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英国第三次议会改革论析
2012-03-20李富森
李富森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武汉430079)
1884年英国第三次议会改革论析
李富森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武汉430079)
第二次议会改革之后,英国广大城市下层工人和全部农业工人仍未获得选举权,议席分配仍然不公,选举存在着大量腐败行为,两大政党争夺统治权的斗争也在加剧,国内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在此背景下,1884年英国通过了两个文件,进行第三次议会改革。这次议会改革虽然没有最终完成,存在一些缺陷,但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还促进了英国近代资产阶级两党制度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基本形成,资产阶级民主也有了实质性的扩大。
1884年;英国;第三次议会改革
英国议会是世界上的“议会之母”,英国议会制度有一个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英国走了改良道路,除了宪章运动中几次不多的流血事件外,几乎没有经过腥风血雨的阶级斗争和激烈的暴力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开展之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加,强烈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为此,1832年英国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贵族保守势力遭到削弱,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被排斥于选举权之外。1867年,英国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调整议席分配,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第二次议会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了选举权,但广大城市下层工人和全部农业工人仍未获得选举权,还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公和选举腐败行为。因此,1884年英国又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考察这次议会改革的成因、过程及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英国议会制发展道路及其本质的认识。
一
经过1867年的第二次议会改革,英国的“衰败选区”基本上被消灭,选举权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者和工人中的上层都获得了选举权,英国议会制度的民主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但贿赂和挟制选民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下层工人和全部农业工人仍然没有赢得选举权,议席分配和选区划分仍不合理,议会选举制度的民主化改革没有完成,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形势的变化,1884年英国又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究其动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广大城市下层工人和全部农业工人仍未获得选举权,议席分配仍然不公。第二次议会改革后,虽然选举权有所扩大,但仍大量存在议席分配和选区划分不合理现象。在大约2500万英国人口中,选民不及10%。即使成年选民也仅占1/7左右。在各地选民资格上存在着很大差别。新增加的选民主要倾向于城市选区,尤其是工业城市。议席分配方面仍然不够合理,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的议席较为集中,而农村地区的议席远少于城市地区。在1200多万居民的城市地区拥有281个议席,1368.9多万人的各郡居民却仅有170个议席。如不足3000居民的波塔林顿选区,只有140个选民,而利物浦50万人口,选民却超过6万,但二者议席同等。蒂弗顿选区只有1万人,却和有47.7万人的马里尔本选区一样拥有2个议席,2.2万人口的罗特兰选区同40.3万人口的兰开夏东南部选区拥有同样的议席。[1]339全国约有70个选区居民人数不到1万人。
其次,选举中的腐败行为仍大量存在。为消除腐败和胁迫选民现象,多年来不少人倡议推行秘密投票制,均遭到统治阶级上层的阻挠。1852、1853年议会两次通过议案,认定贿选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但因缺乏相应措施而未见成效。1872年,议会通过格莱斯顿政府提出的《秘密投票法案》,各投票点开始实行无记名投票法,选举中腐败现象明显减少,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选举中还存在费用过于高昂的现象。1868年,在布拉德福德独立自由选举中,仅租用公共住房方面的费用就高达7212英镑。福斯特和爱德华·迈尔两人租用127 套房间,共花去 3397 英镑。[2]48竞选中贿赂现象司空见惯,1880年的大选被人们戏谑为自由党和保守党“钱袋”的竞选。自由党雇佣了870名游说劝导人员,保守党则雇佣了998名宣传鼓动员,两党每天支出5—7先令(每人)的津贴打发这些人员。在第五选区的817名选民中,有560名接受了贿赂。第六选区情况更糟,605名选民中有400名公开表示如果得不到贿赂金他们便不去投票。[1]345人们对1880年选举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极为不满。同时在乡村,地主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农业工人仍未获得选举权。议会制度民主改革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消除选举活动中的种种弊端,就成为第三次议会改革的主要任务。
再次,两大政党争夺统治权斗争的加剧也迫使议会进行改革。随着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曾在19世纪中期以后长期执政的英国自由党实力和影响逐渐削弱。以约瑟夫·张伯伦为首的自由党激进派在全国各地活动,频频召开会议,呼吁继续改革以实现男子普选权。而保守党也进行了组织更新,加强竞选活动以争取民心。自由党激进派和保守党构成的双重压力迫使格莱斯顿政府考虑推行新的议会改革,以改变自由党政府的不利局面。
最后,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也是推动议会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19世纪70年代末,英国再次发生经济危机,造成大量工人失业,而资本家借机压低工资,阶级矛盾趋于激化。1879年美国亨利·乔治出版《进步与贫困》,主张征收高额地税,实行土地公有以消除土地垄断和社会分配不公,这种主张在英国群众,尤其是在工人运动活动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与此同时,法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开始建立,积极开展活动,也刺激了英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1881年,伦敦激进派俱乐部工人联合自由党左翼人士建立社会民主同盟,揭露本国政府的腐败和反动行径,宣传国有化,在群众中颇有市场。1880—1885年间,英国再次爆发严重经济危机,工人失业率剧增,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此时,格莱斯顿政府的对外政策不断遭到失败。1879年达维特回到爱尔兰,组织“土地同盟”,爱尔兰自治运动再掀高潮。为缓和局势,格莱斯顿内阁提出《补偿骚动损失法案》,但遭到上院否决。1881年3月,格莱斯顿政府通过《强制条例》,授权爱尔兰总督可以随时逮捕不法人员,但也未获议会通过。同时,英国在东北非洲的殖民政策屡屡受挫。埃及爆发了阿拉比领导的大规模的抗英战争,苏丹马赫迪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英大起义,致使格莱斯顿自由党政府陷入焦头烂额、内外交困的境地。第三次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19世纪80年代初,第三次议会改革时机逐渐成熟,基本上没遇到太大的阻力。选举制度的进一步民主化已是大势所趋,两党对改革都无多大异议。格莱斯顿内阁为解决爱尔兰问题,也急于实行内政改革。于是,格莱斯顿在第二任期内阁考虑准备进行第三次议会改革。
二
实际上,在1883年内阁就通过了一个《取缔选举舞弊法》,揭开了第三次议会改革的序幕。
从1832年起的第一次议会改革到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虽然为民主的扩大奠定了基础,但缺乏具体的措施来贯彻执行,一些豪强仍能操纵选举,收买选票,这种情况下的选举很难保证反映民众的意志。1872年议会通过的《秘密投票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普遍存在的选举舞弊行为,但并未消除选举中的腐败现象。而1868、1874、1880年选举中的腐败和高额费用直接导致1883年议会通过了《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3]12,该法案规定选举费用的最高限额与使用范围,并由一名合法的选举工作人员监督选举费用的使用,及时向政府报告全部账目。还详细列举了各种腐败和非法行为,禁止采取贿赂、款待、威胁以及冒名顶替等不正当手段,规定候选人不得收买选民,如请选民吃喝或给以物质报酬,也不得强制选民投票,严格限制竞选活动经费,甚至对接送选民机动车辆的数量也作了一定限制。违者以罚款、监禁、剥夺政治权力7年等不同方式进行惩处。该法令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选举各项费用作了规定,打击了各种贿赂和舞弊现象,使竞选活动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前仅靠贿赂选民转变为凭宣传和纲领优势以争取选民,选举事务也开始趋于职业化。1883年法案虽然不可能杜绝选举中的各种腐败现象,但选举中的公开舞弊行为得到极大遏制。然而同时该法令还规定了所谓“合理费用”,以支付监票人的报酬、竞选宣传和公共集会的开支,这为选举变相舞弊提供了方便。尽管如此,此令颁布后,议会选举中的腐败现象明显开始减少。1880年大选中,全国候选人共支出“必要”选举费用1736781镑,1885年下降为1026645 镑,1900 年仅为 777429 镑。[4]342尽管还存在以变相和隐蔽方式舞弊的现象,但与过去英国议会选举及当时美国总统选举比较来说,已经进步不小。
《取缔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法》通过后不久,格莱斯顿内阁提出《人民代表法》议案,1884年12月6日获得议院通过。它规定,在1867年选举法的基础上,选举权进一步扩大。在投票登记前一年拥有房屋并纳税的房主,一年交纳房租10镑以上,居住期达一年以上的寄宿人,以及拥有的土地或租佃的土地年产值为10镑以上者都有选举权。这项法案将选举权扩大到乡村和城市所有的房主与寄宿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相同,英国的选民从原来的250万人扩大到450万人,总数增加了一倍。然而,跟父母生活、没有单独成家立业的男子和家庭佣人以及全部妇女仍然没有选举权。
1884年选举法案通过后,接着应该出台一个相应的重新分配议会席位的法案,以便严格依照各区人口情况来分配议席。但这一提案却遭到了上院的阻挠,最后由于维多利亚女王出面协调,问题才算解决。1885年1月,议会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它取消了人口不足1.5万人的72个城市单独选派议员的权利,将其并入所属各郡;人口在1.5万到5万人之间的36个城市取消1个议席,按照每5.4万人分配1个席位的标准,将全国划分为617个选区,除22个城市和牛津、剑桥两个大学选区仍保持2个议席外,其余选区均实行单一选区制,即1个选区只选1名代表。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各郡新增13个双议席选区和66个单议席选区,同时将这两处的另外36个双议席选区变为单议席选区,取消马科斯菲尔德与桑地维齐两个双议席选区,在苏格兰新增两个单议席选区,在爱尔兰新增22个单议席选区,并将爱尔兰3个双议席选区变为单议席选区。[5]61为了便于推进改革,议会新增了12个议席,议员总额由658人增为670人,其中爱尔兰103席、苏格兰72席、英格兰与威尔士共495席。
三
1884年议会改革使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其中乡村各郡的选民增加162%,1885年选民总数达到570.8万人。这次议会改革使乡村的农业工人都获得了选举权。自此,工业中心和人口繁盛的区域在代议制度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这是英国历史上发生的最伟大的变革之一。改革后的选区使古老双议员选邑和双议员郡的选举制度日落西山,风光不再,只有几个旧的双议员选区勉强持续到1948年,绝大多数选区都被重新划分。它迫使整个选举组织重新洗牌,另起炉灶,两党组织机构也不得不考虑在新选区中重新创设新的协会和办事机关,寻找新候选人协助政府编制新的登记册等等。具体说来,这次议会改革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三次议会改革后,各选区重新按人口比例进行划分,1个选区只设置1位议员。议会取消了议员的财产限制,实行议员带薪制,因此,一般工人也可参加竞选议员,打破了贵族垄断议会的局面,虽然贵族家族仍然在政府中发挥传统的影响,但民主的原则已经剥下“特权阶层”神圣的画皮,夺取了全面胜利,选举成了“全民的”事情。经过3次议会改革,资产阶级民主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扩大。[6]169此后,民主化改革方兴未艾,乘胜长驱,1915年议会通过法案,赋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1928年,又规定妇女选举权年龄降到21岁。至此,英国全体成年公民都取得了选举权。
第二,议会改革还促进了英国近代资产阶级两党制度的形成。实际上,到此时改革已经成为司空见惯、极其自然的事了,各个政党都主动提出改革方案,以争取更多的选民,从而真正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围绕选票进行的政党竞争。议会改革之后,两大政党开始建立并进一步完善全国性组织机构。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保守党将全国划分为110个区域,每区一个分会,分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还设有隶属于中央委员会的区常务委员会。这样,保守党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组织网络。而且经过这次议会改革,贵族地主主宰政坛的局面基本上宣告结束,资产阶级在政治上逐渐取得优势地位。由于城市工人和农业工人获取了选举权,这直接影响到两党之间的关系,保守党和自由党两党为了争取选票,不得不开展一些活动以满足选民的要求。
第三,议会改革还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基本形成。与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和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相比,第三次议会改革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自由主义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政府表现出了一定的主动精神。从1832年到1884年,英国本着渐进改革精神,逐步扩大选举权,调整议席分配,渐趋公平合理,贵族寡头控制议席和垄断国家政治权力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国家政治生活日益公开化和民主化[7]169,英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基本形成。政治民主的扩大既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意愿,也为工人参政开了方便之门,促进了工人政党的产生。同时也促使英国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先后获得选举权,下院议员的阶级构成发生了根本变化。在1832年之前,在下院占绝大多数的一直是地主阶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屈指可数。1865年,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约占下院的56%,超过了约占44%的地主阶级代表,到1900年,工商业资产阶级代表达77%,下院的地主阶级代表降为23%,资产阶级终于战胜地主阶级开始主宰下院。1884年议会改革,为这种权力格局的转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石。经过几次议会改革的冲击,贵族的特权逐渐被剥夺殆尽,更不用说贵族可以依靠金钱收买选民以控制议席了。下院和内阁成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土地贵族的比例大幅下降。1900年,下院中的土地贵族议员已不到30名,内阁成员中的比例也降到30%左右。[8]238议会改革还进一步扩大了下院的社会基础,下院议席总数增加到670席,上院的势力一落千丈。同时,议会改革之后,王权进一步削弱,议会至上和责任内阁制原则更加趋于完善。
综上所述,英国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上完成了议会改革的任务,虽然它还存在一些明显缺陷,诸如选举名册编制尚不完备、登记手续复杂、居住还有期限条件、赋税方面有限制(需完税以后才给选举权)以及妇女没有选举权等问题,但从当时英国3000多万总人口中近500万成年男子都拥有选举权来看,大部分家庭都分享有一定的政治民主。同时我们还要看到,1884年选举法案理论上为男子普选提供了可能,但只有60%的成年男子在选举中参加登记,大约10%—20%的男子没有资格参选,而30%的由于复杂的登记程序和最近住址的改变而被排除在外。[9]455妇女和劳动人民的下层仍然没有争取到选举权,贵族控制的上院还拥有很大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仍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因此议会改革还没有最终完成。
[1]沈汉,刘新成.英国议会政治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Malcolm Pearce,Geoffrey Stewart.British Political History,1867—2001:Democracy and Decline[M].New York:Routledge,2002.
[3] Martin Pugh.The Making of Modern British Politics,1867—1945[M].New York:John Wiley& Sons,2002.
[4]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Chris Cook,John Stevenson.The Longman Handbook of Modern British History 1714—1980[M].London:Longman,1996.
[6]王章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7]程汉大.文化传统政治变革:英国议会制度(上)[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8]刘成,刘金源,吴庆宏.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9]Norman McCord,Bill Purdue,A.William Purdue.British History 1815—1914[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责任编辑 朱正平】
On British Third Parliamentary Reform in 1884
LI Fu-se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fter the second parliamentary reform,In the UK,the majority of the urban underclass of workers and agricultural workers had not yet gained the right to vote,the distribution of seats was still unfair,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acts of corruption in the election,the struggle that competed for the right to rule of the two political parties had intensified and domestic social contradictions further became acute.In this context,British carried out the Third of Parliamentary Reform with two files in 1884.Although it had not completed finally,there were some defects in this parliamentary reform.With basic realization of the universal suffrage of the adult male,promotion of basic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bourgeois two-party system and the bourgeois parliamentary democracy,bourgeois democracy had also been a substantial expansion.
the year 1884;Britain;Third Parliamentary Reform
K561
A
1009—5128(2012)09—0103—04
2012—02—24
李富森(1970—),男,河南郑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欧洲近现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