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党史研究和党史教育的几个问题

2012-03-20袁达毅

武陵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党史城乡

袁达毅

(北京行政学院 政治学教研部,北京 100044)

关于党史研究和党史教育的几个问题

袁达毅

(北京行政学院 政治学教研部,北京 100044)

党领导下的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是党史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领域,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有利于借鉴历史经验,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在党史研究中,正确对待党的历史成就和失误,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实事求是,是党史研究应当坚持的党性原则,也是党史研究科学性的基本要求,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是统一的;从史学角度对党史研究进行研究,总结党史研究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深化党史研究,更好地坚持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党史教育是一门科学,要研究和把握党史教育的规律,克服党史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把党史教育和加强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

党史;党史研究;党史教育

一 党的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的研究问题

根据笔者的了解,到目前为止学界在党的城乡基层组织建设研究方面,大多是对当下问题的研究,对策性研究的特点非常突出,而对于历史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尤其是对于党领导下的整个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的研究不多。这不利于总结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

笔者认为,加强党领导下的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研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地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研究。对不同地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进行研究,是准确把握不同时期城乡基层组织建设总体状况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差异较大。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地城乡基层组织建设状况不完全相同,做法和经验也不尽相同。对各地城乡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进行研究,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个时期城乡基层组织建设的全局。到目前为止,在各地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的研究方面,各地党史研究机构和一些地方科研机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总的来看,研究还比较薄弱;在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中,以收集和整理地方基层组织史料为主的史志性内容较多,全面而系统的理论分析较少,学术化程度不高。

2.同一基层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和发展状况研究。同一基层组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组织形态、发展状况、主要任务和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例如,大革命时期的农会建设和建国初期的农会建设有很大的区别;建国初期的村(居)民组织建设与改革开放后的村(居)民组织建设也有很大的区别。这就需要从史学角度,对各种城乡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分别进行研究,把握各种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总结各种城乡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从研究的现状看,一些学者对农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居民委员会和居民小组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总的来看,对各种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在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中,针对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地方的某些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某一基层组织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系统研究不多。

3.不同历史时期城乡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状况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城乡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组织建设和组织发展的整体状况不尽相同。对不同历史时期城乡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状况进行研究,是准确把握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史的基本前提。否则,就很难准确把握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整个脉络。据笔者的了解,到目前为止,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的著述还比较少,这不能不说是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欠缺。

4.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的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党十分重视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并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应当在上述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从理论上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用来指导当前和今后的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因此,对党领导下的整个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进行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但是,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全面系统研究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的学术著述还非常少,迄今为止,除了少量与此相关的学术论文外,还没有检索到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的学术著作,这也是党史研究的一个重大欠缺。

二 如何对待党的历史成就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1]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不能躺在历史成就和过去的辉煌中睡大觉。过去的成就和辉煌是党的骄傲,人民是认可的,也是歌颂的,但只能说明党的过去,不能说明党的现在和未来。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能否长期执政,不是取决于党的历史,而是取决于党在当前和今后能否继续取得让人民满意的成就,能否继续辉煌。

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历史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满怀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对待和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的结果。笔者很赞成中共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的看法,我们需要继承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①。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党只有满怀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对待和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才能继续过去的辉煌,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如何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继承和保持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长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战争年代,党所处的生存环境异常险恶,面对战争这种残酷的选择和淘汰机制,党员和领导干部一刻也不敢脱离群众,因为只有牢记党的宗旨,满怀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对待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才能生存下来,才能赢得选择而不至于被淘汰。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虽然不太平,但时刻面临的你死我活的淘汰机制没有了,生存压力也没有过去那样明显和紧迫。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健全新的淘汰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毛泽东早在1945年就说过,民主是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民主既是一种选择机制,也是一种淘汰机制。只有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通过民主淘汰那些不合格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增强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三 如何对待党在历史上的重大失误问题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会犯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待错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也犯过错误,出现过重大失误。如何看待党在历史上的失误,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正确对待历史成就和重大失误,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宣传党的历史成就,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可以起激励作用;总结党取得成就的历史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指导全党工作;研究分析党遭遇重大失误的教训,对全党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同样有利于党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在对待党的重大失误问题上,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转变思想观念。研究党的重大失误、建立重大失误的纪念设施和举行纪念活动,不是为了给党抹黑,损害党的形象,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尽可能避免出现新的重大失误。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勇于面对党的重大失误,不回避,不护短,恰恰是共产党人光明磊落的表现,这会使党的形象更加光辉,更加伟大。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在党史教育和研究中,有必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行重大失误的个案研究。对于党在历史上出现的重大失误,特别是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出现的重大失误,应当进行个案研究。对重大失误产生的原因、过程和后果进行研究分析,尤其是要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从重大失误中吸取教训。不能把某些重大失误作个结论就搁置起来,留给后人去研究和评判。

2.编写和出版党的重大失误史。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和出版党的重大失误史,作为教育全党的教材,充分利用重大失误的教育价值。

3.对一些重大失误举行纪念活动。党在历史上的重大失误是否值得纪念? 这或许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是持肯定态度的。诚然,党在历史上的重大失误,给党、国家和人民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举办纪念活动,会唤起人们痛苦的记忆,但有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从痛苦的历史中吸取教训,防止历史重演,正如恩格斯所说:“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2]

4.重视资料收集和文物保护,建立纪念设施。在党史资料征集方面,对一些标志重大失误的历史事件,应当加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同时,应当加强文物的征集和保护工作,建立博物馆或纪念碑等纪念设施,用以教育全党。长期以来,我们对一些标志重大失误的历史事件的文物征集和保护不够重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已经消失。例如,“大跃进”时期的土高炉和土高炉炼出来的废钢铁,原来全国各地都有。这是“大跃进”时期非理性不讲科学的产物,有选择地保留一些典型的历史遗迹,有利于后人了解历史,也有利于教育后人。但据笔者所知,除宁夏镇北堡还保留着全国仅有的一座土高炉和当时炼出来的一块废钢铁外,其它地方很难找得到了。又如,“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种小报、传单、语录本、纪念章、雕像、塑像、红卫兵袖章、“五七干校”等,是“文革”时期的“造神运动”、“四大”(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和“无法制”的历史见证。现在,这方面的文物大量散落民间,有意识地征集和保护这些文物,建立“文革”纪念馆,可以增强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干部对“文革”的感性认识,全面了解和认识“文革”这场灾难。可是,这些历史文物的征集和保护也被忽视了。

四 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问题

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是统一的。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实事求是。这与党史研究的科学性是一致的,也是科学性的内在要求,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史研究就无科学性可言。在党史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外,有时候研究人员还要承担很大的政治风险。

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至少要求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全面、客观地对待历史。党的历史,是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走过的路程,是已经发生的、无法改变的历史事实。在党史研究中,对历史事实的描述要尽可能全面、客观,不能因为某种需要只写某个(或某些)人物和某个方面,回避其他人物和其他方面,更不能篡改历史。在我党历史上,特别是“文革”时期,一些人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歪曲和篡改历史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很多人蒙受不白之冤,教训极其深刻。二是全面开放历史档案。历史档案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党的历史的基础,历史档案不全面开放,人们就很难全面了解历史,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尤其是对党史上有争议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就很难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目前,历史档案的开放程度还不是很高,很多史实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是党史研究面临的一个困惑。三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对党史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从史实出发,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因为领导人或领导集体的改变而改变,也不能因为领导人或领导集体的看法的改变而改变,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建国以来,在党的历史问题上,形而上学地对待党史的例子并不少见。某一人物后来犯了错误,他的历史也跟着犯了错误,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被改写甚至被篡改,他在历史上的贡献被抹杀,在报刊媒体和书籍登载的历史(合影)照片中,其影像也被抹去。这种“一好全好,一坏全坏”的政治思维,是典型的形而上学,严重地影响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实,没有人能够做到永远正确,不犯错误,也没有人从来就是坏蛋。人可以由好变坏,也可以由坏变好。对于某个历史人物,不能因为其后来犯了错误或者变质了,就否认其在历史上曾经是好人和在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同样,也不能因为某人在历史上是坏人,做过坏事,就不承认其后来变好的事实和所做的好事。只有从实际出发,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才是客观公正的态度。

五 党史研究史问题

党史研究史②,是对党史研究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已经出版了一些史学史方面的著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张静如、唐曼珍著的《中共党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周一平著的《中共党史史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田子渝、曾成贵主编的《八十年来中共党史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等等。此外,很多学者在研究某些具体问题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这些,对于了解党史研究的历史,开阔视野,深化党史研究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认为,在党史研究史方面,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党史研究史的分期问题。党史研究史是否需要分期?如果需要分期,它与党的历史分期是否一致?分期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党史研究的不同时期,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问题、思想方法、学理方法、技术方法有何区别?等等。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党史学科建设。建国后,在党史学科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很多努力。党史学科建设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党史教学研究机构的设置情况,课程设置情况,研究队伍和人才培养情况,研究项目及经费情况,教材建设情况,等等。从史学的角度研究这些问题,总结学科建设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史学科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3.党史研究的政治化和学术化。这是党史研究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党史研究既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问题,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所谓政治化,是指党史研究与党的工作需要相适应,为党的工作服务的过程。政治化的价值取向是现实政治需要,根据现实需要去选择和解读党史资料,结论是一元的,这就是与现实政治需要相符。所谓学术化,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党史资料,采用一定范式并按照学术规范的要求研究分析党史资料的过程。学术化的价值取向是,搞清历史事实,分析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学术化要求研究方法和分析视角是多元的,结论也是多元的。同一问题,可能会存在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

有的学者认为,党史研究的学术化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979年开始的,“1979年是党史研究学术化进程的起步之年”[3]。对于这一结论,笔者也是赞成的。那么,在此之前,党史研究中是否存在“学术”,笔者认为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学术化”而已。而在“学术化”进程中是否存在“政治”和“政治化”,笔者认为也是存在的。“资政育人”是党史研究的重要目的,在党史研究中,学术和政治不是完全割裂或截然对立的,通常是学术中有政治,政治中有学术。从史学的角度研究党史研究的政治化和学术化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对于总结党史研究的历史经验,推进党史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

4.党史研究方法。党史既是一个专门学科,也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领域。在党史研究中,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诸多学科,都把本学科的研究方法运用于党史中涉及本学科领域的问题的研究。就党史学科本身而言,在研究方法上既有继承,又有借鉴和创新。近几年来,党史研究方法问题开始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他们对党史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反思,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从史学的角度对党史研究的思想方法、学理方法和技术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描述和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研究方法的基本状况及其对党史研究的影响,从研究方法上总结党史研究的经验教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党史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5.党史刊物和党史资料编辑出版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史研究机构逐步增加,研究队伍不断扩大,除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外,县级以上地方党组织几乎都设立了党史研究室(或办公室、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配备了专门人员。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编辑和出版工作逐步加强,在省级地方党委设立的党史研究室中,很多都创办了党史刊物,编辑出版了大量的党史资料;在省级以下地方党委设立的党史研究室中,绝大多数编印了不定期的内部刊物,编辑出版了本地区的党史和党史资料。对党史刊物和党史资料编辑出版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有利于提高党史刊物和党史资料编辑的出版水平,推动党史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6.党史研究中的热点、难点与争论。在党史研究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热点问题是不同的。“文革”期间,党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突破了很多禁区,党史研究的热点问题逐渐多了起来。与此相应的是,难点问题也多了起来。在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研究中,争论是不可避免的。归纳这些争论,主要有两类:史实上的争论和观点上的争论③。对热点、难点和争论的历史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对于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党史教材和著作、党史研究人物、港澳台和外国对党史的研究等,都是党史研究史值得继续关注的问题。

六 党史教育问题

加强党史教育,对于加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对党的认识,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党史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史教育发展很快,党史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出版了很多党史教材读物,制作了很多电视专题片,拍摄了很多影片,修建了很多纪念设施,建立了很多党史教育基地;课堂教育、影视教育、网络视频教育、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各种教育方式并用,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也应当看到,党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效果不是很理想。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把党史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对党史教育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党史教育中的盲目性很大,形式主义严重,“说教多” ,“灌输多”, “答卷多”,“知识竞赛多”,“变相旅游多”,“娱乐搞笑多”,联系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本部门和本人实际的不是很多,真正触动党员干部心灵的少。党史教育的投入很大,实效不是很大。

例如,电影《焦裕禄》上映后,组织到兰考县参观的党员干部难计其数,使当地政府的接待压力大增,严重地影响了当地政府的工作。拍摄影片《焦裕禄》,就是为了通过电影再现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方便党员干部学习。而组织党员干部到兰考参观,就是一种盲目行为。为人民服务,有哪位党员干部不懂?难道看过电影后,还不懂得焦裕禄是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非要到兰考去感受一下才知道?再说,焦裕禄又是到哪里参观考察学习来的?其实,到兰考参观考察,也未必能够感受到什么,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兰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兰考现在的情况与焦裕禄当时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对于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为人民服务,不是会与不会、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与不愿、想与不想的问题。只要自己想为人民服务,愿为人民服务,平台不是问题,能力不是问题,方式方法也不是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一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单位为了加强党史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旅游景点参观考察,结果把党史教育搞成了红色旅游。出发点虽然很好,但效果未必很好。参观考察活动由单位组织,参观考察经费由单位支出,参观考察路线由单位选定,参观考察过程有专人服务,在参观考察过程中,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美味佳肴,购买土特产,可谓“寓教于乐”,“寓教于享受”。这样的教育活动绝大多数人乐意参加,而实际效果如何,恐怕很少有人关心。

长期以来,我们把党史教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教学之中,把它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和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很多学生学习党史兴趣不浓,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学,党史教育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是党史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党史教育中,要增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必须增强他们对党员和党组织的兴趣。这就需要加强党的建设,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按照党章的要求,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唯有如此,才能使他们对党产生正确的认识,进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去学习和了解党的历史,并怀着正确的目的加入党组织。因为人们对党的认识,首先是基于他们所经历的经验事实,而不是历史和理论。他们身边的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组织好,他们就认为党好。有位农村党支部书记曾这样说:“村民群众认可了村里的党员和党支部,也就等于认可了党中央。”这句话很朴实,也讲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掌握了大量的宣传机器,骂共产党人是“共匪”。可是,人民群众就是不相信,就是要拥护和支持共产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民群众不会只听国民党怎么说,还要看共产党怎么做,尤其是身边的党组织和党员怎么做,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去判断共产党人是不是“共匪”。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通过自己的言行证明了共产党不是“共匪”,而是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政党,用行动和事实戳穿了国民党的谎言!

历史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党史教育的效果与党的建设紧密相连,党史教育必须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增强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对于广大青年学生、群众来说,党史课程教育很重要,有助于青年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使青年学生从身边的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身上感受到党的先进性。否则,学校课程教育就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即使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也很容易被学生家庭或学生本人经历或者接触到的不良现象毁掉。如果不良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地区或者个别单位、个别领导干部和个别党员身上,也并不可怕,因为在党的历史上,个别不良现象总是存在的,个别不良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十分有限,也很容易消除。但是,如果不良现象普遍出现,形成了风气,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其不良影响也会很大,而且很难消除,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对党的认识和对党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学校怎么教育,媒体如何宣传,都不会取得多少实际效果。

注释:

①王长江教授在北京市委党校举办的“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②这里之所以不用“学术史”这个概念,是因为党史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史研究基本上是一个政治问题。

③就史实争论而言,由于档案材料的丢失,或者档案材料中对历史事件的记载不够全面具体,特别是战争年代由于党所处的环境十分复杂,很多档案材料没有保存下来,而在一些保存下来的历史档案中,由于当时没有或者来不及作较为全面具体的记载,因此,有些史实需要考证和认定。在考证和认定史实问题上,会引起争论。就观点争论而言,即使在史实基本清楚的情况下,由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引起争论。

[1]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31-3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2.

[3]吴志军.一九七九年:中共党史研究学术化进程的起步[J].中共党史研究,2010(4):94.

(责任编辑:张群喜)

SeveralMattersofPartyHistoryResearchandPartyHistoryEducation

YUANDa-yi

(Politics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Beij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Beijing 100044, China)

History of urban and rural grass-root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neglected in Party history research. Studying it deeply is beneficial to learning from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urban and rural grass-root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research of Party history, dealing with Party’s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nd mistakes in a right way can give us lessons, improve Party’s construction and consolidate Party's status; seeking truth from the fact is the principle in Party history research and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scientific Party history research; Studying Party history research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y and concluding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Party history research can deepen Party history research.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s a science. We should study and understand the law of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abandon formalism in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combine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and Party construction, make full use of Party organization’s leading role and Party cadres’and members’pioneering role to improve effect of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Party history; Party history research;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D23

A

1674-9014(2012)01-0036-06

2011-12-17

袁达毅,男,湖北通山人,北京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政治制度。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党史城乡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