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2012-03-28张丽萍李雪松
张丽萍,李雪松
(1.大理学院图书馆,云南大理 671003;2.大理学院政法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张丽萍1,李雪松2
(1.大理学院图书馆,云南大理 671003;2.大理学院政法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少数民族地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地,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被破坏和消亡威胁最严重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1〕。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无形性、动态性和记忆性等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史变迁与文化变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刻面临被破坏和消亡的威胁,能遗留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都蕴涵了民族传统文化最深厚的底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个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由于受到现代文明冲击、城市化进程推进、民族旅游业发展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破坏和消亡的威胁可以说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如何保护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多彩的民族非物质文化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已成为当务之急。2011年6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明确提出国家要“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2〕。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作为民族地区的重要文化部门之一,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一、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一)图书馆职能的体现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其主要意义在于:一方面无疑是对这种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持;另一方面可扩展图书馆的职能,将给图书馆这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注入新的活力〔3〕。图书馆承担着保存、弘扬与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职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保存与传播是图书馆的职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五条也明确规定“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保护机构……等,应当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2〕。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地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地,更应充分体现图书馆的这一职能,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保存、传播等工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与鉴定、保护与传承研究等提供信息资料支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弘扬提供交流平台。
高校图书馆还具有教育的职能。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4〕。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能为学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服务,也能为其他社会团体或个人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帮助,是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体现。
(二)特色馆藏建设的需要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未来的图书馆将向着无界化发展,各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与本地区本民族相关的文献资源建设将成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和地区特有的、不可复制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应该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
(一)地域优势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研究上具有其他地区图书馆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不可比拟的地域优势。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除了对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外,还可以利用地域优势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一些实地的田野调查和采访,获取第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不仅节约成本,而且还可获得较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
(二)人才优势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主要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拥有大量综合性专业技术人才,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保存以及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均具有较强优势,为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技术人才保障。另外,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除了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还拥有一批在图书馆建设和民族文化研究上具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完成图书馆工作的同时,还潜心于研究工作。如大理学院图书馆就拥有一批在民族文化研究上具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他们大多都主持过国家级、省部级、省厅级等各种类型和级别的科研课题,并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这些专家学者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三)技术优势
为了适应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需求,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都配备了大量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平台,并在数据库建设和使用以及多媒体技术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和网络化服务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利用
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则是指记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所有载体〔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是非物质的、动态的、记忆的遗产,其传承离不开传承人的存在。但随着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被年轻一代漠视和淡忘,光靠人类大脑的记忆和传承人的口头传授已不能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求。如大理地区就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集地,这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全州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项、省、州级保护名录300余项〔6〕,并拥有8个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誉为“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精神家园”。但近几年来,由于受到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等的冲击,许多年轻一代开始盲目追求一些“现代的”“先进的”文化和娱乐方式,逐渐对本地区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失去了兴趣,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传承人在坚持着,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不合理旅游开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与失传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寻求一些新的方式方法来协助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化保护正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纸质文献、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数字化多媒体资料等等。文献内容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化保存后产生的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和鉴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产生的文献;记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资料的文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献作品等等。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该承担起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的义务,为其保护和开发作出应有贡献。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是指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保存,并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是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更加先进、快捷和方便,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已受到图书馆界的普遍重视,一些图书馆已经开始进入到实践阶段,如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建设了“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河池学院图书馆建设了“刘三姐专题文献数据库”,黔南州图书馆参与建设了“黔南水书数据库”等等。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地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之地,更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这既是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也是图书馆特色化发展的需要。
(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教育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这些学生有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也有来自本地区的。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教育,可以让外地学生认识、了解、认同本地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自觉尊重并参与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对于本地区学生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教育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更深层次地认识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而自觉主动参与本地区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选取一些当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宣传和展示。宣传和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录音资料、专家讲座、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还可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和传承人等合作,进行一些活态的展示与表演,为读者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如大理地区的白族绕三灵、大理三月街、大理白族民居彩绘、下关沱茶技艺等等,可通过资料介绍的形式进行宣传和展示,而白族歌舞、南涧跳菜、白族扎染、白族三道茶等等,则可采用资料介绍与活态表演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宣传和展示。
(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研究内容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馆藏资源建设研究、文献化保护措施研究、数据库建设研究、用户服务研究等等为主。近年来,民族文化研究已成为民族地区高校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许多民族地区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民族文化研究场所与交流平台,如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等等〔7〕。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同校内民族文化研究所的交流与合作,积极鼓励本馆的专家学者多参与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并成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室,设立各种激励机制,从时间、资金、工作条件等等各个方面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通过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等工作,其最终目的还是实现对其的活态传承和发展〔8〕。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最终目的就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与服务。
〔1〕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EB/OL〕.(2005-03-26)〔2011-12-20〕.http:// law.lawtime.cn/d350636355730_1_p5.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EB/OL〕.(2011-02-25)〔2011-12-20〕.http://www.gov.cn/jrzg/2011-02/26/content_1811128.htm.
〔3〕孙慧.论现代图书馆在保护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作用〔J〕.图书馆,2010(5):103-104.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05-08-15)〔2011-12-20〕.http://www.gov.cn/zwgk/2005-08/15/content_21681. htm.
〔5〕谭寅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模式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0(3):13-17.
〔6〕李新.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刍议〔J〕.大理学院学报,2011,10(9):51-55.
〔7〕张丽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81-82.
〔8〕邹启山.文化延续之命脉: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J〕.中外文化交流,2004(7):10-13.
(责任编辑 党红梅)
Reflection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National Area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ZHANG Liping1,LI Xuesong2
(1.Library of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2.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enriched with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meanwhile,is threatened with the destruction and extin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refore,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needs public participation.A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human culture,university library in national area is supposed to exert selfadvantage and actively engage i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national area;university library;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G255
A
1672-2345(2012)05-0073-04
2011年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Q11007)
2012-01-04
2012-03-12
张丽萍,馆员,主要从事图书情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