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

2012-03-24陈卫亚

关键词:一体格局少数民族

陈卫亚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

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

陈卫亚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

在对文化、民族、教育等基本概念新视角剖析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及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念进行文化性解读,可以看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988年秋,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作Tanner演讲,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这篇著名论文,对中华民族结构的全局作了自成学术体系的纲要性论证[1]。在该篇论文中,费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笔者通过深入考量与研究,认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有一个发展、深化、日臻完善的过程,其核心在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弘扬。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基本涵义

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Tanner讲演中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原初表述是:“把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则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2]在这段话里,包含了费先生对该理论中“中华民族”、“多元”及“一体”等关键概念的认识,并较为精炼地揭示了该理论的大致涵义。针对“中华民族”的概念,费先生紧接着补充道:“我用国家疆域来作中华民族的范围并不是很恰当的,因为国家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又有联系的概念。我这样划定是出于方便和避免牵涉到现实的政治争论。同时从宏观上看,这两个范围基本上或大体上可以说是一致的。”[2]

以上论述可以说较为完整地表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涵义。但费孝通先生同时指出:“我这篇‘多元一体论’……只从中国境内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分合处着眼,粗枝大叶地勾画出了一个前后变化的轮廓,一张简易的示意草图,并没深入史老师①该段中提到的“史老师”即史禄国先生。在ethnos理论中指出的在这分合历史过程中各个民族单位是怎样分、怎样合和为什么分、为什么合的道理。现在重读史老师的著作发觉这是由于我并没有抓住他在ethnos论中提出的,一直在民族单位中起作用的凝聚力和离心力的概念。”[2]该段话一方面鲜明地体现出费老先生谦逊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另一方面也激发我们深思,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分合进程中究竟什么在起着关键的作用?那种“一直在民族单位中起作用的凝聚力和离心力的概念”实质是什么?笔者认为,这种分合的力量来自文化,正是文化推动着历史的分合进程并使历史演进呈现某种必然性的趋势,“一直在民族单位中起作用的凝聚力和离心力的概念”实质是文化,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关键在于文化。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文化性解读

为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文化性,我们先从“文化”、“民族”等最基本的概念入手进行探析。

(一)关于“文化”概念的考量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有关文化的定义已不下300余种,现列举较为典型的定义以供探讨分析:

1.英国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的定义: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性意义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3]

2.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墨西哥城召开了“世界文化政策大会”,有126个国家、94个组织的960多名与会代表参与了讨论,提出了文化的定义:“从最广泛的意义讲,文化现在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社会或社会集团的精神、物质、理智和情感等方面的显著特点构成的总和的整体,它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也包括生活方式、人类的基本权利、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4]

3.《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这也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多数人的意见。[5]

以上定义各有侧重,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释。但就其实质而言可对文化作广义的理解,“文化”即是“人化”,是在生产与生活中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及其成果的表现,是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相应的语言、风俗、习惯、信仰及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表征。

(二)关于“民族”概念的考量

“民族”有众多的定义,现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加以分析。

1.斯大林提出的经典性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6]

2.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官方定义: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7]

3.以上两定义的比较:

以上要素大致可以一一对应,因此两者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后者在认识上更为全面,前者的“共同地域”属于“地缘”的范畴,而后者的“历史渊源”既包括“地缘”,也包括“族缘”,突破了“共同地域”的限制,更符合民族成员分布的实际状况。笔者的理解是,“族缘”中包含了“血缘”,这也许是民族形成的最初原动力。同时,后者强调了宗教的因素。

以上两个关于“民族”的典型定义都提到了“文化”一词,在某种程度上,对“文化”都做了狭义的理解。但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文化,再综合由以上对民族涵义的分析,我们就可以从更接近实质的意义上认识民族概念,即所谓民族,就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特定文化的,具有共同心理认同感的稳定的共同体。

由此可见,民族具有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及层次性等四大特性。共同的历史渊源是民族形成的基础,民族的产生、发展、融合乃至消亡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民族具有历史性;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民族形成的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决定了民族的发展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社会形态,民族具有社会性;形成特定的文化是民族形成的关键,正是文化特质的不同才成为我们区分不同民族的根本依据,民族具有文化性;此外,民族还具有层次性,这是由心理认同感所决定的。鉴于民族的文化性与层次性能起到区分民族的重要作用,因此这两大属性应属于民族的本质属性。因为所谓本质属性,正是“使某一事物之所以成为它自己,并把这种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属性①http://baike.baidu.com/view/1423883.htm.。下面重点就民族的文化性与层次性进行重点的分析。

民族的文化性。从对“文化”与“民族”概念的解析可知,文化体现为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相应的语言、风俗、习惯、信仰及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表征;而民族的属性集中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历史、语言、风俗、信仰、心理等文化因素上,故此,我们可以说,“民族”和“文化”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文化总是具有民族性,是人类中某个民族所创造的;同时,民族的特性较多地集中在文化中。”[8]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族的其他特性,包括历史性、社会性及由心理认同形成的层次性,也可归结为民族的文化性。因此,从本质来说,民族是个文化概念。

民族的层次性。如上文所述,民族的层次性是由心理认同决定的。具有共同的心理认同是民族形成的标志,正是由于一致的心理认同才使得同民族的人们具有强劲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并由此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同时,认同也是分层次的。

关于认同的层次论及民族的层次论,费孝通先生的论述非常深刻与明确。1996年,费先生对其在香港中文大学Tanner讲演的论点进行了概括并指出:“这篇讲话的主要论点第一是: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这个论点我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第二个论点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由于他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这一体不再是汉族而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第三个论点是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以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9]

费孝通先生的以上论述表明:认同意识的多层次使得民族具有层次性;中华民族能够成为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既一体又多元的有机整体,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各族人民都会对中华民族产生一致性的认同?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费孝通先生在以上论述中已经点出了其根源所在,即“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9]由此,从实质意义上来看,因为民族认同意识属于文化概念中共同“心理特征”的范畴,所以可以说中华民族本质上是既包含有多元文化的,又形成独特品质的统一文化有机体,这种统一文化有机体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中华民族文化,其核心就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对客观现实进行科学理论描述而成的一种文化理论,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实质是一种文化格局,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始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其核心是中华民族万千年进程中逐渐形成并尚需不断丰富完善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无论“多元”还是“一体”,都是指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与“一体”的辩证统一,“多元”是“一体”的必要条件,“一体”是“多元”的必然结果,“多元”是“一体”的“多元”,“一体”是“多元”的“一体”,其中的粘合剂或称精神本质就是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

(一)教育概念的文化性解读

1.一般的认识是,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别为不同的层次: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10]3

该表述可谓是多数人对教育的认识,但细加分析却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首先,以上对教育的广义定义只是描述性地指出什么样的活动是教育,没有指明这种活动的媒介,因此也没有揭示出教育的本质。其次,狭义的教育被认为是学校教育,姑且不论里面出现了“教育者”一词,有循环定义之嫌,但看该定义把教育看做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之下的活动,这样就把教育看做完全是由某种主观意志决定的活动,从而使得教育概念产生了相当的模糊性与不可琢磨性。最后,单将教育看做思想教育活动,则难免片面。由于以上教育定义缺乏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又过于强调其主观性,极易将教育纳入一个主观意志统摄下的怪圈之中,难怪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传统教育学有穷途末路之感。

2.鉴于对教育一般认识的不足,有学者提出了教育的以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10]4

实际上,该定义暗含了文化概念并较好地揭示了教育本质。首先,“一定社会背景”,当然应理解为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其次,“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性化”正是文化或者说文化传承的独特功能所在,因为二者无不需要以文化作为媒介或载体,也只有通过文化传承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体化”。

由此可见,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传承,教育具有文化性。这正如文化人类学家认为的那样,教育是人类社会文化传承方式,在现代文明社会,学校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主渠道,所以当代文化人类学家要研究学校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外,还要研究文化传承的其他所有渠道,如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11]5

(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文化性解读

我们先来看民族教育的概念。有学者认为,民族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而狭义的民族教育就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教育。

广义的民族教育是指对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该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一方面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或本民族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11]8

狭义的民族教育又称少数民族教育,指的是对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的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即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一方面帮助少数民族成员提高适应现代主流社会的能力,以求得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丰富人类文化宝库,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少数民族教育是多民族国家实施的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1]8,9

据以上定义,我们不难看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对民族和文化的关注。或者换句话说,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基本内涵体现在“民族”和“文化”方面[12]。故此,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来说,民族教育的核心皆在于文化传承,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必具有鲜明的文化性。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文化解读对认识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核心使命的启示

以上关于少数民族教育的定义较好地揭示了少数民族教育的内涵,但其不足在于仅将其归结于多元文化教育,这样就有了主流文化与本民族(少数民族)文化之分,于是便产生了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本民族文化关系协调问题,尤其是在少数民族教育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主流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本民族文化教育不可兼得从而造成矛盾冲突的现象。该问题同样长期困扰着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界与实践界,破解该问题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基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文化本质意义的认识,可以启发我们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核心使命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解决上述矛盾。

通过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文化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是有层次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如此,我国各民族文化呈现多元性的同时也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体性;56个民族各有其优秀文化,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正是各民族优秀文化有机整合的统一体。进一步来讲,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独具特性与独具魅力的有机复合体,她不同于汉族文化,也不等同于某一少数民族文化,也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叠加;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并不断动态发展的有机体,有一个自然历史形成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有一个自觉现实建构的过程。因此,一方面,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不但要看各民族(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文化的教育,更应该看到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要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使命就在于文化传承,进一步来说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文化重在建构,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自觉担负起创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

四、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识的深化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深刻指出:“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由此可知,我们必须从建党立国的高度重视文化传承事业,我们要发扬和传承“中国先进文化”。当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应该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应是其中的主体部分。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4]至此,我们可以明确,我们要传承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其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那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胡书记在讲话中进一步对此进行了阐述:“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4]可见,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传承、创建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 陈连开.关于中华民族结构的学术新体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评述[J].民族研究,1992(6).

[2]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3] (英)泰勒.原始文化[M].蔡江浓,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1.

[4] 王军.教育民族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24.

[5]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384.

[6] 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86.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G].2005年5月.

[8] 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 费孝通.1996年给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大阪)举办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供的书面报告[R]//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调查报告8.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1998.

[10]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1] 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12] 张俊豪.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13]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1-07-02(1).

[14]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OL].http://www.people.com.cn/h/2011/0701/c25408-3060306247.html.

责任编辑:胡 晓

G750

A

1004-941(2012)03-0137-05

2012-05-29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资助课题“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状况及政策调整研究”(项目编号: 09JZDW00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应用奖学金”项目“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0202)。

陈卫亚(1975-),男,河南平顶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承与教育。

猜你喜欢

一体格局少数民族
格局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小人物的大格局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