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效能建设语境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办法优化策略

2012-03-29

关键词:资源配置效能辅导员

林 嵘

(东华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1620)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度的不断提升,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内涵也日益丰富、扩充,呈现出系统化、模块化、职业化、专业化等新特点,与之相应,围绕总体工作目标对辅导员工作的整体要求——无论是质还是量——也逐步提高,这意味着对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的研究和探索需要有新的理论和实践视角。本研究从辅导员工作效能这一全新视角入手,将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工作效果三者高度整合,将辅导员工作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视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终极目标,而加强辅导员效能建设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管理办法,借鉴现代管理理论,并针对辅导员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岗位职责,创新管理理念,变绩效管理为效能管理,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完善激励机制,实行资源配置项目化管理,是优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办法的当选策略。

一、变绩效管理为效能管理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制定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以促进工作者业绩持续提高并最终实现团队目标的一种管理过程。它可以帮助团队切实解决如何考核、如何规范管理、如何建立员工绩效考核与管理体系等问题[1]。绩效管理因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已被各行各业广泛采用。实际上,绩效管理关注的主要是结果——绩效(所谓绩效,包括工作实绩和工作实效两个方面),而不够注重过程效率和员工队伍素质状况及工作水平与绩效目标、绩效计划的匹配度。当它在绩效监控和反馈过程中遇到绩效未能达标的情况时,往往只能调整绩效计划。因而绩效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办法多数采用的是绩效管理模式。在具体操作上,一般以辅导员工作实绩为考核指标,却不够注重辅导员的胜任力与工作效率的评估。由于片面看重工作绩效,就会导致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工作被评价的那些方面,而忽略不被评价的却制约绩效水平的其他方面。例如在对辅导员的考核过程中时常侧重于考核与工作结果相关的几个简单的硬性指标,而忽视了辅导员对工作投入的具体分析和评价,也忽视了绩效改善和绩效提升这些重要的管理流程,这就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中只在意考评结果而忽视了经验总结、查漏补缺的过程,这不利于引导辅导员自觉提升工作胜任力,提升工作效能水平。

效能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范式。它从一定的效能目标出发,强调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一方面,管理者对员工的选聘、培训、过程督导和最终绩效考核进行全程管理;另一方面,工作者对自己的学习进修、工作过程进行自我管理。效能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充分实现团体和个体工作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效能与绩效是两个有所区别的概念。效能是指一定的团体或个体在计划时间内的工作,达到系统工作目标或岗位工作目标的程度。即,效能表征的是工作的“实然”状态(包括条件状态、过程状态和结果状态),因而它是一个对工作全面评价的客观尺度。在行政管理和教育管理中,一般把效能分解成胜任力(或人才效益)、效率和效果三个方面。

为实现整体和个体工作效能最大化和最优化,管理者需优化管理办法和管理过程,促进工作者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水平;工作者不断增强自身工作素质、提升岗位胜任力,优化工作过程,这就是效能建设。辅导员工作效能建设是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抓手,在高校积极推行辅导员工作效能建设势在必行。与之相适应就需要引入效能管理理论,变绩效管理为效能管理,把实现辅导员工作效能最大化和最优化作为辅导员工作管理的价值取向,并使之转化为辅导员主动和积极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改进工作过程、优化工作成效的强大动力,以此最终达到效能建设的目标。

二、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

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是制度管理的两种有效方式。目标管理是指通过营造激励性的环境,激发工作者努力实现各自工作目标,最终实现整体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既定的目标能否达到和达到的程度,而不关心目标达到的具体过程。其不足之处在于,容易使工作者急功近利,而缺乏对过程规范的热情和追求。而过程管理则强调加强过程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对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的及时反馈和果断处理,注重对设计的及时调整。过程管理不是没有目标,只是注重过程中信息反馈及处理的及时性,它弥补了目标管理的不足。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两者长短相济,互为补充。

以往,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一般注重目标管理,这与实行绩效管理如出一辙。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和效能建设要求决定了对辅导员工作管理采用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更合理更有效。一方面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辅导员工作责任重大,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与要求,需要对其进行目标管理;另一方面,辅导员工作内容涉及面广、内容繁杂、而且往往会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复杂性条件,诸如多元易变的大学生思想、行为与需求,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始料不及的校园突发性情况,应急性的计划外任务等等,这就要求辅导员提升工作水平,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过程。所以,在辅导员工作管理上不能缺失过程管理。总之,对辅导员工作管理既需要通过设置科学规范、客观合理的工作目标,为辅导员预设工作轨迹,进行目标管理;也需要过程性的指导监督和评价考核,进行过程管理。惟有如此,才能达到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辅导员教育管理能力和素质、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效能水平的目的。

三、优化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之一,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存在职责不清、事务繁重、待遇较低、职业认同感较低、队伍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因此,优化目前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对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工作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激励办法较多地表现为物质奖励。诚然,物质奖励是激励手段之一,在某些条件下也是有效的激励方法。但是,依据“双因素激励”理论,物质性因素只是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只有那些与个体的发展需求、成就感、责任感、工作目标与挑战性等相关的因素才是真正的激励因素。鉴于此,辅导员工作激励措施不能局限于物质层面,而应当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办法。特别要注重充分激发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感和成就感,合理确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环境,并且注重组织和个人双重发展的需要。物质奖励仅仅是“初级手段”,对于现阶段的辅导员工作已不能很好地发挥激励作用。优化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就是要遵循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以及按需适时激励等基本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这样才能充分激发辅导员们的潜能,使辅导员最大程度地发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其工作效能。

四、实行辅导员工作资源配置项目化管理

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还应当包括工作资源管理。辅导员工作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也包括教育思想、工作理念、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无形资源。这里主要讲的是有形资源。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有限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能,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目标。所谓资源配置,在经济学中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在辅导员工作资源配置上实行项目化管理,有利于实现有限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最终有利于实现辅导员工作效能整体最优化的目标。

以往,辅导员工作资源配置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随意性。一方面人力资源配置缺乏规范,由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不清和受“家长式”学生管理思想的影响,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辅导员参与管理,这就使得辅导员忙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之中,疲于奔命,力不从心,这严重制约了辅导员人才效益和辅导员工作效能水平;再一方面物力和财力配置缺乏计划,往往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主观确定,这不仅有失公允,也难免部分资源流失和浪费。二是不均衡性。从学校层面上来说,每年向学生工作投入的财力物力不能说不够,但各院系在使用这些资源时多是各自规划、各行其事,缺乏统一规范,导致学生工作不同方面得到的资源分配很不均衡,有些方面工作资源捉襟见肘,而有些方面却出现资源过剩,到年底突击花钱造成浪费。三是缺乏使用监管。校院有关部门对辅导员工作资源往往只管投入,不仅不够重视必要的资源整合,也很少会对资源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过程监管和对最终效益和效果进行评估,到底投入的这些资源是否真正发挥了应有的效用谁都心中无数。在推进辅导员工作效能建设的过程中,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而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实行辅导员工作资源配置项目化管理。

项目管理有资源配置和协调矛盾与冲突两大功能。项目资源配置好坏决定着项目成败,项目矛盾与冲突解决的速度和效率决定着项目资源利用效率。项目化管理是从项目管理的逐步深入中发展起来的,项目化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内外的各种资源,优化工作流程,化解项目矛盾与冲突,提高项目资源利用效率[2]。在辅导员工作中将各类事务和活动分解成若干个项目,按照项目管理的模式建立管理体系,并落实目标责任、进行过程监督、建立考评机制,用项目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来管理高校学生工作的各类资源,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这就是辅导员工作资源配置项目化管理。在具体操作上,对辅导员的一些工作进行立项论证,例如学风建设活动或者辅导员的课题研究,通过立项,确定一些切实可行的项目,将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对这个项目进行考评验收,这样就能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资源配置的项目化管理的目标。

辅导员工作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项目化管理应用到辅导员工作管理中,可以很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把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项目化,具有很好的基础、条件以及可操作性,能够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和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辅导员工作效能建设健康发展。

[1]徐岗,刘海琴.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的有效性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3):183-185.

[2]向兴华,杜娟,梁锦霞.研究型大学优化学术资源配置的原则与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91-94.

[3]马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的经济学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8):25-27.

[4]姚勤.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43-45.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效能辅导员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