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经济学原理尝试进行班级管理

2012-03-25李艳

成才 2012年6期
关键词:班集体班级班主任

■李艳

应用经济学原理尝试进行班级管理

■李艳

班级管理的有效目标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让学生在自己人生历程关键的一个驿站生活得充实,学习得快乐,打下未来社会化发展最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作为班主任实行的应是班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而不是斤斤计较于常规管理得分,因为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教育者的人格魅力!由此,我们可能联想到GDP,我们承认它是一个重要指标,但我们更应看重它是采用什么手段和方式来获取的,关注其运行的实质和质量。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仔细审视经济学上的一些原理和观点,我们发现有很多原理可以借鉴用来指导我们的班级管理,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科的授课者,还应是学生成人、成才的规划者,更应该是帮助学生成功的贵人!

一、掌握卓有成效的阅读方式让学习效用最大化

你会读书吗?什么才是卓有成效的读书呢?在《冬吴相对论》中有这样一番对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没有深度的阅读会让我们的感官变得放荡而单调呢?什么是钓鱼式读书?什么是捕鱼式读书?为什么说在互联网时代钓鱼式读书尤为重要?怎样才能是卓有成效的阅读呢?在当下我认为无论是钓鱼式的精读还是捕鱼式泛读,都是必不可少的。

阅读真的是一种智力和定力的修炼,因为我们是和一群高尚的灵魂进行对话,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再高的智商没有修炼到位,是不可能使花费在自己身上的投资获得满意的回报的!卓有成效的阅读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S:survey纵览;Q:question提问;R1:read阅读;R2:recite背述;R3:reflect反思;R4:review复习。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给我。你若想问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来、何去,好像弟弟与哥哥。”在传播学的理论中,也有“5W理论”,即“When”、“Where”、“What”、“How”、“Why”。无论哪种方式阅读时需要用心去读!

二、运用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掌握最佳教育时机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前几次考试前,因为认真对待,很努力很刻苦,所以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可是为什么现在比以前更刻苦更用功,却没有获得心里的预期成绩呢?我们班主任自己不也有同样的困惑吗?多次强调的事情却没能达到我们希望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也曾有这样的经历,当你饥饿时,第一碗饭最香甜,最后一碗饭最难下咽了。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它是19世纪末奥地利经济学家维塞尔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指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当投入开始增加时,产出随着增长且获得效益最大;随着投入的进一步增加,产出的增长速度出现递减直到为零;继续增加投入,产出不仅不再增加相反会减少。同样道理,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在教育过程中,随着班主任教育强化的增大,效果也随着增加,当投入增大到一定量,教育效果不再正向增加;若继续强化,教育效果明显下降并出现负向增长。这就是教育上的“边际效应递减”。

按照“边际效应”的规律,任何一个教育活动,初始阶段教育对象接受相关信息的效率最高,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最后达到一个饱和点。超过这个点,教育对象将产生抵触心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善抓时机,提高教育效果。

讲究“适当冷却”,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要有区别地给予及时评价或延迟评价,以避免出现“边际效应递减”。比如对于学生中一些不良的思想苗头要及时给予引导、转化,防止其扩大化,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对有些问题的处理则要等一等,比如早恋问题,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以后再进行处理,效果会更好。如对待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有些班主任往往会大动干戈,立即找来学生大加训斥。其实,这样做毫无必要,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徒增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不妨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冷一冷后再与学生去谈,给学生留一点自我反省和改正的空间,毕竟学生还是很有自尊心和自知之明的,要相信他们是能够改正和完善的。如果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有改观,我们就可以及时鼓励;如果仍然没有进步,再与他们去谈,虽是亡羊补牢,但也为时不晚。

三、运用“戴明环”理论进行班级的过程管理

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原理:PDCA循环。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甚至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我想在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实际可操作的模式和流程(图1)。

图1PDCA循环模式和流程

P(Plan),计划。作为班主任要有计划的对班级和学生进行规划,如同企业每进行一个新项目之前必须完成“项目可行性”分析。规划的制定要讲究“智慧品质”:一是班级工作的目标制定必须来自于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划不是只有班主任和少数学生干部参与,而是要有大多数甚至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要让全体同学认同共同制定的计划、目标、决定等,而且还必须让每个个体明确,完成这些任务对个人来说,有什么价值,自己应该做什么。二是主题活动的设计也要来自于学生,要求班主任应时刻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出现的问题,把问题当作活动的主题,并予以解决。三是把班级的日常管理与教育和班级的主题活动有机的结合,把班级的建设环境、考评活动和主题活动有机的结合,并注意相关活动之间的连贯性和目的的一致性;每一阶段的活动要有重点,有新意,并能体现在经常性的班级活动中。

D(Do),执行。即根据规划进行执行。规划的执行必须贯彻三个指导思想: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和系统管理。“民主管理”即“以生为本”,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来看待,把“人”当“人”看,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自我管理”也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班级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他们,而是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我约束,减少对管理的抵触和对抗情绪,减少由师生、同学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内耗。自我管理必须做到:全员参与,相互制衡;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且凡事皆有章可循。“系统管理”即建立规划执行的“三套车”:一是班规立法系统,它包括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每学期常规等;二是建立检查监督系统,形成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五级监测体系;三是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执行过程进行信息反馈,以便调整上述三个系统。

C(Check),检查。规划的制定、管理的效果如何都是要经过实践来检验的。这种检验主要体现在班级的凝聚力、班级成员的成绩情况等方面。实践活动包括日常性和阶段性工作。日常性班级活动就是每天或每周都要进行的、为维持班级有机体正常运转所必须的活动以及班级内自发进行着的活动,主要包括班会活动、晨间活动、值勤活动、班级自办报刊、网页等舆论宣传活动。阶段性班级活动的内容随全校性的活动进程而变化,有利于班集体与全校的工作保持一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大局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使班集体逐步走向成熟。阶段性活动主要有常规工作型的阶段性活动和竞赛活动。

A(Action),行动。就是经过一个阶段要采取一定的行动来改进这个规划,或者说让这个规划做得最好,让这个管理的体系更完整,使其发挥最好的效果,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在这个阶段班主任要有“发现意识”“问题意识”和“纠正意识”。因为问题总是在不断地出现之中,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应该冷静地对待问题的出现,并思考问题出现的根源,作出正确的诊断。根据暴露的问题和学生的状态调整自己的方案。我们不妨把每一次、每一天的工作看作是一种研究,持之不懈,提升自己和学生的生命质量。

每个人都拥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看一个学生的发展是看他能否理性地把家长和老师给予的、以及自己付出的所有教育成本内化并合理配置达到最优化。作为班主任应善于从教育以外去反思教育,借鉴其他管理的优秀经验管理好班级,从而与学生共同获得个人的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班集体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爱我的班集体
班主任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