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干预前后胃癌患者hTERT蛋白及mRNA的变化

2012-03-27王昕升宋爱华张健

河北医药 2012年9期
关键词:端粒酶阳性率部位

王昕升 宋爱华 张健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消化系统肿瘤之首[1]。端粒酶是现代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高达80% ~90%[2],其活性高低与细胞永生化及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激活及其活性上调主要取决于其催化亚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表达水平[1]。本研究通过对胃癌患者行静脉化疗和动脉介入术,测定干预前后胃癌组织hTERT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为判定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经我院病理确诊并接受介入干预治疗的胃癌患者30例(介入干预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1±11)岁;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20例;贲门部位14例,胃角部位2例,胃体部位3例,胃窦部位11例;伴有转移者16例,无转移者15例。另选取20例胃癌患者为对照行全身化疗(静脉化疗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8±11)岁。20例胃癌中,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13例;贲门部位10例,胃角部位1例,胃体部位5例,胃窦部位4例;伴有转移者12例、无转移者8例。另取10例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采用seldinger法对胃癌患者行股动脉穿刺插管,经腹腔动脉造影确认肿瘤供血动脉。之后将导管置入靶血管内,血流变慢后缓慢注入化疗药物栓塞。药物选用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草酸铂、表阿酶素、明胶海棉。根据胃癌发生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靶血管:贲门部位选择胃左动脉,胃窦和胃角部位选用胃右动脉,胃体部位选择肝总动脉。腹腔动脉造影发现有肝转移者行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2次干预间隔3~4周。对照组行全身化疗,药物选用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草酸铂。干预时间为2周期。

1.2.2 端粒酶hTERT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TERT蛋白表达,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已知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hTERT蛋白阳性染色的判定标准为细胞质或细胞核内检出棕黄色颗粒。随机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视野计数200个细胞,若阳性细胞占同类细胞的百分比<10%即为阴性,>10%则为阳性。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水平。hTERT mRNA阳性染色的判定标准及半定量分析方法同免疫组化法。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hTERT蛋白的表达 正常胃黏膜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1/10),胃癌组织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8%(39/50),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χ2=16.34,P<0.05)。见表1。

表1 正常胃黏膜与胃癌hTERT蛋白表达水平 例

2.2 2组hTERT mRNA的表达 正常胃黏膜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为0(0/10),胃癌组织中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为64%(32/50),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χ2=12.24,P<0.05)。见表 2。

表2 正常胃黏膜与胃癌hTERT mRNA表达水平 例

2.3 介入干预和静脉化疗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例、癌细胞病理分型、癌变部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介入干预组和静脉化疗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4 介入干预和静脉化疗组治疗前后hTERT蛋白及mRNA表达的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hTERT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后4周与干预后2周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脉化疗组比较,介入干预组hTERT蛋白及mRNA水平变化更为明显(F值分别为4.299和4.065,P<0.05)。见表 4。

表4 3组治疗前后hTERT蛋白及mRNA表达的比较 例(%)

3 讨论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病变过程涉及多种因子参与,包括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端粒及端粒酶活性增高,细胞黏附分子及DNA错配修复基因的异常和积累等。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原因是肿瘤细胞获得永生性,而这一特性的结构基础在于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上调[3,4]。端粒酶是广泛存在于永生化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一种核糖核蛋白酶,全酶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即端粒酶RNA(hTR)、端粒酶相关蛋白(TP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其功能不仅可维持端粒的长度,保持染色体的稳定,而且在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在端粒酶的三个组成部分中,hTERT的活性是端粒酶激活的限速步骤。多项研究报道,hTERT基因与端粒酶活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hTERT活性变化可直接反映端粒酶的活性变化。最近研究发现端粒酶和hTERT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率显著提高,参与了正常胃黏膜恶性转化的全过程。

本文以正常胃黏膜hTERT基因表达水平为对照,检测了静脉化疗和介入干预治疗前后胃癌患者hTERT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hTERT基因在正常人胃黏膜不表达或很少表达(其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mRNA表达阳性率为0)。与正常胃黏膜比较,胃癌患者组织hTERT基因呈现高表达(其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8%,mRNA表达阳性率为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TERT基因几乎不表达,当受到外界或内部相关信号分子的刺激后,hTERT基因表达上调,端粒酶被激活,端粒长度不再缩短,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进而发生恶变。但我们注意到,正常人和胃癌组织hTERT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低于蛋白水平的表达。考虑到RNA酶在大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造成mRNA极其容易被降解,因此我们推测这可能与标本中mRNA的降解有关。

我们还观察到与干预前相比,动脉介入干预组hTERT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静脉化疗组,提示动脉介入治疗对胃癌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静脉化疗组。并且随着干预治疗时间的延长hTERT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更为显著,说明hTERT表达水平与胃癌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监测hTERT基因表达水平有利于对胃癌治疗效果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同时可用于评价预后。

1 Jemal A,Siegel R,Ward E,et al.Cancer statistics,2009.CA Cancer J Clin,2009,59:225-249.

2 祝荫,吕农华,陈江,等.H pylori在胃癌前病变中对端粒酶相关基因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1448-1453.

3 Shan YS,Hsieh YH,Lin PW.Telomerase activity in tumor and remnant liver as predictor of recurrence and surival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resection.World J Surg,2007,31:1121-1128.

4 Sampedro CF,Cano SG,Sampedro SF,et al.Telomerase and telomere dynamics in ageing and cancer: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Clin Transl Oncol,2007,9:145-154.

5 Hahn WC,Meyerson M.Telomerase activation,cellular immortalization and cancer.Ann Med 2001,33:123-129.

猜你喜欢

端粒酶阳性率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基于杂交链式反应辅助多重信号放大的端粒酶灵敏检测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封闭端粒酶活性基因治疗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端粒酶逆转录酶与转录激活蛋白-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