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2-03-27苑建房

河北医药 2012年9期
关键词:乌司亚群淋巴细胞

苑建房

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人体内源性抑炎物质,具有调节炎性因子释放、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炎性介质释放及过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生、清除氧自由基(OR)、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1]。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上的危重症,发病机制较复杂[2]。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在ALI/ARDS的发生发展中,免疫细胞功能紊乱和免疫炎性因子失衡在致病过程中作用显著[3-5]。目前,有关UTI对ALI免疫功能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UTI对AL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UTI对ALI肺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深泽县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AL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UTI组,每组30例。常规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6±9)岁;乌司他丁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5±7)岁。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平均(54±8)岁。3组在年龄、性别比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1)入选标准ALI/ARDS的诊断仍沿用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氧合指数氧分压/吸入气体含氧量(PaO2/FiO2)≤200 mm Hg(1 mm Hg=0.133 kPa)[不管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③正位X线胸片显示双肺均有斑片状阴影;④肺动脉嵌顿压≤18 mm Hg,或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证据。如PaO2/FiO2≤300 mm Hg且满足上述其他标准,则诊断为ALI。(2)排入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有肿瘤及器官移植者;③使用对免疫功能有影响药物者;④慢性器官衰竭者;⑤治疗不足24 h死亡者或者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案:常规组给予常规的机械通气、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经典的 SSC治疗),UTI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 UTI 10万U,静脉注射,每天8小时1次,连用5 d。

1.3.2 病例采集及临床指标的监测:所有患者均采集包括年龄、性别、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PO2/FIO2等。

1.3.3 血清标本采集与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治疗前、治疗后5 d空腹取外周静脉血3 ml,于EDTA-K3抗凝管中,充分摇匀,待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操作步骤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3.4 仪器及试剂:Epics-XLⅡ型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离心机B600A(保定白洋淀离心机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产Beckman DXC800),血气分析仪(丹麦雷度ABL77),乌司他丁(10万U/支,广东天普生化医药)。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和UTI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的比较 常规组和UTI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均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1、2。

表1 3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n=30,±s

表1 3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n=30,±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

?

表2 2组治疗后APACHEⅡ和PO2/FIO2比较n=30,±s

表2 2组治疗后APACHEⅡ和PO2/FIO2比较n=30,±s

注:与常规组比较,*P <0.05

?

表3 3组治疗前后变化比较n=30,±s

表3 3组治疗前后变化比较n=30,±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与治疗前比较,#P <0.01;与常规组比较,△P <0.01

?

3 讨论

多种因素(如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大手术、大量输库血、溺水误吸等)可导致ALI,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感染[6]。无论开始的刺激因素是细菌性或是非细菌性的,其引起的几乎都是一种不易调控的全身性免疫紊乱,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和免疫炎性因子大量释放,导致病理损伤。机体在严重的细菌感染、创伤、烧伤或应激状态下,由于大量的内毒素/LPS入血,LPS与巨噬细胞表面的CD14和Toll4受体结合,巨噬细胞被过度活化,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或脓毒症,可最终导致机体的病理损害甚至死亡[7]。

T细胞对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类型、强度都有重要调节作用,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有助于了解机体免疫状况及一些疾病的监测。反应总T细胞分布于T细胞的辅助细胞诱导亚群和抑制细胞诱导亚群(TH/Ti)表面,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诱导B淋巴细胞增生和分化产生抗体,诱导和辅助细胞毒T细胞前身成为细胞毒T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杀伤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活性分布在抑制性和杀伤性T淋巴细胞表面,CD+8通过自身和抑制因子在免疫反应中起负向调节作用,是机体免疫和调节的重要因素。T细胞调控网络失去平衡,可导致机体发病,如辅助性T细胞功能低下,机体易发生感染,抑制性T细胞功能低下可能发生过强免疫反应[8]。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对比例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及多种病情进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ALI时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的报道不多。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肺损伤患者有明显下降比值降低,表明急性肺损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发生了的改变,出现了免疫功能的抑制。

UTI是由肝脏分泌的、从人尿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具有广谱蛋白酶抑制作用的酸性糖蛋白,具有调节炎症因子释放、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炎性介质释放以及过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生、清除氧自由基(OR)、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1]。国内外大量实验显示[9-12],UTI对各种因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其机制目前尚不很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UTI对急性肺损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水平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肺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研究发现,急性肺损伤患者外周血比值明显降低淋巴细胞升高;UTI组治疗后外周血比值均较常规组明显升高淋巴细胞较常规组明显下降,说明UTI可以改善急性肺损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急性肺损伤患者的预后。

1 余剑波,姚尚龙,袁世荧.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35-136.

2 凌亦凌,黄新莉.呼吸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临床内科杂志,2004,21:649-652.

3 冯英凯,徐剑铖,钱桂生,等.炎症介质与内毒素肺损伤.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329-335.

4 陈静,赵金垣.细胞因子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31:55-58.

5 Goodman RB,Pugin J,Lee JS,et al.Cytokine-mediated inflam-mation in acute lung injury.Cytokine Growth FR,2003,14:523-535.

6 程晓明,朱波,张彦琦,等.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04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32-137.

7 徐淑云,卞如濂,陈修主编.药理学实验方法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61.

8 李百花,张秋香,董殿军,等.番茄红素对急性肺损伤大鼠免疫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9:77-82.

9 管向东,黄顺伟.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224-2226.

10 谭正怀,余凌虹,魏怀玲.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c-Jun表达的关系.药学学报,2006,41:636-640.

11 ITO K,MIZUTANIA,KIRA S,eta.l Effect of Ulinastatin,a human 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on the oleic acid-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rats via the inhibition of activated leukocytes.Injury,2005,36:387-394

12 Inoue k,Takano H,Toshikazu Y.Protective role of urinary-trypsin inhibitor in acute lung injury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Exp Biol Med,2005,230:281-287.

猜你喜欢

乌司亚群淋巴细胞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乌司他丁对中暑急性肺损伤HIF-1α、MIF表达水平的影响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