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昌吉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2012-03-30汤莉莉黄德娟
汤莉莉 文 波 黄德娟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1 前言
终身体育是现代学校体育思想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作为常规学校,学校教育的最终环节,对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体育锻炼态度是体育动机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并直接影响锻炼的效果如何。对昌吉地区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八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昌吉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并提出培养学生良好体育态度的建议与对策。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意识和体育习惯、确立正确的体育动机、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和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昌吉地区高职在校大学生共3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58人,男生129人。
2.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锻炼态度采用体育锻炼态度量表:它是由毛荣建编制的其中包括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八个方面。
(2)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3)统计分析法。利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男女生在八个维度的平均值得分范围的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昌吉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的平均值高于中间值,其中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的差异较为明显。这说明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对体育活动持有肯定的态度,对体育锻炼态度的意识是明确的。
表1 男女生在八个维度的平均值得分范围的分析
目标态度平均值高于比较值8.4 6分,说明学生对进行锻炼的行动评价较高;行为认知平均值高于比较值3.51分,说明学生对锻炼导致某种结果的认知使比较正确的;行为习惯平均值高于比较值1.36分,说明学生对锻炼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情感体验平均值高于比较值2.95分,说明学生对锻炼的情绪体验较深刻;行为控制感平均值高于比较值0.69分,说明学生对锻炼的自主控制能力比较强。但学生的行为意向和主观标准分别低于均值0.48分和2.41分,这反映出学生虽然有良好的体育态度但不愿意去进行体育运动。原因之一是由于长期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只重学习文化知识,轻视了身体的锻炼,过多的脑力劳动会使体质急剧下降,因此学生的体质一年不如一年。原因之二是学生虽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但学习压力重,学习任务艰巨,坚持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少。原因之三是现在的学生都娇生惯养,家长们认为体育不重要,没有从小灌输体育锻炼的意识,学生们怕苦怕累的思想也影响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
3.2 男女生在八个维度上的均数及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男女生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几个维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男女生对锻炼的评价、对锻炼导致的结果、感知的社会压力和支持程度等具有积极的基本相同的认知与感受。学生普遍能够认同和支持这样的观点,即他们能够认知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好处,但由于受到社会压力及各方面环境的影响而没有参与运动。
表2 男女生在八个维度上的均数及差异
男女生在行为习惯和行为意向(是指锻炼活动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说明男生比女生更愿意付出的更大的努力去参加体育锻炼,更愿意把锻炼活动变成个体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不难看出,这两个维度的共同点是需要个体直接参与锻炼甚至要使锻炼成为需要,参加体育锻炼往往要克服个体自身生理上或心理上的障碍,同时还要克服外部的各种困难。学生在此方面的反映说明学生目前的锻炼状态不够专心,在遇到困难后,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女生更容易退缩,放弃锻炼。这同现代社会独生子女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往往生活在较优越的条件下,缺少吃苦的体验和能力。所以我们应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帮助他们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竞争具有相当的作用。
男女生在行为控制感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男生和女生在从事锻炼的行为难易程度的知觉感不同,参与锻炼有较大的自主权。男生更多地选择对抗性强、活动量大,且有身体直接接触的趣味性较强的集体项目,而女生则更愿意参加音乐感较强、有一定活动量和能更好地练习形体的项目。男生在行为控制感上优于女生原因主要是:(1)女生往往怕苦,怕累,对体育的兴趣比较低。(2)女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都要比男生差很多,所以适合她们的运动项目不是很多。(3)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生就应该文文静静的,而且她们的目的也不同,男生大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而女生则大多数是为了减肥塑造体型。所以从自主权来说男生更加主动自觉,有较高的热情和锻炼积极性。虽然他们的行为意向不容乐观,但他们的体育锻炼态度是明确的,然而由于场地、时间等因素,没有形成锻炼的规律性,活动内容也比较单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体育锻炼态度指向于是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和方法。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体育课程的项目设置对提高学生锻炼的主动性和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昌吉高职院校学生虽有正确的锻炼态度但并不直接导致实际的行为,有一定锻炼的认识未能真正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3)男女生在身体技能、形态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导致锻炼态度行为和锻炼效果的不同。(4)男女生体育锻炼习惯都有序提高和改善,但在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上男女生存在显著的差异。
4.2 建议
(1)尽可能充实学校课程设置、增加场地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满足学生锻炼的要求。(2)在体育教学中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体育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内容、形式和方法,将增加体质的单一化目标,向健身、健美、健心、娱乐和健全人格的多元化,高层次目标发展。(3)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在锻炼的实践过程中真正体会锻炼的意义,形成态度与行为相稳定的因果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4)加强对女生体育锻炼的引导应从兴趣出发,根据高校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女生的身心特点,选择难度适中、实用性强、易掌握的运动项目给她们,让她们充分的运动起来。要特别注意帮助女生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改善她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1]毛荣建(2003)青少年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硕士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林茂春,舒永华.新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习惯的调查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3]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学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向群.韶关学院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参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韶关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9).
[5]祝蓓里,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罗艳春,邓小刚等.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4).
[7]张丰涛.高校研究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3).
[8]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