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2012-03-20刘景军吴吉瑞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年青师资队伍机电

汪 超, 刘景军, 吴吉瑞, 刘 磊, 张 键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0)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专业教学的核心,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制约着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关键是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同时也是湖北省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中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承担教学及科研项目以培养研究能力;通过不定期的下厂调研和挂职锻炼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传、帮、带中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为企业的科技服务中提升教师产学研能力;在省级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培养教师指导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1 在教科研项目中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

高职教育和企业技术的相关度比较高,特别是在技术应用方面。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应用是培养教师的一个很好渠道。教师在所教专业技术的应用上有所探索、有所总结、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积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论著和承担各级科研课题,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在科研中使教师快速成长。机电工程系老教师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科研实力很强,每年均有一位老教师至少承担一项武钢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在项目组老师的带领下,系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年轻教师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能不断学习和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付出,何谈回报。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得益于老教师们默默的付出及无私的帮助;得益于和谐环境中的潜移默化;得益于科研工作中的累并快乐的心情。只有年轻教师迈出了这艰难的第一步,后面的道路才越走越宽畅。近年来年轻教师承担了多项省市级教科研项目,如2009年、2011年两名年轻教师分别承担了武汉市教育局2项科研项目;2010年、2011年一名年轻教师承担了2项湖北省级的教学研究项目。年轻教师已经成为机电教学团队中重要的科研力量并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在下厂调研和挂职锻炼中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学院的年轻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直接到学校任教,书中得来总觉浅,他们普遍缺乏相应的实践技能。机电系利用假期组织这批年轻教师深入厂矿进行调研,掌握企业现场一手资料,提升社会实践技能。在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中,年轻教师学习到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或一年,与工人师傅一起从事一线的生产工作,年轻教师掌握了企业的工艺流程,多动手操作,从先前的书本知识中的平面认识到生产现场的立体认识,他们在大脑中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构,付出的是艰辛的汗水,回报的是愉悦的经验。在武钢金山店铁矿、武钢鄂州球团厂、武钢大冶铁矿和抚顺新钢等企业调研和挂职锻炼,经过一个阶段的洗礼,年青教师角色发生巨大变化,从现场收集了丰富的素材,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组织教学活动得心应手,教学水平及能力大大提高。

3 在导师带徒制度中提高年青教师的教学能力

机电工程系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为获得以上效果,教学团队中的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协议,学院和系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老教师在教学技能传授方面给予年轻教师无私的指点,年轻教师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在教学中不断突破。年青教师在没有教学任务时,主动听老教师的课,学习教学方法、技巧和如何管理学生;备课时多向老教师请教,理清授课的思路。年青教师只有多问、多听、多讲,才能迅速成长,在教学中成为独当一面的好教师。机电教研团队中有四名年青教师,系部了安排四名“德艺双馨”的老教师作为导师,在他们的精心精心指导下,目前有两位年青教师已晋升为副教授,另两位年青教师晋升为讲师,他们四人在学院每次的期中教学质量检查中,排名均在系部前十,而且系部排名前五名中经常有三位是机电教研团队的教师。其中张键、汪超这对学院优秀师徒在工程学院第二届教学名师评选中均榜上有名。

4 在为企业的科技服务中提升教师的产学研能力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机电专业老师必须精通机械、液压与传感技术,这些都可以在科技服务中得到补充提高。机电专业教师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能源动力总厂积极协作,针对风机叶片测频和探伤项目,机电科技服务小组累计为武钢提供科技服务达23项次。另外机电团队还承担了一项抚顺新钢冷剪机的油液润滑和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的科技服务工作。每一次对企业进行的科技服务工作,不但培养了年青教师现场动手能力,而且在与现场技术人员的交流中团队成员均获取了宝贵的现场经验,受益匪浅。机电专业教师在科技服务中,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在一起,针对现场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出合适可行的解决方案,完成科技服务,实现了产学研能力的提升。机电工程系积极鼓励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承担各层次的教学和科研项目,以培养专业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不定期的下厂调研和挂职锻炼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5 在省级机械创新大赛中激发教师指导学生的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的教育考核评价定量指标很少,技能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坐标系。通过每两年一次的湖北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年轻教师每俩人一组,辅导五个学生进行市场调研、组织讨论、项目初步设想、可行性评估、确定题目、初步设计、三维造型、修正模型,老师审核,出图纸,学生动手加工、装配与调试。在近半年的赛前准备过程中,没有毅力,没有信念,是坚持不到最后的。正是由于指导教师为了学院的荣誊无私的付出,也正是我们的学生敢于抢先的精神,每一次付出都有很好的收获。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也不断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更加激发了教师的主动性。2008年湖北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机电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其中一等奖作品《水葫芦收集船》被评为大赛高职组第一名。2010年5月参加湖北省第四届“博亚杯”机械设计创新大赛获得两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2012年4月参加湖北省第五届“长机杯”机械设计创新大赛获得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

6 结 语

机电工程系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经过不懈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内部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学院、系部和教研室三位一体的引导下,在导师带徒、下厂调研、挂职锻炼、积极参与教研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大大提高了机电专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但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机电专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他们积极参与科研,并能以第一责任人身份承担湖北省、武汉市、学院的教科研课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机电专业专兼职教师队伍中,有正教授2人,楚天技能名师1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2人,学院第一届教学名师4人,第二届教学名师3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2人。至今公开发表论文24篇,其中获得武钢集团公司科协优秀论文奖励6篇,获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1篇,有1篇论文被EI收录;出版论著3本;承担武汉钢铁集团5项重点科研课题,3项武汉市高校科研课题,2项湖北省级教学课题及7项学院重点课题。

以上成绩只代表机电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继续保持并打造一支具备先进教学理念、实践动手能力强,“双师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任重道远。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白永明.当前高职师资培养的路径[J].机械职业教育,2011(4 ):30-31.

[3]潘菊素.高职专业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探析[J].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34-37.

[4]王隽.浅谈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0(3):55-57.

[5]周传纲,陶毅.试论高职师资的职业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3):41-43.

猜你喜欢

年青师资队伍机电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歌趁年青
年青一代应助力长辈科学用网
占先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