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研究之我见*

2012-03-20

外语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语篇作家

刘 娟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研究之我见*

刘 娟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是俄罗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主题、写作方法、叙事手段、语言表达上独具特色。在俄罗斯,对当代女性文学的研究一直伴随着它的成长。针对这样一个动态发展的复杂文学现象,我们在研究中应该尊重其自身特点,不但要在研究内容上关注女性文学的普遍特性和深层本质,而且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应有所创新。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途径对女性文学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和多角度的研究才能揭示这一文学现象的本质及其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

女性文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 引言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在俄罗斯文学整体变化的背景下,这一文学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学术界对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兴趣自其产生之时便应运而生。对女性文学的地位、价值、艺术水平的争议始终伴随着它的成长。因此,挖掘当代女性文学作品研究的核心问题,探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对丰富文学作品研究,对深入解读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2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研究在俄罗斯本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世纪之交、21世纪。根据这三个阶段的研究特点我们把它们概括为:评论性研究阶段、分析性研究阶段及多元性研究阶段。

2.1 评论性研究阶段

80年代中后期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崭露头角,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虽然还相对滞后,但“在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后来在90年代引起研究者极大兴趣的关于女性文学的主题和基本特点的研究”。(Пастухова 2010:16)

进入90年代,随着俄罗斯社会变革的加剧,俄罗斯文学经历着重大的历史时期。处于成长阶段,而且创作主题与写作方法与众不同的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不可避免地被推到风口浪尖。这一阶段有关女性文学的争议焦点是其独立性问题。针对当代女性文学,大家纷纷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综述及评论性文章。该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批评领域。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俄罗斯文学批评界对女性文学独立性的态度主要分为两种:以斯柳萨列娃(И.Слюсарева)和阿巴舍娃(М.Абашева)为代表的批评家认为高水平的文学作品不应按性别划分,“不存在任何女性散文”(Абашева 1992);而加勃里埃良(Н.Габриэлян)、阿尔巴托娃(М.Арбатова)等人则肯定女性散文是一种独立的文学现象。

涉及女性散文的文艺水平,批评家们“最普遍的看法是,文艺水平越高,性别差异越小”(Пастухова 2010)。一些学者指责女性散文的暴力倾向、过度的自然主义、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90年代争论的另一个问题是女性文学的前途问题。巴辛斯基(П.Басинский)、莫罗佐娃(Т.Морозова)等人坚信女性散文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另外一些研究者认为,女性成分在后苏联时期的艺术中会迅速衰败。

这一时期对女性文学的某些评论带有明显的性别倾向,而且围绕女性文学的辩论呈现多层次的矛盾对立现象。除明显的父权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对立之外,女性作家内部也存有争议:托尔斯泰娅(Т.Толстая)和彼得鲁舍夫斯卡娅(Л.Петрушевская)等人反对自己被归入女性作家的行列,而阿尔巴托娃、瓦西连科(С.Василенко)等女性作家则积极捍卫女性作品的独立性,她们在创作的同时对女性文学展开自主研究。与此同时,不同批评家的个人观点也自相矛盾:谢格洛娃(Е.Щеглова)指出,“正如不存在‘女性’科学和‘男性’科学一样,同样不会存在类似的文学划分”。(Щеглова 1990)但是,她在研究中又总结出女性文学的典型特点。类似的批评家还有阿巴舍娃,她在否定女性散文是独立的文学现象的同时,承认女性散文是女性在社会中新的地位,是文学创作新的定位。.

尽管存在争议,但是大家普遍认为女性文学同其他文学现象一样都在寻找着文学创作的主题、手段,都希望俄罗斯文学有所变革。这一阶段“有些批评家否定女性散文存在的事实和可能性的最初尝试恰恰证明了女性散文的存在。而且,这些尖锐的评价促进了日后在文学刊物上有关该问题讨论的展开,推动了对该问题更加严肃和全面的研究”。 (Ровенская 2001:3)

2.2 分析性研究阶段

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性别学研究在俄罗斯的兴起,大家更关注的是男性及女性的社会功能,而不是性别差异,关于女性散文的地位及前途的争议渐趋缓和。研究的途径悄然发生了变化,女权主义向社会性别主义过渡。“这种性质的研究或多或少地被认为是分析女性意识另类性及研究使这一另类性在文学中得以体现的手段的一种统一整体”。 (Охотникова 2002:273)社会性别角度的研究有利于俄罗斯与西方研究的沟通,有助于对女性文学进行更客观的研究。

女性文学的主题及特点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文学批评领域形成关于女性文学的两种观点:有些批评家指出,当代俄罗斯女性作家终结了俄罗斯传统经典文学塑造的女性形象,女性散文具有解构性和破坏性。他们认为,“女性作家们以非同寻常的能力,甚至已经充满狂热地开始摧毁由文学创造的关于刚毅与温柔的经典神话”(Савкина 1996)。解构是 “对文本的一种特殊策略,既包括对它的分解,也包括对它的重构”(孙超 2010),解构并非是盲目的否定和破坏。因此,必然存在与上述论断相反的观点:在女性散文里可以感受到结构因素,女性散文具有讲述自己的女性讲述人的现象, 自我认同是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目标。

这一时期的研究除社会性别研究,还有关于女性散文的地位、女性散文与大众文学的关系,女性散文的体裁风格特点的研究。与第一阶段的研究相比,90年代中后期的研究成果也由综述及评论性文章转为分析性文章。女性文学的独立地位逐渐被承认,但是研究者“不能确定它在当代文学版图中的位置。女性散文的规模、组成、艺术及美学价值都没有得到明确”。(Воровьева 2006:7)这一阶段的研究内容虽然涉及女性文学的创作方面,但是仍然表现出片面性和局限性。

2.3 多元性研究阶段

进入21世纪,女性文学“不但已经成为文学进程中大家熟识的明显事实,而且已被纳入到文学,甚至是正统文学的语境中”。(Воровьева 2006:93)女性文学的创造性,其对俄罗斯文学整体发展的影响及自身特点等必然成为研究的重点。

在文学研究领域,女性散文的价值体系、思想艺术性、人物形象及文学创作手段引起大家的关注。如果“从广义上来看,神话思维永远存在于艺术创作中”(荣洁 2005),在当代女性文学中神话思维则成为作者塑造人物、表达意图、构建作品、展开故事情节的手段。因此,当代女性文学的民间口头文学成分、神话及童话色彩、幻想及假设形式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研究者们就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女性作家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特色的作品与传统神话及新神话的共性与不同,而且试图从文化、历史与文学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揭示民间口头文学的互文作用及对话功能。

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解读当代女性文学是21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及研究的明显特点。巴边科(Н.Бабенко)、希罗科娃(Е.Широкова)等人就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条件、特点、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区别进行深入研究,对俄罗斯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创作风格、人物特色及体裁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当代女性作家的作品流派进行辨证全面的解读。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研究者对女性作品的语言特点、引语变化及典型的句法结构进行具体的深入研究。研究范式也由对语言体系的抽象研究转向对语言主体的关注,人类中心范式占主导地位。研究内容既包括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世界图景反映的概念及主要概念分析,也涵盖女性作品中比喻的认知研究。这些文学作品的语言认知研究使我们深入到文学意识的认知机制,帮助我们揭示文学世界图景的主要特征。

该时期社会性别学的研究成果丰富,特罗菲莫娃(Е.Трофимова)、萨夫金娜(И.Савкина)等人继续在社会性别学领域研究,并提出应重新认识以男性文学为主导地位的文学经典概念,肯定女性在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近几年,社会性别学研究领域,研究的层面从普通社会性别学向社会性别语言学延伸。研究者指出,从社会性别角度来衡量,女性作家在写作方法和风格上的创新已不单单是为女性语篇而战,为女性文学被承认而战,而是自我表达的特殊方法、自我展示的独特手段。(Пермякова 2007:146)

21世纪,当代女性文学同样成为叙事学研究的热点。叙事学家就女性文学的叙事话语、叙事视角、叙事构成等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当代女性文学语篇的叙事构成呈复杂化特点。他们认为,“当代散文,甚至是传统叙事模式构建的当代散文普遍具有模糊性、双层性和双主观性倾向,即在语篇同一片段中叙述者话语和人物话语的交融。这种双层性导致叙事的主观化”。(Щукина 2004:7)

3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研究关注的内容

通过梳理上述研究脉络我们发现,女性文学研究虽然已不仅仅局限在文学批评及文学研究领域,大部分研究普遍围绕乌利茨卡娅(Л.Улицкая)、托尔斯泰娅、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等几个著名作家,研究重点依旧侧重文学问题。批评家更感兴趣的“不是女性散文的整体甚至不是某个女性作家的创作,而是这些作家的一些单独的作品”。(Пастухова 2010: 26)这一切都不利于对女性文学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应关注女性文学共有的深层本质,避免对个别作家或孤立的文学及语言现象片面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当代女性文学的叙事风格、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有理由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3.1 当代女性文学的叙事风格及作者形象问题

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叙事构成。在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中经常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的叙述者,这使不同主观言语层级相互交融。作品中我-叙述者-人物经常交织在一起,叙述视角在作者、人物之间转移,多种声音并存。这一切在达到叙述者视角和人物视角相互交融的效果的同时,在营造多种观点和不同声音平等参与叙事的氛围的过程中,给读者和研究者造成很大的阅读和理解障碍。因此,正确分析作者、叙述者及人物的相互关系,探讨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叙事特点理应成为研究的重点。

与叙事风格紧密相关的是作者形象问题。后者一直是研究文学语篇的关键所在。维诺格拉多夫有关语篇的所有语言手段由作者形象统一在一起,并由作者形象确定的观点时至今日对我们分析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仍具有指导意义。谈及作者形象时,他指出,“在文学作品中叙述者是语言建构的形式。这一形式的结构类型数量很大,而且是历史性变化的”。(Виноградов 1959:189)因此,我们既要关注不同作品中的作者形象,也应关注同一作品中作者形象的改变,还应考虑不同历史时期作者形象功能的变化。当代女性文学在作者-作者形象-叙述者的关系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在强调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文学作品中充满作者的主观干预,极力渲染女性话语成分;在女性模仿男性手笔创作的作品中作者有意淡化女性特质;在充满后现代特色的语篇中情节经常“以主人公的回忆作为常用媒体,呈现出不完整性、片段性和无序性”(张艳杰 赵伟 2010),作者形象模糊不清。因此,分析叙述者形象与作者形象的相互关系、叙述者在作品中存在的意义对揭示作品语言表象的深层内涵,对探讨女性文学中作者形象新的功能具有现实意义。

3.2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语言及文化问题

文学语篇的成功构建既体现在语篇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和统一性方面,也反映在语言手段使用的整体性、目的性上。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作者字斟句酌和谋篇布局。当代俄罗斯女性作家在叙事风格、语篇建构、美学表现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这些突破和创新直接体现在语言表达方面。因此,对当代女性文学语篇的研究离不开对语言特点的分析。可是,“把文学语篇作为具有美学功能的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时,不仅应在词汇-语义方面,而且应该在结构-句法层面分析文学语篇的建构”。(Шанский, Махмудов 2010:95)对当代女性文学作品语言特色的研究应该同对作品的语篇建构手段的研究结合在一起。

许多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特别是具有后现代特色的作品,给读者的感觉是结构松散,语言晦涩难懂。事实上,在当代女性文学去结构化的表面下是更加深层和宏观的语篇建构体系。这一体系既体现在语篇的内部建构中,也反映在语篇的外部联系上。从语篇的内部建构和外部联系双重角度审视女性文学作品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作品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挖掘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色。

对语篇内部建构特点和手段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讨在若隐若现的作者形象的统筹下,当代女性作家为构建语篇和塑造人物形象所使用的语言手段。这些手段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在句法层面,它们体现为多种引语变体出现、插入结构的积极使用、多谓语结构的频繁运用。在词汇层面,可以发现不同语体词汇的混合使用、具有修辞色彩词汇的大量运用、成语的仿似现象等。在构词方面,作家采取多种多样的构词手段。与此同时,作品中还积极使用隐喻、对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格。

“篇际联系构成篇章存在的外部环境和篇际背景。对于具体篇章而言,篇际联系以背景伴随意义形态进入篇章的整体内容”。(陈勇 2006)研究语篇的外部建构方法,我们可以从外部视角辨析女性文学的文化内涵,透视其整体内容。为了构建语篇,为了营造多种声音的效果,为了给读者提供足够的参与空间,当代俄罗斯女性作品经常与他人语篇发生联系。多种形式的篇际联系涉及文学、哲学、音乐、电影等多个领域,蕴涵丰富的背景知识。从语言文化学视角对这些手段进行解读对揭示作品主题、分析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世界图景、探讨女性作家的语言个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4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研究方法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结构复杂、语言独特、充满时空跳跃,既具有传统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又不乏后现代色彩。只有借助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才能深刻和准确地揭示这些作品的叙事特点和语言风格。在研究中应该遵循辨证唯物主义原则,关注研究对象的变化发展,关注其发展的内因与外因,关注文学作品的物质属性。

4.1 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紧密结合

“作家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同样的事件……作者正是因为反映了这个特殊视角,反映了自己对生活的观点的作品而被认为是历史事件的参加者”。(Виноградов 1959: 10)当代俄罗斯女性作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在创作视角、主题表现、写作内容和语言表达上必然存有差异。因此,对当代女性作家进行共时性对比研究不但可以使我们总结女性文学共有的特征,而且能够揭示女性作家彼此不同的文学个性。

在进行共时研究的同时,我们还应考虑到当代女性文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现象,应把它置于俄罗斯文学整体发展的进程中来探究其与俄罗斯文学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但体现在当代女性文学对俄罗斯经典文学的传承与变革上,而且反映在不同历史时期俄罗斯女性文学的相互关联上。尽管“后苏联时期的女性散文作家不是力图把自己的创作纳入某种传统,而是明确表明自己的创作是突破和创新”(Воровьева 2006:17)。但是就爱情、婚姻、自由、童年这些创作主题而言,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女性文学传统,依旧旨在体现女性的主体性。

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女性文学在作家群体、创作方法和写作动机上既有传统文学固有的一些内容,又存在差异。当代女性文学与19世纪和20世纪初俄罗斯女性文学相比,创作手段和写作方法已今非昔比。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通过身体描写、借助牺牲品的形象表达女性的抗争和对主体性的追求。这一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目的具有“我写故我在”(Абашева 2001:35)的含义,而在21世纪女性文学的创作主体里不但有杰涅日基娜(И.Денежкина)、萨杜勒(Е.Садур)、卢鲁(С.Лулу)这些年轻的新生代女性作家,而且出现了玛特维耶夫(А.Матвеев)这样以女性名义创作的男性作家。21世纪女性文学的内涵与20世纪90年代初已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只有对女性文学进行历时和共时研究才能客观而准确地挖掘不同阶段女性文学的本质特点。

4.2 语言研究与文学研究辨证的结合

维诺库尔很早就明确指出,“与语言结构问题同时存在的还有语言使用问题,语言只有使用才得以存在”。(Винокур 1959:221)文学创作是语言使用现象,对文学作品的研究理应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语言学研究者有时专注于对语言符号和形式结构的研究,忽视语言的具体使用。在文学研究领域,大家有时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热衷于从作者的意图或思想探讨文学问题,忽略对作品的语言分析。“脱离对语篇的语言分析不可能有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因为文学分析如果不以更为‘原始的’,但同时又是更为基础的(客观的)语言分析为前提是不完整的”。(Падучева 1996:198)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应避免对文学作品的文学研究与语言学研究的分离。这也是维诺格拉多夫所一直倡导的语文学研究途径。

在采取语文学途径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同时,我们还应关注文学语言与标准语的关系,切实把女性文学置于现代俄语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进行研究。文学语言基于民族标准语,“从本质上看,文学作品语言在标准语的历史语境中不断发展的同时,与标准语紧密相连,而且相当于标准语的浓缩体现”。(Виноградов 1955)“在作者形象构成中体现的是作家对他所处的时代的标准语的态度,而且还有使用及重新组建语言的方法”。(Брандес 2004:247)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语言特征不但是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叙事特点的外在表征,而且是当代俄罗斯语言发展变化的缩影。当代俄罗斯语言表现出自由化、开放性、对语言标准的偏离、不同语体相互渗透等特点。女性文学作品充分反映了这些语言特点。对这些作品的研究不但有利于发现女性文学语言表达的独特性,而且对研究俄语的最新发展变化具有指导意义。

4.3 俄罗斯理论与西方理论有机的结合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后后现实主义、后后现代主义(后概念主义)以及它们各自的流派、变形及混合形式确定了当代俄罗斯文学美学范式的轮廓”。(Скоропанова 2005:29)因此,对当代女性文学的研究需要建筑在传统理论与现代理论、俄罗斯学者的理论与西方学者理论的有机结合上。研究过程中我们既不能缺少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作家意识及言语体裁理论;维诺格拉多夫的作者形象理论、文学作品语言理论;洛特曼的历史文化理论及符号学理论;普罗普的民间口头文学理论等俄罗斯经典理论,也应借鉴利波韦茨基(М.Липовецкий)、埃普什捷因(М.Эпштейн)、伊利林(И.Ильин)等俄罗斯学者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新观点。同时还需要福柯的话语理论、巴尔特的零度写作理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克里斯特瓦的语篇建构理论等西方理论。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下列结论: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是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独特的文学现象,对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研究应该尊重其自身特点,不但要在研究内容上关注女性文学的普遍特性,而且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应有所创新。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途径对女性文学的核心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才能揭示这一文学现象的本质及其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

陈 勇. 篇章内容的层次结构与人的世界[J].外语学刊, 2006(3).

荣 洁. 茨维塔耶娃诗歌创作中的神话因素[J].外语学刊, 2005(6).

孙 超. 试析乌利茨卡娅的《黑桃皇后》对普希金同名小说的解构[J].外语学刊, 2010(1).

张艳杰 赵 伟.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探析[J].外语学刊, 2010(4).

Абашева М.П. Чистенькая жизнь не помнящих зла[J]. 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 1992(5-6).

Абашева М.П. Литература в поисках лица (русская проза в концеXXвека: становление авторской идентичности)[M]. Пермь: ПГПУ, 2001.

Брандес М.П. Стилистика текста: теоритический курс[Z]. Москва: ИНФРА-М, 2004.

Виноградов В.В. Итоги обсуждения вопросов стилистики[J].Вопросы языкознания, 1955(1).

Виноградов В.В. О языке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M]. Москва: Гослитиздат, 1959.

Винокур Г.О. Избранные работы по русскому языку[M]. Москва: Учпедгиз, 1959.

Воровьева Н.В. Женская проза 1980-2000-х годов: динамика, проблематика, поэтика[D]. Пермь: ПГПУ, 2006.

Охотникова С.Р. Гендер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в литературоведении проблема гендерной поэтики[А]. Гендер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и гендерн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в высшей школе Ч2 [C]. Иваново, 2002.

Падучева Е.В.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M]. Москва: Школа “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996.

Пастухова Е.Е. Русская "женская проза" рубежаXX-XXIвеков в осмыслении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и зарубеж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ной критики[D]. Саратов: Саратов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010.

Пермякова О.В. Явление гендерной стилизации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жен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е (на материале французского и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ов) [D]. Пермь: ПГПУ, 2007.

Ровенская Т.А. Женская проза конца 1980-х - начала 1990-х годов (Проблематика, ментальность,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я)[D]. Москва: МГУ, 2001.

Савкина И.Л. Говори, Мария! (Заметки о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женской прозе)[J]. Преображение Русский феминисткий журнал, 1996(4).

Скоропанова И.С. Эстетическая парадигма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A]. Современная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Проблемы изучения и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C]. Пермь: ПГПУ, 2005.

Шанский Н.М., Махмудов Ш.А.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ж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текста[M]. Москва: Русское слово, 2010.

Щеглова Е. Полемические заметки о “женской прозе”[J]. 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1990(3).

Щукина К.А. Речев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проявления повествователя, персонажа и автора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ассказе: на материале произведений Т.Толстой, Л.Петрушевской, Л.Улицкой[D]. СПБ: СПБУ, 2004.

MyPerspectiveonContemporaryRussianWomen’sLiteratureResearch

Liu Jua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Contemporary Russian women’s literature is important part of Russian literature and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n theme selection, writing method, narration means and language usage.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reflects its development in Russia. Due to this complex literature phenomenon and its dynamic process, we shall respect its own features, not only concern about research content regarding general traits and essences of women’s literature, but also develop new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perspectives to reveal this literature features and identify its significance in Russian literature.

women’s literature; research content; methodology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点项目“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学视角研究”和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的引语体系及功能研究”(10YJA740062)的阶段性成果。

I106

A

1000-0100(2012)02-0135-5

2011-07-07

【责任编辑薛恩奎】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语篇作家
作家的画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