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2012-03-20王红岩
王红岩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职业人才。高职学生在学校接受知识获得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甚至从人的发展来说,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比具备某种技能更主要,因为社会上的行业各不相同,但对求职者的基本职业素养要求是一致的。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从业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并发挥作用的相关品质,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职业素养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准备基地,因此,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有广义校园文化和狭义校园文化两个含义,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是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既包括行为文化,也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等。狭义的校园文化则仅仅指以课余文化生活为表现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本文所谈及的校园文化是指广义的校园文化。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1.1 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要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重视技能的教育。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是立足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特点,面向的是各种现实的社会和企业需求,即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实行订单式培养或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基本点来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为了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很大比例。同时鉴于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它不仅仅是培养简单的操作工,而是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1.2 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依据著名的管理学“冰山理论”,可以把一个人的全部才能看做是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即露出水面的只有1/8,外在的1/8是其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浮在冰山上的显性素质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考试来获得,而潜在冰山下面的7/8则是由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三个方面形成的基石,是一个人的隐形素质,是需要长期的养成教育才能培养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服务于一线生产管理部门,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 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高职学生能否在职场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是否丰富,技能是否扎实,更在于其职业素养的高低。职业素养是社会评价学生质量的主要指标,职业素养的高低可以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技能可以速成,职业素养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因此,职业素养教育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职业素养的培养应当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
2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2.1 校园文化的特征
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它的传承性、时代性、前瞻性、积极性、丰富性和渗透性。
第一,传承性。每一所学校都具有自己的传统,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沿袭下来而形成的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这种传统具有很强的传承性。第二,时代性。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彰显着不同历史时期和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第三,前瞻性。校园文化不仅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有许多新思想、新文化、新潮流,都是从校园走向社会并且影响了整个社会。第四,积极性。校园文化无论在精神层面的道德品质、审美、情操,还是在生活行为方式层面上,都更多地反映、传播和发扬了那些先进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理念,弘扬和展示了那些光明、美好、高雅的一面。第五,丰富性。校园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极其丰富。第六,渗透性。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会作用于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校园文化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对人才的基本修养要求和育人目标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2 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职业院校是培养人的场所,育人是其最根本的任务。因此,校园文化的教育和导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有利于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基石。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方面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教育的不足。
第二,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的调整与完善。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专业划分过细、偏重知识教育、重理轻文的现象,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影响。校园文化以其广博的内容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补充和调整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第三,有利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塑造健康人格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也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高职院校校园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3.1 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意义
高职校园文化在原有的传统校园文化中融入了更多的职业特色,即更加彰显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等因素,从而形成了具有职业素质教育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的被全体员工广泛认同的经营理念和传统信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精神支柱,能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职业性是高职校园文化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因素。因此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是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
第一,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面向生产第一线,直接面向就业市场,因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就应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换句话说应该从高职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方面体现职业特色。职业素养,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不是靠哪一门具体课程就能完成的,也不是靠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种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的长期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
第二,要营造良好的职业意识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职业意识、职业光荣感和使命感,对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应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通过营造职业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即使身在校园,也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应该很好的借助这一平台,广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高职生提升职业素养的又一平台。
3.2 校园文化与职业素养教育无缝对接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企业对新上岗高职毕业生的普遍要求是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而很多毕业生刚上岗时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环境,有的甚至被企业淘汰。但他们并不一定不具备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如果学生就业率不高,既是对高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困难。一方面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抱怨就业难,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也抱怨找不到合适的新员工。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如果一个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又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就有可能成为企业的“香饽饽”。良好的职业素养已经成为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要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传输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被熏陶,不断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1]杨海蛟.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4(21):50-51.
[2]应晓清.试论就业导向视野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7)中:75-176.
[3]杨湘洪.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44-46.
[4]谢军,颜晶晶.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9-111.
[5]刘文初.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4):124-126.
[6]潘晓艳.在实践中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77-79.
[7]汪长礼,李奇亮.试论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兼论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59-62.
[8]李淑丽.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素质教育 [J].现代教育科学,2005(5):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