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太原市武术实体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2012-03-30

武术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产业化武术实体

张 江

(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

1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昌盛下来的一个优秀的传统健身项目,群众基础非常广泛,它不仅是一种健身竞技的运动项目,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现象。武术,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我国的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在它的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始终充满着人民的智慧。长期的社会实践,使它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它不但深受我国人民喜爱,而且也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成为传播友谊的桥梁。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武术正式成为竞技项目震撼亚洲,而去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太极表演则让世界惊叹不已,中华武术正在焕发出时代的气息。

武术实体作为传播武术,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历史上也确曾有许多武馆名垂青史,如霍元甲的精武门,为维护民族尊严,振奋民族精神和继承民族传统起过很好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我国,习武人数多达八千万人,各种武馆武校一万多家。武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中国体育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武术先天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而武馆武校等武术实体又是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有着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开发远景。这些武术实体组织必须走向市场,运用市场营销学发展武术事业,武术实体走向产业化道路才能为武术发展提供方向。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武术产业化发展中的武术实体。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武术实体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笔者查阅了相关论文10篇,专著6部并收集互联网上的部分相关信息。

2.2.2 专家访谈法

对太原市部分武术实体领导、教师和成员进行座谈与交流,就武术实体的现状与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咨询与调研。

2.2.3 问卷查法

针对太原市部分武术实体内学员认识了解并参与学习的若干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调查时间为2009.02.01—2009.03.10。

2.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武术实体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1)武术产业是“绿色产业”、“无烟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性很强。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竞相发展了一大批第二产业项目,使国民经济整体实力有所增强。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毋庸讳言,地方经济的发展往往付出了明显的代价,有些地方已进入了所谓“后工业社会”,自然资源浪费甚至枯竭,环境污染甚至恶化,地方经济增长的成本十分之高。因此,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服务业,改善国民经济增长的方式,优化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提高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产业的资源消耗较少,不污染生活环境,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得到高速发展,无论是足球、篮球、职业拳击、网球等都获得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被发达国家政府、经济学家誉为“绿色产业”、“无烟工业”。中华武术是我国体育事业中最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传统运动项目,又是民族体育的代表项目和我国体育事业的招牌项目,同时也具有“绿色产业”、“无烟工业”的一切特征,因此要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产业化进程,必须对武术产业化问题给予特别的关注,以当代武术产业化为突破口,为体育产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提供有益的借鉴。(2)武术实体是当今武术事业的重要体裁,必须以武术实体产业化带动武术产业化目标的实现。目前绝大多数武术实体处于小而散、小而低、小而全的状态,技术含量不高,经营模式落后,经济效益过低,少数武术实体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以至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整合武术资源,加快组织化程度,改善经营模式,提高武术教育的规模和层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3)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做大做强武术产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绵延而不绝,得益于传承的稳定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武术作为肢体化了的语言,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记载和表现中华文化中自然观、宇宙观的符号的作用,可以说武术对记载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的文化功不可没。因此传承优秀的中国武术文化就是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武术实体才能更受欢迎,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2 武术实体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

(1)武术是一种消费文化,为武术实体产业化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果社会的物质资源生产水平低,国民收入水平不高,整个社会就很难对体育形成积极的态度,有学者研究指出,当市场化程度达到60%以上时,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就将发生改变,体育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爱好者的多少与人们有钱闲暇的程度密不可分,我国旧时就有“穷文富武”的说法,这也表明,武术消费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按照一般消费需求规律,进入这一阶段后,人们更加注重生命质量和生活保健,追求身心健康,武术运动以其固有的健身性和身心娱乐性,对人们健身活动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这为形成产业化的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前提。(2)中华武术是一种本土文化,为武术实体产业化提供必要的情感基础。千百年来,武术传承脉络清晰,根植民间且人才辈出,没有任何一种商业和文化品牌会像武术这样流传久远,这是因为武术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大众文化,同外来文化相比,人民群众对武术更具有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作为本土的大众文化,武术具有覆盖面广,基础面宽的特点,加以引导,就可扩大普及面,在此基础上壮大教学规模、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实现产业化。(3)武术运动是一种娱乐文化,为武术实体产业化提供了市场基础。武术运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打竞技,在一定的包装和策划下,都能够创造较高的票房价值。武打电影电视的拍摄及相关的礼品、音像制品、文学作品等都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4)武术运动是一种精英文化,为武术实体产业化提供了品牌基础。由于武术传承的特性,使武术的核心内容与技术难以普及,这就造成只有少数精英人物通过机遇、天分、苦练等才能继承,这是武术运动的特殊魅力。因此,造就一个时代的“明星”,一个地方的“明星”,打造武术运动品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形成“明星效应”,带动更多的“追星族”,成为武术运动的消费群体,有利于形成武术实体的规模效应。

3.3 太原市武术实体经营模式现状

目前,各种武术实体不断形成,主要类型是武校武馆,也有一些出现在公园或街头巷尾的小型武术团体。大多武术实体规模较小,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人们只是随到随学,加之场地设施不完善,没法坚持长时间的学习锻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消费观念上已逐步成熟,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锻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简单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武术实体必需走产业化道路。(见表1)

表1 对太原市武术实体经营模式现状的调查表

3.4 影响太原市武术实体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3.4.1 政府宣传方法不当

由于政府只对竞技武术大力宣传,而对大众武术运动宣传很少,组织民间比赛更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参与这项活动的热情,这阻碍了武术运动的广泛开展也影响了武术实体的发展。

3.4.2 各个武术实体相互交流太少

大多数武术实体主要以内部人员学习交流为主,各武术实体之间除参加少数比赛以外,很少组织交流,更没有统一的标准。这种画地为牢的局面,限制了太原市武术实体整体水平的提高。

3.4.3 余暇时间少

调查表明,缺少余暇时间是人们不能很好参与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余暇时间较少,许多人只能被迫放弃参加武术锻炼活动。

3.4.4 人们缺乏对武术的了解

人们对武术的锻炼价值和方法以及武术的文化内涵缺乏认识。不少人还想象着武术招式非常漂亮,但真正学习时看到实用的招术通常不那么美观时,往往就失去了兴趣。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武术实体产业化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2)目前,制约太原市武术实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规模小教学水平低、场馆设施不完善、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业余赛事安排较少、人们余暇时间少以及各个武术实体交流少和人们缺乏对武术的了解等。(3)随着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逐渐提高、健康观念的不断深入、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及不断改善的武术实体经营模式等,太原市武术实体产业化的有利因素正逐步具备,一个旺盛的市场正在形成,群众性武术运动的繁荣期即将到来。

4.2 建议

4.2.1 政府支持和监督

(1)政府主管部门不仅要支持武术实体的创建和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而且要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要对各种武术实体的管理体系,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予以监督,统一标准,为武术实体能正规化标准化的发展提供公平的环境。(2)成立行业协会,实行同行协调、同行维权,通过行业协会提高武术实体的组织化管理程度。每年对各种武术实体进行验收评比,根据评比结果分别给予表扬和批评。(3)开展职业化联赛。在相关部门的组织领导下,组织武术实体开展不同层次或地方的比赛,把武术实体的经营者、从业者推向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自身技艺,提高搏击竞赛的激烈程度,吸引更多观众。提高职业运动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扩大武术运动的消费群体,为武术实体提供更多市场生源。

4.2.2 武术实体规范整合资源

(1)当前武术实体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加强整治,规范管理,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出口问题,提高自身条件,吸引更多生源。(2)针对不同的需求,推出不同的武术产品。宣传中国文化、窥究武术内涵。了解市场需求,根据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价值取向,推出不同的武术产品,满足不同人群对武术学习的要求。(3)统一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确定统一的服装和比较好晋升的段位制度,来激励学员的学习兴趣。宣传武术丰厚的文化内涵,提高美誉度和公信力,创造明星效应,吸引更多的生源。

4.2.3 科学包装,灵活教学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古朴而深邃,成为中国的一大品牌,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包装后,更显其青春活力、无限魅力而光芒四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传统功法、技术的教学,应遵循机智灵活的原则。

(1)制作武术宣传音像视频资料和书本杂志等,大力宣传武术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健身娱乐功能,使不同人群接触武术,了解武术。(2)通过有重点、有步骤、有目标、有组织的巡回表演及有关武术文化的讲演,使不同文化的人们认识武术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武术。(3)通过武术功夫类电影电视剧,创造明星效应,将武术推向社会,激起人们的爱国情感和学习武术的热情,积极投身武术事业。

4.2.4 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

管理是永恒的课题,武术实体实现产业化,人才是关键。当前的一些武馆,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这是他们效益差的重要原因。当务之急是要引进一批热爱武术,熟悉法律、懂得经济,善于管理的人才,改善武术实体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从长远看,要有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应谙熟体育经济运作,了解国际体育产业流程,具备将武术商机转化为效益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

[1]庄昔聪. 从科学发展观看武术进一步国际化的可行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

[2]颜鸿填.试论武术文化的现代化[J].科技资讯,2006(6).

[3]常 云.略论当代社会如何发挥武术的文化教育价值[J].搏击·武术科学,2006(1).

[4]高振华.道馆式教育——中国武术发展创新之路[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1).

[5]唐立军,李 洋,杨殿利.从《武林大会》审视民间武术[J].少林与太极,2009(1).

[6]张广华.论民间武馆(校)的产业化问题[J].福建体育科技,2006.

[7]李朝旭,喻述君.谈武馆的整顿和管理[J].益阳师专学报,2002.

[8]姚承荣.让武馆成为武术文化交流的场所[J].中华武术,2004.

[9]金晓飞,王永象.对武术进入奥运会失败的原因及今后发展策略的思考[J].科教文汇,2OO7(11).

[10]王美娟,张启华等.山东省基层体校、武校(馆)武术(套路、散打)教练员师资现状及培养规格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

[11]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温 力著.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

[13]王双忠.民间武术的未来[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14]李成银.中国武术咨询大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15]纪秋云.武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产业化武术实体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系统产业化之路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