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asher对合作原则的修订:反叛还是拯救?*

2012-03-20姚晓东

外语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理性化工具理性会话

姚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Kasher对合作原则的修订:反叛还是拯救?*

姚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Kasher主张用理性原则取代合作原则,认为理性化原则比合作原则更具解释力。本文对比分析后发现,理性是会话理论的应有之义,这种取代不必要。二者的理性概念侧重不同,Kasher的修订注意到会话理论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合作背后的论证理性,但它却引发了语用研究对合作背后思想的挖掘,对合作原则是一种间接的拯救。

理性化原则;合作原则;理性原则;有效手段原则

1 引言

在《逻辑与会话》发表的第二年,Kasher撰文指出,会话准则源于理性原则而非含糊不清的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的所有成就均可以从理性原则在标准言语活动的适合应用中推出。他主张以理性化原则统领含义推导,用理性的超级准则或有效手段原则统括会话准则,统一解释语言现象,避免出现明说层面违反准则而深层依然遵守合作原则的不一致现象。(Kasher 1998:186-188,192-195,205-209)

Kasher承认理性原则与会话理论并非水火不容,但不接受合作原则的经验有效性:一方面,它背后的假设有问题①;另一方面,它不能规定如何实现会话目标。Kasher质疑合作原则的合理性与解释力,希望用理性原则或有效手段原则取代它。本文探究二者理性观的差异,揭示Kasher这一努力对语用学研究的意义。

2 在合作与理性之间

Grice揭示了自然会话的一般规律,强调会话以理性为基础,合作是有意义的理性互动的默认原则,并希望为发现的事实寻找理由。基于合作原则及准则,结合语境,会话主体能传递和解读多于字面的含义。Kasher提出理性主体预设,坚持含义推导以理性化原则为前提。(Kasher 1998:193, 205)这一原则指出,没理由认为说话人不理性。在会话情景中,说话人的目的和信念为其行动提供解释,除非有相反的证据。在理性交际主体预设上,二人观点一致。

但是,Kasher认为合作原则不必要,准则源于理性原则,后者指在同等条件下,对于给定目标,主体会选择高效低耗的行动实现它。对主体而言,最重要的可及消耗资源是特定信息(个人信息,包括愿望、偏好和信念)与能量。这一原则也叫有效手段原则,说话人会选择最省力有效的语言手段实现特定目的。这一原则可以统括会话准则。在含义推导中用理性化原则取代合作原则,用理性派生的超级准则取代会话准则,既能保留Grice含义理论的原初动力,不会削减反而能获得额外的解释力,阐释合作原则无法涵盖的“不合作”现象。(Kasher 1987:286;1998:188,193-196,205)第一,对于忽视某一会话准则的表述,如重言句,Grice未解释为什么说话人不直接表述观点而倾向于暗示。第二,合作原则对沉默行为无能为力,有效语言手段原则却能给出合理解释。理性主体的目的、偏好和信念会为沉默提供正当性。这时却不能根据合作原则,认为双方拥有共同目的,把沉默视为推进会话和实现该目的做出的实质贡献。Kasher认为,除非对合作的内容和运作方式做出根本改变,否则合作原则不能解释的是没有全盘合作。第三,Grice未充分重视话语的低耗性。若同时考虑理性原则的两翼(高效与低耗),就容易解释马达加斯加人不提供足量信息的例子。Kasher据此认为,有效手段的理性原则具有普适性。他还认为,合作原则适用于以信息交换为共享和局部目标的话语情景,而有效语言手段原则适于一切话语语境。(Kasher 1998:207;1987:287)

Grice没有回应上述评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为解释重言句这类“暗示”现象提供了视角。合作原则同样可以解释“无中生有”的沉默现象。意向性沉默本身就能传达信息,表明听者的态度立场,是对会话的推进。另外Grice从未要求会话双方完全合作,明确指出会话目标的多元性,即使充满敌意和欺诈的会话也在模仿意义上对合作原则表达了敬意。合作原则的应用不限于言语交际领域,话语是一个宽泛概念,既传递信息,也影响和指引他人行动。(Grice 1989:370)

Kasher坚持会话准则由理性原则推出,无须借助言谈的互动本质,合作原则不必要。(Kasher 1998:204)我们认为这涉及原则与准则间的关系。Grice认为二者是伴随、从属和依存关系,准则更具体。他多次把准则称作原则或公理,原则是“总的超级原则”、“最高原则”,他还提出一个三级模式:会话总原则、准则和会话指令。(Grice 1989:26-28,41,368-371)。Grice认为,说话人有理由遵守原则,不该放弃。对此Kasher评价道,“从理性原则推导会话准则似乎提供了所需的规范”。(Kasher 1987:286-287)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二者的理论共性。如此看来,我们很难找出他质疑合作原则存在的必要性的充足理由。

3 不同的理性观

Kasher与Grice都把理性作为理论前提,却不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下文在讨论二者理性观的基础上,结合语用研究的现状,揭示Kasher替换举动的意图。

3.1 Kasher的理性观及其根源

Kasher坚持理性主体假设,他的理性原则和有效手段原则强调手段的高效低耗性,是典型的工具理性取向。他认为合作原则及准则的关系类似于理性原则及其派生准则的关系,后者表现为抽象指令(1)和细则(2)。

(1) 在实现目标的每一个阶段,按要求去做。在同等条件下,

(2) a. 使实现目标的手段不多不少,不超过或低于要求;

b. 采用已有手段的标准做法实现目标;

c. 在每一个阶段,当决定推进方式时,考虑他人实现目标的手段,优先采用可能有助于他人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这些手段的其他用途②;

d. 优先采用能实现目标的手段,而非那些不确定的手段。

(1)与(2)是间接关系,(2)为细化手段,限制实现目标的手段。二者是与目标和手段相关联的简单理性原则的推论。其中,(1)是这一原则在活动目标应用上的琐碎推论,(2)a与(2)d是不那么琐碎的推论,涉及实现目标的理性手段。作为理性的超级准则,上述指令与Grice各准则挂钩。(Kasher 1977)量准则是超级准则的应用,等同于(2)a。(2)b包含质准则、Searle的习语化准则和风格控制原则。(2)c和(2)d分别对应于关系、方式准则。理性原则与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相关联,是实现目标的行为准则。指令来自理性原则,以实现目标为导向,不牵涉目标共享与合作性。合作也仅是为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的有限合作。可见Kasher不认同会话中共同接受的目标和方向,认为合作原则是错误的,不必要的,会话准则不必以其为中介。(Kasher 1998:187,192)

与Grice不同,Kasher强调手段的最优化和高效低耗性,注重手段与目的间的关系。他的理性思想受Richards(1971)影响,后者体现出理性选择论的痕迹③,理性选择论主张工具理性,是博弈论的体现。(Kasher 1998:197,Attardo 2003)

理性原则适用于一切意向行为。Kasher指出,理性原则迫使说话人充分重视言语行为的消耗。(Kasher 1986:109-110)对于既定目标,在同等条件下,人们会选择最有效、耗费最小的行动来实现,这也会面临一个困境:理性原则的内部张力可能会导致准则间的冲突,具体表现为如何平衡高效与低耗间的反向作用力。若不能给出可供参照的量级来衡量高效和低耗性,理性原则就不完整。他还阐述了理性的相对性,但如何进行效应和消耗的比对,他相信存在一个最大风险的最小化原则(maximin principle)能解决这一问题,却没指明该怎么做。Grice也提到,付出努力要有动因,如表述不清,受损的首先是说话人自己。(Grice 1989:28,42)二人都要求说话人考虑话语的消耗及后果,但没深入探讨如何操作。

3.2 Grice的理性思想

理性假设是会话理论的关键组成之一,在含义推导中发挥重要作用。《逻辑与会话》虽没明确提出理性原则,合作原则底层却蕴涵着这一假设。遵守会话准则会提升(而违反则会削弱)会话的合理性。(Grice 1989:370)说话人不理性,就失去了意向性保证,意义就无从谈起。Kasher坦诚,理性化原则在交际中最具价值的应用就是会话理论。

尽管Grice有这样的表述:“高效传递信息”,“最优化”,尽管Sbisà(2001)认为会话理论中的理性概念与工具理性更紧密,但Grice认为理性与价值之间有着严格而复杂的关联,具有明显的论证活动特征。结合Grice(1991:82-83)的论述,Sbisà把论证理性定义为:必须能证明一个人的举动是正当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能力,且能使这种考虑产生效力。(Sbisà 2006:241)它的关注点不在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是强调理性与论证推理间的关联,即主体要为自己的态度和行动提供理由。Sbisà认为,工具理性和论证理性是共存关系。在她看来Grice觉得前者是后者的次类,至少当涉及对行为的解释和对实践推理的分析时如此。(Sbisà 2006:245)这是因为当主体认为自己的行动是实现某一目标的手段时,二者可以重合。二者的差别体现在三个方面:(1)工具理性不预设自我意识,论证理性则相反;(2)前者与价值无涉,或仅把高效性作为唯一值,因而这种价值是派生的,后者被视为价值本身;(3)前者不能就目标提问,除非这些目标又是实现其他目标的手段。这也是工具理性招致不满的主要原因,论证理性则能应对这一问题。所以她认为,可以大胆地承认在Grice的思想里,甚至是超出他的思想之外,对二者的区分并非多余无益。

真实的情况是Grice的区分比Sbisà更明细。在概括Grice的理性观时,Sbisà忽略了实质理性的成分,没阐明实质理性也是一种论证理性。论证强调主体对决策和行动的辩护,既可为手段辩护,也能为目的的正当、合法性辩护。前者对应于工具理性,后者则是实质理性的职能。Grice在多处表达了实质理性的思想。在谈到抑制意向的无限回溯时,要求避免隐秘的欺骗意图,(Grice 1989:99,302-303)并指出多种程序可以评价可能目标(单个目标和实际或潜在目标体系成员)的适宜性。(Grice 1991:61-62)我们要考虑追求某一目标的后果是否让人向往,是否会影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即把关注目标的适宜性与主体的个人身份联系起来。Grice根据理性是否为其本质属性,把造物主创造的生物体区分为human being和person. (Grice 1991:83-86)二者在看待手段-目的间的关系、对待自我和他人利益冲突时的反应不同。他明确指出,生物体不仅会质疑和应对如何实现某些目标的问题,也能提出并关注其理性能使他实现的目标或结果的可期待性或适宜性,能对目标的价值进行质询。他在讨论真和善的价值时引入了可接受性算子。在实践方面:“!P可接受”当且仅当“!P是善的”为真,即只有当某一举动是好的,采取这一举动在理性上才可接受。他在讨论手段-目的之间关系时也体现出这种思想:主体采取行动,要看手段,还要把目的考虑在内,目的应是主体期许和想望的。(Grice 2001:88,124)Grice不把理性决策论看做对理性的充分研究,理性包含对正当或有效态度和决定的关注。他重视实质理性,这和他的价值思想有关,也不否定工具理性强调的高效低耗性。

3.3 二者的比较

Kasher与Grice都在为会话准则寻求理性根据。不同的是,前者重视工具理性。会话理论虽不排斥追求高效,提及收益与消耗,但更凸显论证理性。语用学者赋予合作的理性是工具理性(Allwood 1976:22,冯光武 2006,Sbisà 2001),较少关注Grice思想中的其他理性类型。陈治安、马军军(2006:263)认为,Kasher的“合作源于理性”的观点与Grice 关于合作原则及准则的论述本质上是一致的。Grice的理性观、目标-方式原则和Kasher的理性化原则、有效手段原则内涵相同:理性以目的为取向,对行为的判断依赖其目的和实现方式。他们虽指出Grice在哲学层面考察理性,Kasher在认知心理学框架下运用理性原则解释交际,但没区分二者理性的类别、内涵以及使用意义。在意向交际范式中,理性体现为交际中的合作,Grice超越工具理性,坚持实质理性诉求,在推理中采用论证理性的方法。

Kasher把内隐于Grice理论的核心理念明示化,却未能涵盖后者包含的哲学关怀。Grice的意义理论需要合作原则支撑,合作是理性的,理性是论证的、实质性的,受价值决定,而Kasher坚持的工具理性不受价值评判因素的制约。所以,Kasher用工具理性原则或有效手段原则取代合作原则的做法不合适,二者的理性观不同,在各自视域下对合作的看法也有差异。若把Grice的实质理性观、价值思想和深层关怀纳入视野,人们会发现合作不仅仅是对日常会话的描写,更是说话人的理性诉求或内在要求,与其身份相关。而在Kasher看来,合作不过是高效传递信息的手段和交际理性的体现,无价值负载。

4 结束语

理性是会话理论的底层预设,Kasher的论述实质上没太多超越Grice的地方,其高明之处在于明确地提出理性化原则(理性主体假设)、理性原则(有效手段原则)和指令。但他主张用理性原则取代合作原则,认为理性化原则更具解释力的做法并不成功。Kasher指出,两种理论的差异体现在含义推导的标准形式上:格莱斯式的推导建立在“没理由认为说话人不遵守准则或合作原则”的假设上,他的推导立足于理性化原则,即在话语语境下,说话人的目的和信念为其行动提供正当性,没理由认为说话人不理性。(Kasher 1998:210)

但Kasher对合作与理性之间关系的探讨深化了我们对合作的认识。他用理性原则取代合作原则,用理性原则派生的超级准则统括会话准则,以理性化原则解释含义,这种尝试指引我们关注合作背后的事情,而不是从纯粹经验的角度验证其是否符合交往实际,并据此评判语用理论体系。从前,很多研究只看到合作和意向,未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理性基础。近年,研究者开始对Grice的语用模式进行整体探讨,理性、价值概念进入语用研究的视野,不限于从纠正角度审视合作原则之对错,研究深度和广度都是对先前探讨的超越。(陈治安 马军军 2006;冯光武 2005,2006,2007;廖美珍 2004;姚晓东 2010;Attardo 2003;Baker 2008;Chapman 2005;Davies 2007;Sbisa 2006)这些探讨沿着Kasher倡导的方向,为我们深度挖掘和重新阐释经典语用学核心问题指引了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Kasher的尝试对合作原则既是反叛,也是间接的拯救,把我们对会话理论的研究引向深入。

注释

①Kasher(1998:209)认为,合作原则未明确合作的本质与“共同接受的目标和方向”的定义,在会话的每一阶段总能识别出谈话目标或方向这一假设太强大,是错误的。他否定了会话的共享目的或方向。若合作仅指一般目的、很弱程度上的合作,虽真实,却无力支撑会话准则。

②Kasher(1998:209)不再坚持这一说法,怀疑这能否从一般的理性原则直接派生,而不借助合作要求。这再次削弱了他对合作原则进行替换的必要性。

③Richards(1971:28-9,43)主张,在同等条件下,选择最有效低耗的手段(有效手段原则),实现尽可能多的目标(主导性原则),采用综合计划确保最大几率地实现最具价值的目标(博彩法则)。在目标不明确或不知如何确保最佳时,不要急于做抉择(延缓法则),若上述原则不适用,选择能较好地保证个人意向的手段。

陈治安 马军军. 论Grice的理性哲学观[J]. 现代外语, 2006(3).

冯光武. 合作必须是原则[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5).

冯光武. 理性才是主旋律——论格赖斯意义理论背后的哲学关怀 [J]. 外语学刊, 2006(4).

冯光武. 格赖斯的意义理论[J]. 外语学刊, 2007(6).

廖美珍. 目的原则与法庭互动话语合作问题研究[J]. 外语学刊, 2004(5).

姚晓东. 合作、理性与价值:Grice意义理论深层次动因探讨[D].北京:北京大学, 2010.

Allwood, J.LinguisticCommunicationasActionandCooperation[M]. Goteborg: University of Goteborg Press, 1976.

Attardo, S. On the Nature of Rationality in (neo-Gricean) Pragmatic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agmatics, 2003 (14).

Baker, J. Rationality without Reasons[J].Mind, 2008 (468).

Chapman, S.PaulGrice:PhilosopherandLinguist[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Davies, B.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Meaning and Rationality[J].JournalofPragmatics, 2007(39).

Grice, P.StudiesintheWayofWords[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Grice, P.TheConceptionofValu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Grice, P. Aspects of Reas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Kasher, A. Conversational Maxims and Rationality[A]. In Kasher (ed.).LanguageinFocus:Foundations,Me-thodsandSystems[C]. Dordrecht: Reidel, 1976/1998.

Kasher, A. What is a Theory of Use[J].JournalofPragmatics, 1977 (1).

Kasher, A. Gricean Inference Revised[J].Philosophica1982(29) /1998.

Kasher, A. Politeness and Rationality[A]. In Johansen & Sonne (eds.).PragmaticsandLinguistics[C]. Odense: Odense University Press, 1986.

Kasher, A. Justification of Speech, Acts and Speech Acts [A]. In Lepore (ed.).NewDirectionsinSemantics[C].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87.

Kasher, A.Pragmatics:CriticalConcepts,Presupposition,Implicature,andIndirectSpeechAct[C]. London: Rutledge, 1998.

Richards, D.ATheoryofReasonsforAction[M]. Oxford: Clarendon, 1971.

Sbisà, M. Intentions From the Other Side[A]. In Cosenza(ed.).PaulGrice’sHeritage[C]. Turnhout: Brepols, 2001.

Sbisà, M. Two Conceptions of Rationality in Grice’s Theory of Implicature[A]. In S. Baccarini & Prijic-Samarzija (eds.).RationalityinBeliefandAction[C]. Rijeka: Filozofski Fakultet u Rijeci, 2006.

Kasher’sRevisiononGrice’sCooperativePrinciple:ARebeloraRescue?

Yao Xiao-do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Kasher insists on replacing Cooperative Principle with Rationality Principle, claiming that Rationalization Principle is more powerful. Comparisons are made to show that Kasherian rationality is instrumental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Gricean one is fundamentally substantial and argumentative.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although unnecessary, Kasher’s effort is a rescue of CP by orienting researchers’ attention to what’s lying behind CP.

Rationalization Principle; Cooperative Principle; Rationality Principle;Principle of Effective Means

*本文系北京林业大学青年科技启动项目“Grice合作思想的深层次挖掘”(2010BLX21)的阶段性成果。

H030

A

1000-0100(2012)02-0105-4

2011-11-26

【责任编辑郑 丹】

猜你喜欢

理性化工具理性会话
QQ和微信会话话轮及话轮转换特点浅析
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结社革命”背后的幽灵:非营利部门的理性化及其成因
基于集群节点间即时拷贝的会话同步技术研究①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论人事管理程序化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