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焦虑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2012-03-20孙晓嘉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程度麻醉心理

谢 敏,孙晓嘉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术前焦虑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谢 敏,孙晓嘉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介绍术前焦虑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重点阐述术前焦虑的发展历史、评估方法、相关因素、干预措施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术前焦虑;护理干预;相关因素

相关研究[1]表明,外科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发生率一般在60%左右,最高可达80%。据国外相关研究报道[2],手术前焦虑不仅会使患者产生较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带来严重的身心痛苦,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还会干扰手术与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增加术后止痛剂的用量,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延长术后身心康复时间,甚至出现术后并发症。因此,患者手术前的心理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鉴于术前焦虑的研究将对今后临床患者术前负面情绪的研究以及术前焦虑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现实意义产生影响,本文就术前焦虑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使临床护士能便捷地从若干路径去分析、确定患者产生术前焦虑的主要原因,进而为选择和实施针对性强、效用高的护理干预对策提供依据,从而有效地帮助患者缓冲术前应激反应,并帮助术前焦虑患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

1 术前焦虑的定义及发展史

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或者要做出重大努力的情况下,进行适应时主观上出现的一种紧张、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3]。术前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不愉快的状态,继发于疾病、住院、麻醉、手术或其他未知的原因,是一系列的行为表现,体现为状态、特质焦虑水平及焦虑程度随时间波动,与人格特性密切相关[4]。据相关文献报道[5]:国外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对手术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1967年Norris等对500个病例进行评定,报告术前焦虑者约为60%,Janis则就焦虑与手术预后关系提出其“u”形曲线及“Work ofworry”理论,几十年来国外研究渐进至内分泌水平并做干预研究。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也逐渐涉足这一领域[6]。

2 评估方法

2.1 主观评估法

此法主要采用询问或直接观察患者言行的方式收集资料,并结合研究者的临床经验,对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

2.2 客观评估法

2.2.1 自编调查问卷 根据研究目的,综合患者的一般需求及相关问题,在广泛征求护士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归纳成问卷[7]。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程、性格、行为类型等。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包括担心手术效果不好,担心造成后遗症,担心麻醉不好而造成手术疼痛,担心手术医生责任心不强,担心年轻医生经验不足等[8]。

2.2.2 借助常用的心理评定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9]共40项,由两个分量表组成。其中1~20项为状态焦虑问卷(S2AI),用于评定目前的、近期某一特定时间的或情景的焦虑情绪体验,可当做面临各种诱发焦虑情景时情绪状态的评价工具;21~40项为特质焦虑问卷(T2AI),用于评价人格特点(焦虑情绪反应),评价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每项进行1~4级评分。

3 相关因素

3.1 性别与焦虑

董兵[10]认为男女之间的焦虑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面对手术这一重大事件时,男女患者的焦虑程度相近,而并非人们传统观念中想象的那样,女性患者的焦虑要远远强于男性患者。男女之间的焦虑差异无显著性,但女性患者的焦虑差远远高于男性患者,说明尽管经过了一定的心理护理,但随着手术的临近,女性患者焦虑波动较大,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弱;男性患者焦虑波动小,情绪比较稳定,自控能力较强。

3.2 文化程度与焦虑

周意丹等研究认为,患者是否出现术前焦虑与患者对预后的估计、文化程度、诊断符合度有关[11]。由于文化程度低,不能准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导致不能正确预计手术结果,所以其焦虑较高。董兵[10]等认为文化程度可能是影响患者焦虑的因素之一,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相应较低,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相应较高[12]。究其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手术前已经对手术这一重大事件有了较准确的认识,对手术可能造成的威胁比较敏感,由此产生的对手术的认知、评价可能高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

3.3 人格与焦虑

患者是否出现术前焦虑与其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积极应对方式有关,神经质得分高的人易出现焦虑[11]。从有关研究的相关分析结果看,越是外倾的人,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神经质得分较低的人也在中等水平上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神经质的人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12]。然而,现在有些研究表明,术前焦虑情绪的产生,不是某一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3]。

3.4 认知因素与术前焦虑

根据认知理论,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认知决定情感是否产生,也决定情绪情感的性质和强度,个体的认识判断决定焦虑程度。任何事情都可能会失败,但焦虑者意识到的仅仅是可能失败,习惯主观夸大失败的可能性,或把不由自己负责的问题当做负担而加重恐惧。观念中的不断重复导致强迫行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反过来又加重焦虑[12]。

4 干预措施

产生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干预措施也必须从医疗、教育、心理治疗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等方面多管齐下。

4.1 药物干预

急性焦虑症或恐慌症几乎都需要药物治疗。对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对比发现,药物治疗有显著的疗效且生效较快。

4.1.1 西药治疗焦虑常用抗焦虑药物主要有∶(1)苯二氮类抗焦虑药,是麻醉前最常用的药物,对间断发作的焦虑(术前焦虑)选用短效药物,如阿普唑仑(佳静安定)、氯硝西泮(氯羟安定)等;(2)三环苯二氮类抗焦虑药,如艾司唑仑(舒乐安定);(3)二苯甲烷衍生物抗焦虑药,如安他乐;(4)哌嗪羧化物抗焦虑药,如佐匹克隆;(5)噻嗪和噻唑衍生物抗焦虑药,如氯苯甲酮;(6)氨基甲酸酯类丙二醇抗焦虑药,如甲丙氨酯(安宁);(7)芳香族哌嗪类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8)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4]。

4.1.2 中药治疗焦虑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通常根据临床症状将治疗焦虑的中药方法分为两类∶一类以宁心安神类药为主药,配伍选用滋阴补血、疏肝理气、祛湿化痰药;另一类以疏肝理气为主,配伍选用燥湿祛痰或滋阴补血药[12]。

4.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西药治疗焦虑主要依其类型进行药物干预和心理疏导,很多西药效果虽好,但存在各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中医药治疗焦虑多通过整体调节达到治病目的,主要针对症状治疗。中西医治疗各有利弊,因而很多学者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焦虑,临床上取得了较好效果[12]。

4.2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是从患者的认知、行为、心理和环境等方面着手,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干预措施,使患者对疾病、手术、麻醉方式、术后康复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14]。

4.2.1 图文式术前访视图文式术前访视是将手术室的相关环境、麻醉体位、手术室中医护人员的穿着及术前注意事项等做成图片,在访视过程中向患者解释,以降低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同时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使患者与手术室护士建立起相互了解和认同的关系,从而降低患者术前心理焦虑,改善围术期的护理质量[15]。图文式术前访视可以使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程度降低。对患者采用图文式与语言交流相结合的访视,帮助患者增加围术期的知识,提高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认识,减轻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并及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患者术前就知道该如何配合麻醉及手术,不仅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主动摆好体位,同时也减轻了对手术室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比护士单纯用语言交代术中注意事项更为清楚明了,更具有说服力。

4.2.2 认知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改变患者思维、信念及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和转归中的重要作用。在手术实施之前与患者亲切地交谈,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使其感受到安慰或体贴,消除对手术室的恐惧及神秘感。必要时可握患者的手、触摸额头等,帮助其消除恐惧。告诉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告诉护士,便于及时解决,增强患者的安全感[16]。

4.2.3 术前健康教育护士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手术认知程度及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干预。对年龄小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采取口头讲述的形式;对文化程度高的成年患者采取口头讲述和书面资料的形式。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相关疾病知识、术前准备、手术方式、手术过程的配合、麻醉方式、手术体位、疼痛、术后注意事项、并发症、手术效果。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可明显降低其焦虑程度,说明手术前让患者了解有关手术信息,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对促进术后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7]。

4.2.4 争取社会支持让患者家属给患者以鼓励,在进手术室之前至少有一位亲属在身边,特别是配偶;对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在不影响手术、麻醉的情况下,允许携带幸运符[16]。指导患者积极寻求恰当的帮助与支持,主动参与护理活动,自觉调整精神、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轻焦虑水平,维护心身健康,加速康复。另外,应指导家属及时向患者提供精神和经济支持,帮助其降低焦虑水平,顺利渡过手术关。研究表明,患者的焦虑程度和与执行手术的医生熟悉程度有关,提示建立相互信赖的医患关系能改善患者的术前焦虑状态[11]。护士应充当联络者的角色,架起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桥梁,促进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帮助患者在充分理解自身疾病和治疗方法的同时,获得精神方面的支持,从而减轻不良情绪,维护身心健康。

4.2.5 感觉处理护士可降低病房环境的噪声和调节病房光线,协助患者拒绝来电或来访。其他的感觉处理如擦背、热水浴、淋浴等,都有助于患者放松情绪[15]。

4.2.6 音乐治疗音乐治疗是通过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作为治疗动力,帮助患者达到促进和维护健康的方法[18]。音乐通过心理作用和物理作用实现其治疗作用。因为人的情绪与大脑皮层、下丘脑有密切的联系,音乐通过改善和调整人的大脑皮层的功能,影响人的情绪,从而引起愉快、舒适的情绪。音乐还可以改善和调整人的边缘系统的功能,而边缘系统对调整人体内脏生理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可通过调整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3]。护士可以帮助患者选择一些轻松的音乐如弦乐组曲、低音调曲子。

4.2.7 芳香治疗一项对正常人的研究显示,使用芳香油类混合物的芳香治疗能有效改善睡眠模式,安睡率从使用前的73%上升到97%,而镇静剂的服用率从90%下降到36%[19]。

4.2.8 肌肉放松训练护士还可教患者做肌肉放松训练,有意识地使某些肌肉群紧张,然后放松,可以从脚趾开始,也可以从离不适部位最远的部位开始,周而复始地重复紧张—放松过程,在每一阶段护士均给予指导[19]。

5 小结

术前焦虑可带给患者身心方面的双重危害。现在认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同等重要,应作为衡量麻醉质量的指标之一,因此应重视患者术前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应继续探索术前焦虑的发生机制、干预及预防治疗措施,以期最大程度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术前焦虑,使其积极配合,顺利度过围术期。尽管心理干预的方法很多,但到目前为止,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诊疗流程仍未建立,防范措施过于单一。本文为降低术前焦虑的发生率、减少由于术前焦虑而导致的应激亢奋、降低围术期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了相关依据。

[1]Lemon J,Edelman S.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to ICDs and the influence of anxiety sensitivity[J].Psychol Health Med,2007(12):163~171.

[2]Shu MingWang,Zeev N,Kain.PreoPerativen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Nauseaand VomitinginChildren:IsThereanAssociationAnesth[J].Analg Mar,2000(90):571.

[3]黄建嫦,马珊.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心理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0(18):2912~2913.

[4]徐江宁,徐美英.术前焦虑的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2009(11):1030~1031.

[5]胜利,许又新.围术期焦虑及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3):134~138.

[6]刘建辉,韩卫星.病人手术前焦虑状态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3):186~187.

[7]唐茂芹,胡蕾,赵贵芳,等.心外科患者手术前后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1):27~28.

[8]孙振晓,崔义才,于相芬,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焦虑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1):47~48.

[9]彭超英.胎次在精神分裂症中的风险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1):17~18.

[10]董兵,潘孟昭.性别和文化程度对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J].武警医学,2000(12),705~706.

[11]周意丹,陈力,李丽,等.160例手术病人心理特点与术前焦虑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4):263~264.

[12]张立.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产生术前焦虑的相关因素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07.

[13]叶友萍,钟美香.患者术前焦虑与预防措施[J].海南医学,2009,(S1):215~216.

[14]黄秀英.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教育及术后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2B):309.

[15]崔秋景,徐京燕.图文式术前访视对术前患者心理焦虑程度的影响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0(5):422~423.

[16]司晓燕,邢竹云.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影响的观察[J].吉林医学,2010(13):1932~1933.

[17]刘建华,杜国强,胡纬.术前指导对围手术期患者焦虑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6(3):498~499.

[18]赵景芳.精神因素与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

[19]华陵莉,王素芬.患者焦虑的评估及处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11):46~47.

R619

A

1671-1246(2012)15-0153-03

猜你喜欢

程度麻醉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心理感受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