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促发展

2012-03-29吴杰

当代矿工 2012年1期
关键词:区队家书班组

□吴杰

心理、情绪、健康、思想……这些反应职工身心健康的点滴“小元素”,却是影响职工人身安全、矿井和谐发展的“大隐患”。在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成为社会主流的当下,兖矿集团济三矿着眼于细节,立足于关爱,致力于和谐,大力开展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工作,在以人为本的命题上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关爱,从细节开始距班前会还有10分钟,提升队职工陆续来到会议室,装载工王敬壮也拿着煎饼吃着走了进来。

“是不是家里新添了孩子,太忙了,没有吃饭啊?”值班副队长盛新征关切地问。

“是啊,我吃这个凑合一下就行。”王敬壮回答。盛新征抬眼看了看表,起身走到办公室,拿出饭盒,又掏出自己的饭卡,交给王敬壮,叮嘱他说:“还有几分钟,抓紧去井口食堂买点汤和菜。”看着盛队长的举动,王敬壮感激地接过饭盒和饭卡,疾步走出会议室。班前会上,盛新征动情地嘱咐职工:“大家在井下一干就是8个小时,干的又是体力活,上班前一定要吃好。”落实人文关怀,该矿基层区队值班干部严格把好了第一关。

一天夜班,距离下班时间还有不到1个小时,综采二队支架工霍玉飞突然肚子疼。为了不影响当班完成任务,他按着肚子坚持干活。

“霍玉飞,你怎么了?”在现场跟班的党支部书记宋杰看到后关切地问。“可能是着凉了,肚子有些痛,坚持一下就好了。”霍玉飞答道。“赶快去急诊室检查。”宋杰说完,又安排职工送霍玉飞到井下急诊室检查。

后来得知,霍玉飞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由于升井迅速,得到了及时救治。住院治疗期间,队里又安排专人全程陪护。

“通过这件事,我真正体会到了矿上的良苦用心。矿领导不让带病、带小伤上班,是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是真正关心我们。”霍玉飞道出了心里话。

解难,感受到的都是爱“我们心里感受到的是满满的爱。”

谈起济三矿对职工的关爱,运输工区职工肖飞、机电队职工庞玉环深有感触。

2011年5月,肖飞年仅27岁的妻子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0年4月,庞玉环18岁的儿子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困难面前,济三矿职工自发开展“爱心传递”捐助活动,矿领导亲自到医院看望,把关怀送到了病床前。

为了掌握每一个职工的基本状况,济三矿从矿上到区队、班组,都建立了职工心理档案,内容除职工的基本情况外,还包括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生活事件、职业意识等,细致入微,并完善了帮扶机制,坚持“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畅通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仅2011年前三季度,济三矿就发放各类扶贫帮困资金91万元,切实解决了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疏导,培养健康心理青工小王因在井下睡觉,被定为严重“三违”,按规定进了“三违”学习班,经济上损失不少,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区队与女工委、协管员及时跟踪帮教,与他的妻子一起耐心疏导他的情绪,帮他解开了思想疙瘩。

在实施心理疏导过程中,济三矿坚持以职工全面发展为目标,使职工在感受幸福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成长能力,并重视心理疏导艺术,管理人员经常与职工群众交流谈心,利用电子信箱、手机短信等现代沟通平台,与职工进行双向交流,为职工提供倾诉机会,了解不同层次职工的思想动态,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对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跟踪、了解、反馈、调整,防患于未然。

在决战2011年年终60天的关键时刻,济三矿大力开展了“一封家书嘱安全”活动,组织优秀安全家书的作者和职工的父母、妻子、儿女深入井下区队班组,集中宣读安全家书,并召开座谈会,用亲情感召职工珍爱生命、遵章守纪、远离事故,将亲情管理注入班组文化建设中。

猜你喜欢

区队家书班组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清晨忆家书
国有煤矿基层区队“微腐败”的治理和预防
一封家书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新形势下煤炭区队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
《家书》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
卓越绩效班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