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江苏部分地区赤霉病大流行的调查与分析

2012-03-29邵巧琳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病穗率赤霉病江苏省

滕 烜 邵巧琳 陈 曦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1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主要特点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2],具有可防难治的特点,隐蔽性强。2012年江淮流域小麦赤霉病大流行,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发生均较重,甚至以往很少发生的山东临沂、河南商丘等地也有较重的田块。江苏省淮河以南不防治的观测圃,田间自然病穗率达80%以上,盐城盐都区观测圃自然病穗率达90%,标准防治的病穗率为37.7%;建湖县平均病穗率为52.2%;兴化市平均病穗率为44.5%。江苏省发病面积达66.7万hm2,达到理赔面积的 (产量损失50%以上)占13.33万hm2左右,主要集中在盐城、淮安、扬州、泰州、南通五市的里下河和沿海地区。从调查情况来看,2012年赤霉病发生具有4个特点。

1.1 发病范围广

江苏省除淮北和苏南地区外均有发生,在里下河和沿海地区呈现区域性大流行。据当地农业部门调查,盐城市35.72万hm2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达32.58万hm2,占92%,其中病穗率10%以内的 8.89万 hm2、11%~20% 的 7.05万 hm2、21%~30%的6.61万hm2、31%~40%的面积5.32万hm2、40%以上的4.70万hm2。南通市赤霉病受灾面积达15.15万 hm2,占小麦面积的90.88%,扬州市赤霉病受灾面积达4.40万hm2,占小麦面积的23.87%,泰州市赤霉病受灾面积达3.94万hm2,占小麦面积的20.6%,淮安市赤霉病受灾面积达13.14万hm2,占小麦面积的48%。

1.2 发生区域性强

里下河地区最重,沿海地区次之,苏南和淮北地区最轻,只有零星发生。重病区为盐城市的盐都、建湖、阜宁、射阳、亭湖;淮安市的洪泽、盱眙、金湖、淮安区;扬州市的宝应、高邮;泰州市的兴化;南通市的海安、如皋、如东。

1.3 品种之间有差异

北方品种发病相对较重,江苏省育成的扬麦、宁麦发病相对较轻。白皮小麦发病相对重于红皮小麦。据东台调查,扬麦14等平均病穗率在30%以下,病粒率不到4%,而豫麦系列品种病穗率均在50%以上,病粒率达到5%左右。盱眙县调查,半冬性白麦品种发病程度明显重于春性红麦品种。

1.4 产量品质影响大

盐城市调查,小麦单产因灾损失10%。建湖县减产50%~70%的为1.47万hm2,占农业保险面积的37.7%,减产70%以上的为0.41万hm2,占农业保险面积的10.6%。高邮市灾损50%~70%的有1.08万hm2,占农业保险面积的21%,灾损面积70%以上有0.37万hm2,占农业保险面积的7%。兴化市平均病穗率44.5% (2.3%~95.2%),病情指数平均10.6(以一级为主)。小麦赤霉病不但导致减产,而且病菌产生的毒素还将污染麦粒,导致小麦失去食用和饲用价值,在重灾区均出现了等外麦,这些麦子甚至失去了商品性。

2 赤霉病大流行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情况来看,2012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是历史上发动最充分、防治最广泛的一年,基本做到了“五个到位”即:监测预报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督查指导到位、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和统防统治到位。江苏省落实“一喷三防”资金1.575亿元,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专业化防治面积168.95万hm2,占防治总面积的52.5%,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江苏省累计防治面积达到321.67万hm2次,平均防治1.5次/667 m2,防治覆盖率比常年提高20%以上。为什么2012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防治最有力,仍然在里下河和沿海地区大爆发?我们分析有5方面原因。

2.1 气候条件特别恶劣。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气候是导致2012年赤霉病大流行的主因。里下河和沿海区域自4月下旬以来,分别于4月25~26日、4月28~5月1日、5月7~8日出现了3~4次阴雨天气过程,以及5月2~4日的雨雾天气过程,正好与小麦从4月20日至5月10日陆续进入扬花期吻合。加上日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为历史上最高年份,加快加重了赤霉病的爆发。[3]

2.2 缺少抗病品种[4]

赤霉病的抗病育种是全球性技术难题,由于目前尚无抗病品种,无法通过推广抗病品种解决赤霉病发生。重发病区域为淮南淮北过渡区域,品种类型十分丰富,2012年以前国家出台的保护价均是白皮小麦高于红皮小麦,不少县 (市、区)均以河南、山东等白皮品种为主,而这些品种均为赤霉病高感品种。

2.3 菌源极为充足

从近年来的生产实际看,田间菌源每年都很充足。据2012年各地田间调查,稻桩子囊壳穴带菌率16.5%,枝带菌率2%,均高于赤霉病大流行的2010年,菌源量满足大流行的条件。

2.4 连阴雨无法保障适期防治

赤霉病是可防不可治的病害。4月29日到5月4日,正是赤霉病防治时期,而多数农民因阴雨多雾天气无法施药而错过了防治时期,雨后用药的基本没有防治效果。从调查情况看,凡是雨前防治的发病都较轻;雨后补救性防治效果都很差。

2.5 苗情复杂难指导

在一个县、乡范围内,品种、茬口、播期、种植方式五花八门,导致苗情千差万别,防治适期无法相对集中,技术指导难到位,加上乡、村农技推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公里”现象 (即乡村农技推广缺失),专业化统防统治不健全,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3 对赤霉病防治的思考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是历史性难题,在目前没有抗病品种情况下,需要坚持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

3.1 综合运用农业措施。

3.1.1 坚持适期早播种。从历史资料和调查来看,在4月26日之前抽穗扬花多能避开连阴雨天气。因此,要争取适期早播,多拿十月苗。

3.1.2 选用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小麦赤霉病流行一般都有较强的区域性[5],目前虽无抗病品种,但品种间耐病性差异还是很大的。现行的托市收购价白皮和红皮小麦相同。因此在江苏省中南部地区应扩大红皮小麦的种植,可选择扬麦、宁麦系列品种,如扬麦14、扬麦16、申河麦1号等。北部地区应选用江苏省选育的淮麦、徐麦系列品种,如淮麦20、徐麦30等。

3.1.3 做好抗灾栽培。做到三沟配套,沟系畅通,提高排涝降渍能力,确保雨止田干,降低田间湿度。做好深耕灭茬,降低菌源量。坚持群体质量栽培,走“小、壮、高”技术路线,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施磷、钾肥,防止植株早衰。坚持八成熟十成收,及时抢收、抢脱、抢晒、抢入库。

3.2 科学化学防治

对麦子赤霉病的防治,无论天气好坏都要主动出击,喷药保护,预防赤霉病于发生流行之前。

3.2.1 加强预测预报。及时摸清苗情、菌情、天情,准确把握病害发生动态,以此为第一手资料,科学制定防治方案。及时将病情发生趋势和科学的防治方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农信通等公共传媒,发放明白纸、流动宣传车、科技集市、宣讲团等多种渠道,传递到农民手中,落实到每个田头。

3.2.2 做到适期防治。防治效果好坏,取决于首次施药的时间,扬花期为最佳施药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小麦先抽穗后扬花,应于小麦扬花10%时主动出击,施药防治;若遇高温,小麦边抽穗边扬花,应提前施药。施药应抢在雨前进行。施药关键时期遇雨,应于雨停间歇时喷药。若遇高温高湿要增加施药次数和施药剂量。

3.2.3 选准防治药种和配方[1]。可选用多·酮、戊·福等复配剂,示范应用氰烯菌酯,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要积极选用新品种。一般情况下多菌灵纯品不少于50 g/667 m2,增加用药次数的用量同步增加。在防治赤霉病同时,增加叶面肥和生化制剂,实施药肥混喷,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提升综合防治效率。

3.3 积极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当前农村青壮劳动力大多数已经流向城市,农村种地劳力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知识层次较差,接受农业科技的能力不强,很难把新知识落实到生产中去。从2012年的防治效果来看,专业化统防统治明显好于社会上一家一户的分散防治。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应引起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覆盖率,以切实提高防治水平。

4 几个政策性建议

防治赤霉病是一项技术性难题,一旦出现赤霉病大流行,用现有的防控技术手段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必将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严重影响,需要采取综合性的保障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农民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1)做好农业保险和理赔。积极组织开展农业保险,力争做到农业保险全覆盖,提高农业保险保额,有条件的地方由政府统一为农民投保。建议在一个县域内尽量由一个保险公司组织保险,保持理赔政策的一致性。一旦灾害发生,应在第一时间组织现场勘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及时理赔到位,稳定群众情绪,确保社会稳定。

2)及时组织托市收购。小麦是江苏省粮食主产区粮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积极争取按照政府最低保护价的政策,全部收购农民手中的小麦。如出现等外麦,应确定合理的价格,收购病粒率超标的麦子,帮助农民寻求等外麦工业等其它用途,努力降低农民因灾损失。

3)开展社会救助和金融扶持。随着规模经营的不断扩大,新发展的种粮大户一旦遇到赤霉病等重大打击,重新组织再生产的信心和能力将会受到影响。建议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积极安排救灾资金、救灾物资,金融部门积极发放贷款,共同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发展再生产能力,为保证粮食有效供给多作贡献。

本文为作者社会实践课题,得到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陈永明、杨力、滕友仁等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

[1]江苏省植保站.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吴春艳,李 军,姚克敏.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的预测[J].中国农业气象,2003(4):19-22

[3]Bai S,Shaner G,Scab of wheat:Prospects for control,Plant Disease[PLANT DIS.][J].1994,78:760-766

[4]姚金保,王书文,姚国才,等.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J],作物学报,2004,30(6):577-581

[5]冯成玉,张光旺,陈正庠.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 [J].植物病理学报,1995(2):111-115

猜你喜欢

病穗率赤霉病江苏省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江苏省交通图
基于病穗率的小麦赤霉病发生等级气象预测模型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与防治适期确定试验研究
小麦赤霉病病穗率的预测模型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