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结构”问题的教学探讨

2012-03-21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山中学516211熊国权

地理教学 2012年23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岩层产业结构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山中学(516211) 熊国权

地理“结构”问题的教学探讨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山中学(516211) 熊国权

“结构”一词的涵义是指某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状态。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关于“结构”的内容,如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构成)、城市的地域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等,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类内容到底如何教学,值得探讨。

笔者以为,地理结构问题的特殊性就在于,结构本身就是由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整体;结构决定了整体的性质和功能;整体又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且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依据智慧技能学习层层递进的基本原理(参见教育心理学相关内容),在以能力立意的教学前提下,有关结构内容的教学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结构”关系的辨别;“结构”特征的概括;“结构”规律的揭示和“结构”问题的解决。

一、“结构”关系的辨别

图1 地质构造示意图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obert M Gagne)把智慧技能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分为四个层次,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1],其中,辨别学习是其他高级学习的条件。在地理结构内容的辨别学习中,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对组成地理事物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辨别。因为关系辨别需要抽象思维,所以很多学生在这里出错。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背斜和向斜构造”(“构造”即结构之意)的辨别。对于背斜和向斜构造的辨别,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岩层的形态进行判断;二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其中后者更为科学、可靠。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把“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是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是向斜”这句话奉为法宝,时间久了反而记混淆了,并且他们在遇到下面的问题时常常显得束手无策(见例1)。

【例1】判断图1所示的地质构造类型。

在这个例子中,有些学生根据第一种方法将其判断为向斜构造,犯了经验主义错误;还有些学生根据第二种方法将其判断为背斜构造,但是他们仍然对上述两种方法所得出的自相矛盾的结果感到困惑。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辨明岩层的新老关系其实是和岩层的上下顺序相关联的,以至于不能把两种判断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

要提高学生对“结构”关系的辨别能力,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突出或放大“结构”关系的关键特征,采用精加工等策略予以强化;二是提供相似或相近而又不同的结构样例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辨别并及时给予反馈信息。[2]在上面的例子中,不妨引导学生作如下逻辑推理:岩层在最初形成时应当是连续和水平的(如图2),只是后来在内、外力作用下才得以弯曲和断开。其中,先形成的岩层(如图2中的岩层①)总是相对较老的,后形成的岩层(如图2中岩层②)总是相对较新的。那么,图1中的各岩层到底是从上面连续的,还是从下面连续的呢?显然,如果岩层从下面连续,就与岩层的新老顺序不符,所以各岩层只可能是从上面连续的(如图3)。

图2 最初形成时岩层的新老关系

图3 褶皱形成之后岩层的新老关系

二、“结构”特征的概括

特征是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特点。如果没有对于事物特征的把握,我们就很难将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区别开来,因此,在地理结构内容的教学中,把握结构的特征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来说,结构特征问题难就难在结构特征的概括,因为概括要求把事物的共同属性抽象出来加以简明的叙述,能力要求比较高。具有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其概括水平有高有低:有些学生只能在感知觉和表象水平上作初级水平的概括;而有些学生却能够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高级水平的概括。例如,让学生概括下面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图4)的特征,有些学生只能从金字塔的形状上作出较为肤浅的概括,而不能触及人口年龄结构的本质属性及其发展变化。而有些学生却能够综合年份、国家类型及经济发展水平、各年龄段人口所占的比重等多方面的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的人口知识,将其划分为增长型、静止型和缩减型三种类型,并对各自的特征作出高级水平的概括。

图4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于结构特征的概括水平呢?教育心理学认为,关键在于变式练习,即提供一组相同结构的正例,使无关特征不断变化,但保持本质特征不变。此外,伴随着正例的变化,还应提供一些反例,这样就能使学生概括精确化,并达到应用水平。[3]

三、“结构”规律的揭示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一定结构的地理事物就其内部来说,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必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就其外部来说,也必然对其他地理事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揭示并运用蕴藏在地理事物内部的规律,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关地理规律教学的论述有很多,其中重点强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二是强调运用;三是灵活地处理“规”和“例”之间的关系。[4]以“区域产业结构”为例,可以使用下面的例子进行教学(见例2)。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伴随,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1978~2007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图(图5)

图5 1978~2007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图[5]

1.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

2.材料一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关联,请简要地概括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区域产业结构的教学不在于仅仅使学生看到产业结构的数字变化,而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其之间的比例关系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在以能力立意为前提的教学中,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某个特殊的案例去揭示蕴藏其中的具有一般性的规律。本例以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为背景设计问题情境,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字和图表信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揭示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规律,较好地处理了“例”和“规”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探究规律的同时,也强调了对于规律的应用。

四、“结构”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的心理学定义是指在问题情境中超越过去所学原理的简单运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6]问题解决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它涉及多种心理活动,包括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等等,并卷入行为的成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问题解答都是问题解决。那些照套学习过的原理就能解答问题的过程就不算是真正的问题解决,那只不过是一个原理和概念的运用而已。[7]在涉及“结构”内容的地理教学中,通常会对结构状况进行评价,如评价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包括农业部门内部结构、工业部门内部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那么又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对策等等,这些都是问题解决学习。

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表征问题;二是利用学生间的社会相互作用;三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四是教给学生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为例(见例3),首先要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能源消费结构”的概念,并从图中提取和解读信息,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表征;其次,在解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出对策与建议”这类问题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如采取“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多地提出新异的看法,这样可以起到相互激励和启发的作用。再次,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注重地理知识网络的建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心理学研究表明,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中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他们在长时记忆中对知识的组织形式不同。良好的知识结构可以促进问题得到顺利地解决。最后,还要教给学生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例来说,教给学生判读饼状图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例3】读图6思考:

1.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2.指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3.针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出对策与建议。

图6 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2007年)

以上对于地理“结构”问题的讨论是基于一种累积学习的模式,各教学环节是层层递进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实施难度越来越大。不过,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经过笔者实践,效果也比较显著。

[1]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3]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6].[7] 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邹东涛主编.发展和改革蓝皮书(No.1)——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岩层产业结构
Spain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地球故事之复理石岩层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产业结构
三喷两锚一注浆+U型钢联合支护在松软岩层中的应用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