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伦·坡诗歌中死亡主题的生命内涵

2012-03-28邹霞

大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爱伦海伦乌鸦

邹霞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爱伦·坡诗歌中死亡主题的生命内涵

邹霞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爱伦·坡在诗歌中着力刻画死亡和黑暗,力图在丑恶中发现美,唤醒人们在污浊的物质世界中对美的渴望,并通过文字来实现美的永恒以及表达对生命的热爱。透过描写美女的死亡,爱伦·坡实践了其“为诗歌而诗歌”的美学取向,塑造了美的极致“天国之美”,以正视死亡的方式肯定了生命的可贵。

天国之美;死亡;生命

美国19世纪文学家埃德加·爱伦·坡在文坛的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是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其独特的作品风格对世界各国的作家都产生过深远影响。爱伦·坡的短篇小说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被评论家尊称为侦探小说和心理小说的鼻祖,而他的诗歌创作更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闪光点。爱伦·坡有生之年只出版了4本诗集:《贴木儿与其它诗》(1827),《阿尔阿拉夫、帖木儿及小诗》(1829),《诗集》(1831)和《乌鸦与其它诗》(1835),共计80多首诗歌,但他仍与惠特曼、狄更森一起被称为19世纪美国最有创造力的3位诗人。“丽贝卡·爱柏琳(Rebecca Ebeling)认为:‘爱伦坡对死亡神秘感和来生的幻想深深根植于他的诗歌中,这些诗歌是他的美学观的体现’”〔1〕。通过赋予死亡一种全新的寓意,爱伦·坡的诗歌超越了世俗的生活,带领着读者在唯美世界里徜徉,感受着极致美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颤动,进而对人生真谛有了更深层的感悟。

一、爱伦·坡的美学理念

康德在他的美学著作中,提倡了纯粹美的概念。对于康德而言,“审美只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的、自然而然的主观感觉(纯粹美)”〔2〕,不应该牵涉诸如道德、欲望、利害关系等世俗观念。爱伦·坡的诗歌观念深受康德美学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一直坚持着对美的执着追求,提出了“为诗而写诗”的唯美理念,他认为“美是诗歌唯一合法的领域”,只有诗歌才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美以及神秘崇高事物的深刻感悟,具有提升和净化灵魂的强烈效应,而且“那同时最强烈、最振奋和最纯净的愉悦唯有在沉思美的时候才会发现”〔3〕。爱伦·坡的纯诗理论与唯美主义所倡导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观不谋而合,摒弃了社会功利哲学以及市侩庸俗作风,更深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马拉美等的拥护。波德莱尔就曾说过:“爱伦·坡赢得有思想的人的欣赏并不是那些使他有名的表面的奇迹,而是他对美的爱,对美的和谐条件的认识;是他的深刻而悲哀的诗”〔4〕。

爱伦·坡的美学理念超越了对于美的一般理解,他追求一种空灵而超凡的美,他在《诗歌原理》中说:“如果一个人仅仅是用诗来再现他和世人一样感知到的那些景象、声音、气味、色彩和情趣,不管他的感情有多么炽热,不管他的描写有多生动,我都得说他还不能证明他配得上诗人这个神圣的称号,远方还有一种他尚未触及的东西。我们还有一种尚未解除的焦渴,而他却没能为我们指出解渴的那泓清泉。那种焦渴属于人类的不朽。它是人类不断繁衍生息的结果和标志。它是飞蛾对星星的向往。它不仅是我们对人间之美的一种感悟,而且是对天国之美的一种疯狂追求”〔5〕。为了实现他心目中所谓“天国之美”(beauty above),爱伦·坡在诗歌创作中一改美国学术界因循守旧和盲目崇拜欧洲文学的风气,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诗歌理念,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予以诗歌崭新的面貌。他提倡诗人应发挥其计算、推敲和斟酌的才能(calculating faculties),通过细致、紧凑而富有音乐感染力的文字叙述和饱含独创性的巧妙手法,“激发读者的诗情,达到唤醒人们对美的感知的效果”〔6〕。与此同时,由于爱伦·坡认为任何美的极致都必然会导致敏感的心灵伤心落泪,所以他确定了忧郁才应该是诗歌最为合适的主基调。因此在许多爱伦·坡关于美的劳作中,无论是追忆纯真的童年,怀念逝去的爱情亦或是探索人生的真谛,死亡始终是爱伦·坡诗歌中的一条主线。爱伦·坡也曾坦白承认死亡与美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盟,其中美丽女性的逝去更成为最为诗意的主题。许多评论家将爱伦·坡的这种倾向归因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他本人坎坷的人生经历,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爱伦·坡的美学取向,与其说爱伦·坡借用诗歌宣泄自己对人生的愤懑,还不如说是爱伦·坡通过描写美女之死渲染出一份哀伤的美感,并借此表达出自己对极致美的深刻理解〔7-11〕。

二、透视死亡中的极致美

爱伦·坡赢得世界声誉的《乌鸦》正是这样一首唯美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自1845年1月29日发表在他任助理编辑的纽约《晚镜报》以来,一直赢得世界诗歌爱好者的喜爱,被视为现代英语诗歌的典范。《乌鸦》叙述了在一个凄冷的冬夜,一位年轻男子因思念逝去的爱侣辗转难眠,只得借书本打发寂寞。岂料一只乌鸦深夜造访并与之交谈,年轻人期待着爱人的魂兮归来,然而乌鸦却用沙哑刺耳的声音一次次重复着“永不复生”,撕扯着他本已破碎的心灵,使他丧失了残存的一点点希冀,最终陷入了无边的绝望。然而爱伦·坡所期望的并非与叙述者一样沉溺于悲戚中不可自拔,他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阐释绝望中的美感,继而振奋起来迎接新生。查尔斯·霍夫曼(Charles Fenno Hoffman)曾作过恰如其分的评价:“它比我们所感知的更杰出——这完全是一幅绝望哺育智慧的生动画卷”〔12〕23。《乌鸦》一诗中,爱伦·坡运用美学效果论设定了该诗的最佳长度为108行,以保证诗给予读者升华灵魂和激动人心的持续效果,并进一步通过具有象征意味的简练语言和富含音乐节奏感的韵律来烘托出忧郁哀伤的诗歌氛围。当读者沉浸在这种凄美的诗歌意境中,该诗的美女主角丽诺尔就慢慢拨开迷蒙的面纱,展现出她扣人心弦的美。爱伦·坡在《乌鸦》一诗中仅仅用了“娇艳绝伦”(rare and radiant)几个字来直接赞美丽诺尔的美貌,然而在“我”与乌鸦的对话中,她的容颜却仿佛跃然纸上。“我”恳求“上帝派这些天使来”给我“送药”,“这忘忧药能祛除我失去丽诺尔的心痛”,抑或寄希望“在遥远的仙境将天使唤作丽诺尔的圣洁少女搂紧”〔12〕36,然而乌鸦这个残酷现实的代表却始终冷酷地回复“永不复生”,“我”失望、愤怒继而彻底绝望,通过展现“我”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我们不难想象丽诺尔超凡脱俗的美。可是丽诺尔却带着这样动人的美憾然离世,仅在诗人的笔端遗下一个神秘而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当读者迷醉于丽诺尔的美的同时也愈加心痛她的与世长辞,正是这种缺憾的美感才更能撼动读者的心灵,加深读者对于美的极致体验。爱伦·坡正是要通过美女与死亡这种生与死的强烈对比来勾勒出一种超自然的氛围,让香消玉殒的俗世生命罩上一个天国的光环,实现了他心目中的“天国之美”。从另外一种角度而言,通过将有限的生命诉诸于永恒的文字,爱伦·坡也将丽诺尔的美定格在其唯美飘逸的叙述中,实现了美的永恒,用笔歌颂了生的弥足珍贵。

被视为爱伦·坡最优秀抒情诗的《致海伦》亦是在死亡中凸显美的佳作,在1848年的一封信中,爱伦·坡坦诚:“我在少年时代所写的那些诗句,写的是我灵魂的第一次纯粹的理想之爱——是我对斯塔那德的至纯至爱”〔13〕5-6。斯塔那德夫人曾给予缺乏母爱的爱伦·坡无微不至的关怀,更成为爱伦·坡生命中第一次纯洁完美的爱恋,当她不幸病逝时,爱伦·坡悲恸不已,挥笔写下了深情的《致海伦》。在诗中,爱伦·坡通过一系列对古希腊美女海伦的描写,表达了对女性美的歌颂和爱慕。海伦是古典美的化身,诗歌的第一节中,爱伦·坡把海伦之美等同于“远古凯旋的征帆,在馥郁的海面轻柔飘荡,载着疲惫不堪的游子驶向他故乡的岸边”〔12〕12。爱伦·坡用纯美的文字带领着读者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感悟着海伦美的震撼力,她超越了物质的桎梏成为游子乃至爱伦·坡的精神支柱。爱伦·坡借讴歌传说中的经典美实现了对现实中女性美的歌颂,然而海伦的美仅存在于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中,现实中的女性斯塔那德夫人的美也随着她的离世归于尘埃,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再次肯定了爱伦·坡对于美女死亡之美的执着。《致海伦》中这种死亡的美感一改《乌鸦》中阴郁沉抑的氛围,用轻快优雅的叙述直接赞扬了美女的娇颜,带着一种娴静纯真的美感。爱伦·坡借用丰富的意象把斯塔那德夫人的美升华为一种灵性的存在,仿佛黑暗中圣洁的光芒,指引着迷途的游子,“天国之美”再次浮现在爱伦·坡的诗歌中。

三、超越死亡,肯定生命

爱伦·坡身处的19世纪正值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文化危机时期,科技革命给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摧毁了人类原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工业化大生产在改善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压抑了人性,导致了人性的异化。爱伦·坡在浪漫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敏锐地察觉到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迷惘和空虚,预见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性“荒原”的不可避免,成为现代主义流派的先驱。为了抵制泛滥的物质主义对灵魂的侵袭,“爱伦·坡力图在恐怖和丑恶中寻找美的踪迹,并借助书写死亡来直面死亡和超越死亡,在想象的时空中抗拒时代危机和死亡的裹挟,从而把生命升华到崇高和至美。他的诗歌,尤其是后期作品,几乎是一种类似《圣经·启示录》式的文体,深刻地表现出了文化危机时代的死亡意识。这种死亡意识是爱伦·坡在人类安身立命的信念衰微之际和生命尊严产生了形而上的动摇之时对人生意义的重新思考与探究”〔13〕136。基于爱尔兰血统中对于神秘和超自然事物的迷恋,爱伦·坡在诗歌中着力刻画死亡和黑暗,然而他并非以这种方式消极地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而是力图在丑恶中发现美,唤醒人们在污浊的物质世界中对美的渴望,并通过文字来实现美的永恒。爱伦·坡在诗歌中以女性作为美的载体,毋庸置疑是对其生命中挚爱女性相继离世的一种潜意识补偿。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生母伊利莎白·坡,养母弗兰斯·阿兰,刻骨铭心的初恋斯塔那德夫人以及妻子弗吉尼亚都是红颜薄命,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缺失。爱伦·坡一次次地在诗歌中重复美女的死亡这个主题,一方面借此再现她们在其脑海中仍旧鲜活的音容笑貌,减轻他难以抑制的思念之痛,另一方面则通过颂赞她们的美,向在无情的现实世界中已趋于绝望的人们展示了美的可能,肯定了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在离经叛道的表象下,爱伦·坡充分展示了在文化危机时代的艺术自觉,以超前的意识对精神困顿的现代人作出了人文关怀。透过诗歌中的死亡意象,尤其是正值韶华的美女的死亡,爱伦·坡将女性美神圣化,用超脱现实的“天国之美”来慰藉人们的空虚彷徨,并以此来抵制文化危机对人类信仰的侵蚀,实现对人类灵魂的救赎。

美学家杜夫海纳曾经说过:“死亡可能成就一种脱胎换骨,成就一种超现实的降临,也成就一种新意义的产生”〔14〕。爱伦·坡在诗歌中驱逐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赞颂了死亡中所蕴含美的同时,也迎来了肉体消逝后精神的自由和重生。对他而言,死亡是生命最奢华的形式,蕴含着最深刻的生命意义,呈现死亡亦是另一种肯定生命的方式,激励着人在生存状态下的自我完善和超越。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味地把爱伦·坡诗歌中重复出现的死亡主题归因于他颓废堕落的人生态度,忽视他通过正视死亡表现出的积极的生存哲学和美学意义,实在是对爱伦·坡诗歌的一种误读。“我们透过他对死亡的悲凉、恐怖的描写,对冷酷的现实世界的鄙弃,窥见他对美好人生的憧憬和炽热的追求。他的作品尽管在数量上充斥着绝望、失落、冷漠、痛苦、悲凉和恐怖,但是,这恰恰暗示了他内心深处饱含着超越人生的渴望与追求,对甜美、温暖和爱情的向往。这正是爱伦·坡的‘死亡’主题的真谛”〔15〕。

〔1〕林书舟,凌海衡.海伦意象新辩:读爱伦坡的《致海伦》〔J〕.名作欣赏,2010(3):93.

〔2〕钟璞.美学自由主义:论存在自由与人性自由〔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232.

〔3〕杨冬.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8.

〔4〕〔法〕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郭宏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6.

〔5〕〔美〕爱伦·坡.爱伦·坡精品集〔M〕.曹明伦,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683.

〔6〕朱振武.“我诗故我在”:爱伦·坡诗歌的现代阐释〔J〕.外语研究,2010(1):94.

〔7〕崔蓉蓉.爱伦·坡创作心理窥视〔J〕.时代文学,2010(10):131-132.

〔8〕许梦杰.爱伦·坡小说中死亡美学刍议〔J〕.作家,2009(10):61.

〔9〕朱振武.爱伦·坡的效果美学论略〔J〕.外国文学评论,2007(3):128-137.

〔10〕李雪梅.论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鸡蛋》中父亲的顿悟〔J〕.大理学院学报,2007,6(11):46-48.

〔11〕朱振武,王子红.爱伦·坡哥特小说源流及其审美契合〔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5):92-96.

〔12〕熊荣斌,彭桂菊.爱伦·坡作品选读〔M〕.2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3〕朱振武.爱伦·坡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14〕〔法〕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孙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94.

〔15〕曹曼.爱伦·坡死亡主题的内涵解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9(2):63-68.

(责任编辑 党红梅)

A Study on Life Connotations of Death Theme in Allan Poe's Poems

ZOU Xia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By portraying death and darkness in poems,Allan Poe aims at discovering beauty in death and awakening people's thirst for beauty in the filthy material world.He tries to realize eternal beauty and express his love for life in writing.Poe successfully puts his aesthetic principle"poetry for poetry's sake"into practice through his depicting beautiful women's deaths in poems and accomplishes supreme beauty"beauty in the heaven".Meanwhile,life is highly affirmed by means of facing death boldly.

beauty in the heaven;death;life

I106.2

A

1672-2345(2012)01-0039-03

2011-09-20

2011-10-14

邹霞,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爱伦海伦乌鸦
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悬疑与死亡:爱伦·坡哥特小说《黑猫》恐怖意象渲染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小乌鸦
埃德加·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乌鸦喝水后传
乌鸦搬家
海伦·凯勒的故事
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