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阴葬俗探略

2012-03-20蔡静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华阴烧纸龟兹

蔡静波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华阴葬俗探略

蔡静波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华阴地处关中平原东部,位于华山脚下,谓为华夏民族之根。由于位置与交通的原因,其民俗既有传承,亦有创新。其葬俗的议程及其趋于简化的倾向,既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又体现了以生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

华阴;民俗;葬俗

和“生”一样,“死”也是人生大事。而葬礼既是对死者的一种追悼、一种尊重,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一种教育。

按照《华阴县志》记载,老人去世后,先要烧“倒头纸”。“然后将遗体移于灵堂,给死者脚前点油灯,并置白烛和祭品于灵堂。亲朋邻里前来吊丧,孝子参与陪吊。……晚上孝子‘守灵’。第二天晚上‘接灵’,请四口、六口或八口多达十口‘龟兹’(唢呐吹奏者)彻夜奏乐,是为丧事高潮。第三天上午发丧。瞻仰遗容后封棺。棺木置于‘龙杠’(一种特制的有龙头龙尾的抬棺木的械具)上,孝男孝女持柳棍(俗称‘孝棍’)边走边哭。乐人开道,友邻设祭于路。拜祭后送亡人于墓地。棺木入穴后,孝子叩头致谢。男将孝布由前扎变为后扎,女将孝布盘于头上。家中设宴招待帮忙的乡邻与来宾。”而且“葬后三天内,黄昏于墓地祭奠。一晚酒,二晚茶,三晚饭,俗称‘打怕怕’。从死亡之日起七天烧纸一次。逢七插旗,逢八则插幡,‘七尽’较为隆重。”[1]739

上述记载似乎已很详尽,但其实还是大概。因为是志书,作者与编者自然都惜墨如金。其实,民间的葬礼是有很多讲究的。具体有:

烧倒头纸。就是人去世后,家人给死者简单梳洗后,并给穿老衣,然后将其停放在设置的灵堂床板上,这时,所有孝子或亲人即在灵堂前下跪、烧纸、哭祭。

成立治丧委员会。倒头纸烧过后,若是白天,即通知村上干部来家商议治丧事宜,包括确定埋葬日期、估计亲朋数量、饮食标准、人员安排(事头、礼房、打墓的、搭棚的、叫龟兹的、借送桌子板凳的、买菜的、做菜的、蒸馍的、烧火的、端盘的、担水的、洗碗的、迎馒头的、拜路祭的、招呼客人的、机动人员等)。

报丧。在埋葬日期确定后,即首先安排熟悉人员到主人亲戚家通知丧葬情况,包括下葬日期,此谓之“报丧”。

守孝。丧事主人家在灵堂前,昼夜须有孝子守护,一是陪人祭吊;二是防止猫、狗同入惊尸。

迎馒头。埋人前一天的傍晚,主要亲戚会携带自己蒸的馒头、纸幡等祭品陆续前来。这时一般都会被治丧委员会事先安排在村口察看消息的人挡住,同时报告给专门负责迎馒头的人员。迎馒头的人员即会安排两个人抬着一个条桌、带着龟兹、让孝子跟着,吹吹打打来到村口,把被挡住的客人携带的祭品接放到桌之上,同时会向被迎的亲戚索要迎馒头的钱。为此双方会讨价还价一番,但都适可而止,不会过分。迎馒头的钱一半归龟兹,一半收为花乎钱。

出纸。亦称出门牌。就是在接灵前,由礼房负责文案的先生将孝子按辈分、远近用毛笔抄写在白纸上,贴在门板上,由孝子扛出去摆在村道予以公布。门牌的写法有讲究,现抄录一份如下(内容当从右往左、从上往下写):

讣 告

不孝男╳╳╳罪孽深重祸灭期延

╳府╳公╳╳(若为女人,当写:儒人╳氏)生

于╳╳年农历╳月╳日,╳公(╳氏﹚╳╳年

╳月身患疾病,经多方医治无效,于╳╳年农历╳月╳日╳时不幸与世长辞,享年(终年)╳╳岁。╳╳一生的优点及功绩(此处略)。经亲友和治丧委员会协商定于╳╳年农历╳月╳日╳时安葬于村╳方位╳地,望亲友及生前友好届时祭奠,并在家设宴招待其亲友。

孤子╳╳╳率孙╳╳╳重孙╳╳╳

╳╳╳ ╳╳╳

╳╳╳ ╳╳╳

服期侄╳╳╳侄孙╳╳╳重侄孙╳╳╳

╳╳╳ ╳╳╳ ╳╳╳

╳╳╳ ╳╳╳ ╳╳╳

公元╳╳╳╳年╳月╳日

(注:1.“讣告”亦称“讣闻”。2.若“死者”为父亲,儿子写成“孤子”;若“死者”为母亲,儿子则写成“孤哀子”。3.“孤子”为谦称,若为兄弟几人,按长幼顺序列写。还有亲生与养子的区别,一般应按长幼排列,有时亲子会坚持把自己写在第一,若亲子年长当然可以;但往往都是养子年长,若将亲子写在第一,则会引起矛盾;这时要征求亲友或村民意见,把孝者写在第一)

接灵。接灵仪式是在埋人的前一天晚上举行。接灵就是迎接逝去亲人的魂灵。魂灵由孝子前往迎接。孝子携带纸幡和烧纸在接灵前即已出发,先到祖坟,再到新坟,依次烧纸祭奠,然后返回村口。具体接灵仪式是在迎完所有主要亲戚的馒头和出纸之后进行。接灵前的准备:事头根据要抬出祭品的数量安排抬桌子人员,几乎所有帮忙的人都要参加,两人抬一个桌子,桌子按前后顺序排列,第一个桌子上摆的是死者遗像和牌位,第二个桌子上摆的是主家的祭品,第三个桌子往后分别摆放主要亲戚的祭品(馒头等),有多少主要亲戚抬多少桌子。接灵时接灵的队伍朝向新坟所在的村道口。接灵一般进行一两个小时,接灵就是等待接灵前已出发迎接先人魂灵的孝子归来。在等待、接灵的过程中,司仪主持孝子和主要亲戚在遗像前轮流烧纸、磕头、哭祭,龟兹则始终伴奏。有时因为时间太长,还会应亲友之邀,安排龟兹唱戏。待孝子从坟里祭奠归来,在接灵队伍前头烧纸祭奠完毕,接灵队伍返回,接灵仪式结束。

入殓。接灵结束后,晚上进行的最后一道工作就是入殓。入殓前后,孝子和主要亲戚都会烧纸哭祭。入殓一般由村中专门人员负责把死者遗体放入棺材内,家属配合。棺材底部一般要垫一层炉灰,防止尸体渗血;没有炉灰,也有垫木屑的,但木屑易生虫子。然后垫纸、铺褥子、床单,再放尸体;尸体周围要垫实,不致来回晃动。一般的讲究是:死人的脚要踩实,即双脚顶住棺板底挡,但头不能顶住棺板大头挡板;另外,原来在停放期间系绑死人双脚的红绳子在入殓时要解掉,不能再绑。还有,传统上给死人嘴里放的玉石或钱币,现在已改为适量茶叶。

迎棺罩。现今为迎龙杠。棺罩就是用竹子绑成一个长方形的框子,上面罩一个床单状的东西,迎前由帮忙的人放在村里祠堂门口,出殡前在龟兹的吹奏下,男孝子先到村口拿取柳木棍,然后到祠堂门口,共同将棺罩举顶在头上,哭着迎回到自家门口,准备出殡时要将其盖在棺材上。现在棺罩已演变为龙杠,但亦要迎回待用。

扫墓。就是出殡前,先由女孝子到坟头哭祭,并给打墓的人发送红包。这里往往也是讨价还价,但都适可而止。打墓人最后要给女孝子抱一包土,让其带回,以便在圆墓时填到墓堆上。扫墓归来,方可出殡。

出殡。出殡是丧葬的主要事项。事头事先要充分考虑,首先要安排抬重的(即抬棺材的)人;如果坟地远,抬重的人得安排几组人轮换。同时安排摆路祭的人。还要安排人在村里招呼、组织拿铁锨填土的人。出殡时,事头喊一声:“起丧了!”龟兹开始吹奏,抬重的人就位抬棺,孝子中长子抱神重(即写着死者姓名的牌位);次子抱遗像;舅家人提纸盆(若死者为女性,则由娘家人提纸盆)。其余孝子则一律紧随棺材之后哭送。

路祭。就是棺材在从家里抬往坟地的途中,一般是在村外空旷的场地上,举行的一场大型祭奠活动。祭奠时,棺材放在旁边,而将死者遗像和牌位放在祭场正中位置的桌子上,祭桌前面按照当地习俗摆放一、三、五或七张桌子。摆一张桌子的,叫“一节祭”;摆三张桌子的,叫“三节祭”;摆五张桌子的,叫“五节祭”;摆七张桌子的,叫“七节祭”。桌子越少,祭奠程序越简单;桌子越多,祭奠程序越复杂。每个桌子上都点上香,在龟兹的伴奏下,先由司仪进行示范祭奠,然后是孝子、亲戚,按远近分组进行祭奠。除了主祭桌前要点香、作揖、磕头外,其余每张桌子前都要点香、作揖,只是不磕头。但走桌子的顺序很讲究,走错了会给众人留下笑话。有人为了不出错,会暗地里给龟兹出钱,让龟兹吹奏时在前面给自己示意路线。待所有孝子、亲戚祭奠完毕,司仪宣布路祭结束。然后又抬棺启程往坟地送。路祭,有些地方已改为追悼会。

下葬。棺材抬到坟地,即行下葬。下葬时,孝子要先下到墓坑清理,亲自清扫墓穴;然后由众人将棺材推移到墓坑口,再用绳索将棺材系住,慢慢吊放到墓坑底,再慢慢将棺材推到墓穴里。最后是封口、填土。下葬时,为了聚拢人力,往往会有亲戚出钱让龟兹在旁边唱几折戏。

打怕怕。就是孝子在包括埋葬当天的连续三个晚上,要去坟地给已故亲人烧纸、祭酒,俗称打怕怕。意为亲人刚去世,在阴间跟生鬼们不熟悉,要由孝子去烧纸,为已故亲人打理关系。

七祭。亲人去世后,每七天为一忌日,共七期,四十九天。忌日的日期是在埋葬的当日下午,即由礼房文案先生为之算出并写好,谓之“期单”,交给主人贴在墙上。期单的写法一般有固定的格式。每个忌日晚上,家里要摆供品,祭奠故人,孝子要到坟里烧纸。其中三七、五七最隆重,不但晚上要祭,白天也要到坟里去烧纸,主要亲属参加。

百日。亲人去世后第一百天,家里还要举行一次祭奠,形式同三七五七忌日,主要亲属参加。注意:这一天去坟祭,要将埋葬那天留在灵堂前的花圈或其他祭物一并拿到坟地烧掉。

头周年。亲人去世后一年,家里要举行一次祭奠,形式同三七五七忌日,主要亲属参加。

二周年。亲人去世后两年,家里还要举行一次祭奠,形式同头周年。

过三年。亲人去世后三年,家里要举行一次祭奠。此次祭奠活动一般比较隆重。除了先一天晚上在家里设祭、孝子到坟里烧纸外,第二天所有亲戚还要到坟里祭奠。家庭经济条件好些的,还要请龟兹唱戏。

除此之外,在华阴,正常的人年老寿终,遗体一般停放三天。若是年轻人不幸早逝,一般就停放两天,即行下葬,也不举乐。

最后,还要提及的是,有丧事的家庭,三年内过年不能贴红纸对联而以黄纸对联代之。

总之,华阴地处八百里秦川东部华山脚下,被谓为“华夏民族之根”,其葬俗反映了中华民族崇尚慎终追远、以孝为本的传统美德。又因为其地处东西交通要道,故而学习、创新的内容诸如尸体停放时间短、葬礼程序简易等也相对较多,体现了以生人为本的社会价值。

[1]华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华阴县志[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贺 晴】

Exploration of Huayin Burial Customs

CAI Jing-bo
(School of Humanitie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Huayi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Guanzhong Plain,and at the foot of Huashan,which is the root of the Chinese nation.Due to the lo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its folklore exist both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The agenda of the burial customs and its tendency to simplify not only embodies the respect for tradition,but also reflects the people-oriented social values.

Huayin;folklore;burial custom

J617

A

1009—5128(2012)09—0041—03

2012—05—17

渭南师范学院秦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QDZD1108)

蔡静波(1957—),男,陕西华阴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唐宋文学及民俗研究。

猜你喜欢

华阴烧纸龟兹
龟兹乐舞
三部龟兹乐考辨
浅析华阴老腔在新时代的发展与传承
烧纸变钱
纸钱炉
龟兹古乐
华阴老腔的音乐形态及传承与发展研究
送钱
华阴党建引领助脱贫
基于网络语言文本分析的全域旅游发展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