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豆毒蛾幼期形态学及其习性研究

2012-03-22刘媛媛魏永路李肇星黄国华

长江蔬菜 2012年16期
关键词:体毛毒蛾背板

刘媛媛,魏永路,李肇星,黄国华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

豆毒蛾幼期形态学及其习性研究

刘媛媛,魏永路,李肇星,黄国华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

以莲藕叶为寄主,对豆毒蛾幼期形态学及其习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其卵圆形,中间凹陷,初产时为鲜绿色,逐渐变为紫红色,直至乳白色;幼虫共6龄,腹部前4节背板上长有棕褐色短毛簇,前2节背板两侧各有1对长毛簇,当受侵扰时,1~4龄幼虫迅速吐丝,身体蜷缩悬挂于附着物上,5~6龄幼虫则依靠快速爬行和坚硬的毒毛保护自己;蛹初化时为鲜绿色,随后变为红棕色,背部具瘤状突起和灰白色绒毛,触碰时,腹部可自由摆动;雄成虫触角羽毛状,雌成虫触角双栉齿状,静止时,前足向前与体躯成一条直线,中足与体躯垂直,具趋光性。

豆毒蛾;幼期;形态学特征;习性

豆毒蛾 (Cifuna Locuples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又名肾毒蛾、大豆毒蛾,为害多种经济、观赏植物,如莲藕、大豆、芦苇、苜蓿、棉花、紫藤、樱桃、海棠、柳、柿、榆、茶等[1]。初孵幼虫喜欢群集在寄主叶片取食上表皮和叶肉,留下网状下表皮;高龄幼虫可将嫩梢食尽或仅剩叶脉,重者可将整叶吃光[2]。至今为止,有关豆毒蛾的研究甚少,仅见该虫对月季、千屈菜、茭白、荻叶、梨、枣等的为害记录以及形态学的初步研究[3~7]。2011年8月,笔者在湖北洪湖进行水生蔬菜害虫调查中发现,豆毒蛾幼虫也可取食莲藕叶,并将莲藕叶咬成孔洞、缺刻乃至仅剩主脉,严重影响莲藕的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8~10]。鉴于豆毒蛾研究少,为害大,笔者在室内连续饲养2代,对其形态特征和习性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以期为豆毒蛾的识别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虫与寄主植物

试虫:采自湖北洪湖市闽洪大市场附近莲藕地的豆毒蛾幼虫,经室内饲养繁殖的后代;寄主植物:种植于湖南农业大学逸苑池塘中的莲藕。

1.2 试验器具

莱卡显微照相系统、圆形透明塑料养虫盒(直径×高=10 cm×10 cm)、毛笔、蜂蜜、养虫笼(长×宽×高=30 cm×30 cm×30 cm)、脱脂棉等。圆形透明塑料养虫盒和养虫笼分别为幼虫和成虫提供生存环境;莱卡显微照相系统用来观察各虫态形态特征并拍照;脱脂棉蘸10%蜂蜜水为成虫提供必要的营养。

1.3 试虫饲养及其习性观察

①卵 取出新产的卵块放于圆形透明塑料盒中,加入新鲜荷叶,待其孵化。

用莱卡显微照相系统进行拍照,标记卵的大小,并观察其形状、颜色。每天10:00和16:00分别观察1次,详细记录其颜色变化。

②幼虫 取初孵幼虫单头置于放有新鲜莲藕叶的圆形透明塑料盒内,每天10:00更换新鲜的莲藕叶并及时清理粪便,此饲养方法重复10次,其余同龄初孵幼虫则群集饲养于圆形透明塑料盒中,3龄之后的以8头为1个单位分别饲养。

每天10:00和16:00分别用直尺测量各龄期的头壳、体长,观察其取食行为以及对刺激作出的应激反应,并记录其不同体躯部位的斑纹变化。

③蛹 观察并记录化蛹方式,蛹的颜色、形状、柔软度,蛹的颜色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以及成虫羽化行为等。

④成虫 将新羽化的成虫置于养虫笼中,并放置浸有10%蜂蜜水的棉球供食,放入莲藕叶以提供产卵场所,每天10:00更换蜂蜜水。此外,将3头成虫(1雌2雄)放入养虫笼内,饲养方法同上,重复3次。观察、记录其趋性等行为,并记录产卵量等。同时,选取刚羽化且完整的雌、雄成虫若干头制成标本,用直尺测量其体长和翅展,观察该虫翅的颜色、形状及斑纹。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学特征

①成虫 雌性成虫体长12 mm,翅展19 mm。触角双栉齿状,头密布鳞毛;胸部背板稍隆起,高度骨化;前翅灰褐色,具明显的内、外横线,内横线与基横线之间为浅黄褐色,与外横线之间为灰白褐色,内、外横线之间具1个肾形纹,合拢时2条横线连接处具1对黑斑;后翅淡黄褐色;前、后翅反面皆为黄褐色。雄蛾比雌蛾色彩鲜艳,体长8 mm,翅展14 mm,触角羽毛状;前翅黄褐色,内横线红褐色,较外横线宽,与基横线之间为黄褐色,外横线与内横线之间具1个肾形纹,肾形纹与前缘脉之间为黄褐色,其余部分以及外横线与外缘之间均为灰褐色;后翅浅黄褐色(图1A,1B)。

②卵 圆球形,中央凹陷,直径0.83 mm,块产于莲藕叶正面,初产卵鲜绿色,逐渐变为紫红色,直至乳白色(图1C)。

③幼虫 a.1龄。体长1.25~2.49 mm,头壳0.25 mm,头部棕黄色,比体躯稍宽,前胸背板两侧各具1个瘤状突起,其上长有前伸的长毛束;胸部乳白色,胸足黑色;腹部前4节棕黄色,第5节乳白色,背板上具1对明显黑色毛疣,腹足白色。1龄末幼虫群集在叶片表面为害,头壳黑色,胸部灰白色;腹部前4节黑色,第5节前半部乳白色,后半部黑色(图1D)。

b.2龄。体长2.50~4.89 mm,头壳0.50 mm。刚蜕皮幼虫体毛杂乱且末端向后弯曲,头壳淡黄色,随后变为棕色至黑色;前胸背板上瘤状突起及其相连接的部位为棕褐色;中、后胸淡黄色,而后变为乳白色;腹部前4节棕褐色,背部体毛较长且密,每体节两侧毛疣上着生黑白混杂、长短不等的体毛;臀板两侧的体毛向后生长,长度约为其他部位体毛的2倍(图1E)。

c.3龄。体长4.50~7.00 mm,头壳0.89 mm。头壳乳白色,有光泽;前胸背板的瘤状突起上具10~15条绒毛,其末端膨大,伸向前上方,前胸背板有2条横列线;中、后胸背板各长有4个白色毛片,侧板亦如此,毛片着生黑白混杂体毛;腹部前3节背板的体毛棕褐色且明显分簇,前2节侧板着生棕褐色体毛,第3节侧板着生水平生长的淡黄色与棕褐色混杂体毛,第4、5节背板分别以2个突起为中心,从外向内依次着生毛片、黑白混杂长体毛(较细)、淡黄色短体毛(粗而硬),俯视犹如礼花绽放,第6、7节背板各具1个棕色突起,中央凹陷,第8节背板着生1簇棕褐色、绒毛状体毛,与体躯约成60°夹角伸向后方;臀板着生几根棕褐色体毛,明显长于周围体毛,并与体躯成30°夹角伸向后方(图1F)。

d.4龄。体长7.05~11.89 mm,头壳1.45 mm。刚蜕完皮时,头部乳白色,口器明显砖红色,蜕皮时,位于前胸背板上的1对瘤状突起随头壳一起蜕下;中、后胸各具8个毛片,单行排列,背面4个,淡黄色,其上着生银白色短体毛(粗而硬),侧面 4个,位于侧板上的为黑色,着生黑色体毛;腹部第5节具纵裂线,纵裂线两侧的毛片长有银白色短体毛 (粗而硬);5~7节背板具有不同程度、不同花纹的凹陷;体节与体节之间分节明显(图1G)。

e.5龄。体长11.02~22.05 mm,头壳1.98 mm。头壳与前胸背板相连的地方长有1排伸向前方的白色体毛;胸部背板两侧分别长有1条黄色斑纹,中、后胸背板两侧长有银白色短体毛(粗而硬);气门淡黄色,其上部分别对应1个棕褐色突起;足的基部外侧各具1个淡黄色突起,体毛成礼花绽放般分布于各突起之上,腹部5~8节背板上密布黑色体毛。5龄末期,体毛颜色明显变浅,并有部分脱落,腹部前4节背板2个深褐色突起明显可见,前3个体节长有深褐色体毛,第4节则为深褐色与白色混杂体毛(图1H)。

f.6龄。体长17.12~34.56 mm,头壳2.56 mm。头壳正前方明显可见5个黑斑;胸部背板黑色,刚蜕皮时,体毛稠密,胸部背板两侧有2条橘黄色条斑,位于前胸背板上的较粗,中、后胸背板上的较细,其余部分黑色;腹部前4节背板上的体毛较稠密,且中间长、四周短,中间黑色、四周棕黄色;腹足末端具35~40个趾钩,趾钩基部红棕色,腹足基部具1个由若干个长有体毛的小毛片构成的棕褐色毛片,第3、4对腹足之间具2个浅橘黄色斑(图1I,1J)。

④蛹 雌蛹长约15 mm,雄蛹长约10 mm。长圆筒形,部分蛹复眼黑色、突出。新化的蛹头部浅绿色,胸部青绿色,触角与虫体分离,片刻后胶粘在一起;腹部棕黄色与乳白色相间,体躯上刺突较明显,棕黄色,体毛银白色;腹部前4节背板上有棕黄色脓状突起,布满体毛,腹部末端具臀棘。随后,蛹逐渐变为红褐色,气门黑色,较明显。雌蛹比雄蛹粗大(图1K)。

3.2 习性

①幼虫 a.1龄。初孵幼虫咬破卵壳,钻出,取食卵壳,活动范围较小。1龄末期,幼虫吐丝于叶片或饲养盒内壁上(大多数在饲养盒盖的内壁),趾钩紧钩住丝,静止不动。

b.2龄。活动能力比1龄稍强,分散取食。2龄末期,幼虫聚集在饲养盒盖上或莲藕叶边缘稍阴暗处不食不动,等待蜕皮。

c.3龄。刚蜕完皮的幼虫体躯不完全伸张,比前龄末期稍短,不久活动能力迅速增强。

d.4龄。蜕皮时,依靠体躯左右摆动,蜕皮完成的速度明显比3龄快。

e.5龄。进入暴食期,昼夜取食,严重时,只留下叶脉,活动迅速。

f.6龄。初始取食量比5龄更大,体长比5龄明显增加,严重时,可连叶脉一并食尽。

图1 豆毒蛾各虫态形态特征

g.预蛹。6龄末,不食不动,吐丝于饲养盒盖或莲藕叶基部,腹足、胸足固定其上,胸部隆起,稍成弓形,头部蜷缩到胸部以下,不久,身体即进行顺时针与逆时针的交替转动,以脱掉体毛,脱毛的先后顺序为由长到短、由细到粗,最后,腹部前4节背部的毛刷状体毛脱掉,各体节的毛片上剩几根绒毛未脱落,从开始到脱毛到结束用时约30 min。大约经过24 h的静止状态,即进行蜕皮。首先,腹部伸缩,使腹部的皮拉紧,并蜕向身体末端,当第3对腹足的虫皮离开虫体时,胸部背板的皮纵向开裂,开口愈来愈大,与此同时,虫体进行左右摆动,头胸部逐渐从裂口处伸出,之后,腹部又进行伸缩运动直至完全蜕去腹部的皮为止,此过程较快,用时约10 min。从吐丝起到完全化蛹需时36 h左右。

②蛹 老熟幼虫吐丝时将脱落的体毛编制成薄茧,利用腹部末端的臀棘钩住薄茧,以维持虫体平衡,当受到外界刺激时,蛹的腹部可左右摆动。

羽化:头、胸、腹面的蛹壳逐渐软化,直至中间出现1条纵裂缝,成虫的头、胸部从此处钻出,待完全钻出后,成虫在蛹壳附近移动,等2对翅完全舒展后,即进行取食、交配等。

③成虫 成虫多在夜晚羽化、取食、交配、产卵,具趋光性。白天静止不动,即使受到外界干扰,也只是稍微移动。静止时,前足平行且向前与体躯在一条直线上,中足与体躯垂直。雄成虫的羽化时间比雌成虫早1 d,雌成虫羽化1 d后即可交尾,交尾当天即可产卵,每雌成虫每次产卵40~200粒不等,卵块多位于圆形透明塑料盒底部。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以莲藕叶为食的豆毒蛾幼虫共6龄,与欧克芳等[6]以月季、千屈菜为食的豆毒蛾幼虫为5龄和王宗典[8]以荻为食的豆毒蛾幼虫为7~ 8龄结果不同,这可能与寄主植物种类有关,寄主植物如何影响豆毒蛾幼虫的虫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豆毒蛾的习性是1龄喜欢群集为害,但食量小,为害不大。到5龄进入暴食期,如不加以防治会严重影响莲藕的光合作用和产量,建议防治时期最好在3龄之前,效果比较好。其成虫夜间有趋光性,在该虫羽化期时,也可进行灯诱捕杀。

[1]刁英,韩延闯,何建军,等.莲藕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26(1):8-11.

[2]杨学军.莲藕的栽培价值及加工前景[J].农村新技术,2011(14):4-5.

[3]余以刚,李光伟.莲藕综合利用研究[J].食品技术,2003(1):30-31.

[4]赵仲苓.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30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64-166.

[5]孙兴全,周丽娜,陈晓琳.上海地区为害月季的豆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步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2(z1):84-88.

[6]欧克芳,董立坤,夏文胜.千屈菜一种新害虫——肾毒蛾[J].昆虫知识,2009,46(6):961-963.

[7]张华中.大豆毒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J].安徽农业,2004(8):24.

[8]王宗典.肾毒蛾为害荻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1986,12(4):37-38.

[9]江尧桦.大豆毒蛾危害茭白[J].昆虫知识,1993,30(3):185. [10]胡淼,孙国钧,陈祝平,等.大豆毒蛾的初步研究[J].昆虫知识,1987,24(1):21-23.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Habits ofCifuna locuplesWalker at Early Stages

LIU Yuanyuan,WEI Yonglu,LI Zhaoxing,HUANG Guohua
(College of Bio-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

In this paper,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s of the early stages ofCifuna locuplesWalker were observed and described by takingNelumbo nuciferaGaertn.as its host plant in laborato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s eggs were round and depressed in the middle,the newly eggs were bright green at first,then became purple red,and finally turned into creamy white.The larva instar was 6,and the 1st-4th instar larvae rapidly hung on the attachments with silk, while the 5th-6th instar larvae protected themselves by rapidly crawling and hard poisonous seta.The pupae were bright green at first and then became red brown,and once been touched,its abdomen could swing freely.The antenna was bipectinate in female adults and pectinate in male adults,and the adults'front legs were forward and in a straight line with the body,while the middle legs were perpendicular to the body when they were at rest.

Cifuna locuplesWalker;Early stages;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Habits

10.3865/j.issn.1001-3547.2012.16.041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水生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200903017),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XCX12048)

刘媛媛(1989-),女,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E-mail:w94xhj@yahoo.com.cn

黄国华,通信作者,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昆虫系统学、水生蔬菜害虫综合防治等,电话:15974112878,E-mail:tineidae_hgh@yahoo.com.cn

2012-06-19

猜你喜欢

体毛毒蛾背板
乐凯太阳能电池背板:强劲支持光伏产业
刍议飞防蜀柏毒蛾与蚕桑产业和谐发展
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危害的研究初报
体毛旺盛说明性欲强?
光伏含氟背板隐忧
如何防治肾毒蛾
层压过程对背板粘接涂层的影响
龙眼木毒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探究
播放器背板注塑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