排部署水利普查工作;政府协调各部门解决水利普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行政府分管领导检查督导机制,经常过问水利普查工作,并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双辽市水利普查工作高效运转。
3 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
水利普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办公设施、设备。水利普查数据大多具有涉密性,要求必须有单独的办公场所,相当多的数据采集需要实地访问、现场勘查、业务培训、普查宣传等等。没有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必要的经费保证,普查工作难以开展。双辽市水利局高度重视水利普查办公场所的安排和普查经费的落实工作。在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专为水利普查工作安排近100 m2的房屋作为办公场所。根据工作需要,购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
市水利普查办认真编制预算方案,同时积极协调财政部门,为水利普查核定总经费200万元,现已到位60万元,以后将按工作进度逐步落实;及时制定水利普查经费管理办法,设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4 组建队伍健全制度
水利普查工作是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组建一支素质高、业务通的普查队伍,是水利普查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普查人员的选聘、培训和管理是搞好水利普查工作的关键之一。双辽市在选聘普查人员上突出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聘关,重点选聘熟悉水利情况,思想、身体素质好,能胜任工作的人员。二是把好培训关,努力提高普查人员素质。业务培训时,选拔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授课,并保证培训时间,注重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对每个普查员进行严格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参加普查工作。三是把好管理关,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实行奖惩机制,在规范化管理中做好水利普查工作。
5 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没有广大老百姓的参与,及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水利普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双辽市水利普查办在强化舆论宣传中,突出了6个方面,一是抓认识,把普查宣传纳入水利普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抓组织,成立了水利普查工作宣传小组,组建了宣传队;三是抓规划,市、乡水利普查宣传工作都编制了活动方案和办法;四是抓协调,沟通有关部门、单位、媒体,齐抓共管;五是抓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六是抓实效,有针对性地对市、乡、村党政领导、普查人员和各类用水户等进行宣传,基本实现了水利普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得到了普查对象的理解和支持,达到了依法普查、如实申报的目的。
6 落实责任层层审核
普查质量是水利普查工作的生命线,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全过程。为此,双辽市把质量监控工作作为水利普查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始终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并当作核心工作来抓。通过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质量观念,建立健全了一套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严格的质量验收制度,建立健全了质量考核制度。在清查登记阶段,采取各种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五级审核制度”,坚持质量抽查验收标准,严把清查对象登记关。在清查数据录入时,狠抓了录前、录中和录后的3个环节,基本消除了再生性误差,保证了数据处理的质量。
7 严格督导协调平衡
在水利普查各阶段的工作中加强督导检查是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按水利普查工作流程,双辽市成立了检查组,严格进行督导检查:一是分阶段,抓时机,安排督导检查工作;二是明确目的,讲究方法,注重科学实施督导检查工作;三是抓重点,促薄弱,有的放矢进行督导检查,促进各乡镇街水利普查工作均衡向前开展;四是深入基层,解决问题,要求督查工作出成效。
TV211
B
1002-0624(2012)07-0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