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适合高职高专的“针灸医籍选读”教学法

2012-03-19辛铭金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医籍文选针灸

辛铭金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莱阳 265200)

近几年,针灸教研室不断进行针灸课程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高专的针灸课程教学法,对“针灸医籍选读”的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我们对省内外医疗机构进行了广泛地市场调研,院校合作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二次开发,根据针灸推拿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工作应具备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序化、重构教学内容,将“针灸医籍选读”的知识模式转变为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的行动体系。新的教学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为了完成针灸推拿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而学习,并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

1 针灸理论课程的实践化设计

1.1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为实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我们以针灸推拿及其相关专业岗位群工作过程为主线,对传统的“针灸医籍选读”课程进行了改造,以来自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与学习情境,开发出了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的针灸医籍选读课程,突出了课程的职业性特点。

1.2 “教”“学”“做”有机结合

我们将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任务导向式”教学,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完成针灸推拿(以下简称“针推”)的临床诊疗工作,并在解决临床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引入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掌握针推的操作方法和技能,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学习知识,从而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

1.3 高度仿真并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

结合“针灸医籍选读”中的病例内容,在针推康复实训中心提供仿真的医院工作环境及患者模型、真实的针推工作任务,为学生创造了逼真的职业情境,有效实现了针灸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在课堂上学的、做的,就是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所面对的。

1.4 真实的临床工作环境

授课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这样,利用既上课又临床的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医院或选取与“针灸医籍选读”内容相关的典型患者到实训室,面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作出诊断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以真实的工作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 结合针灸医籍内容变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保证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实现。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灸教研室特别重视教学研究,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及师生交流活动,并在课程教学中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除了基本教学方法外,还应注重以下教学方法的运用。

2.1 项目教学法

围绕“针灸医籍选读”的基本内容,制订针灸医籍选读高职高专教学特色的教学项目。我们将“针灸医籍选读”分为3个项目,即医经选、医论选、针灸歌赋选。每个项目又有以下3个子项目,即学术思想、文选、结合文选的具体针灸操作。这样就突出了项目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2.2 与临床结合的讲授法

讲授以串讲为主,冷僻、深奥难懂的字、词、句要重点讲明、讲清。讲授应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处理好“医理为主、文理为辅”的关系。让学生重点记住文选中的经典名句,用于指导临床针灸。如通过讲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使学生掌握“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这一理论,这是历代针灸医家所遵循的针灸原则,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用价值。组织学生结合病例认真讨论,体会临床指导意义。

2.3 演示说明法

“针灸医籍选读”中的许多文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结合文选中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进行演示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例如授课时,结合操作需要将文选内容进行调整,演示说明。如将《难经·七十八难》中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与《灵枢·小针解》篇中有关进针法的描述:“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结合演示,使学生既掌握了医理,又学会了针灸操作。

2.4 讲授、实训结合法

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医学院校教育的薄弱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应该建立临床技能训练的实训室,利用模拟技术创设出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场景,采用理性化和人性化的医学模拟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临床操作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以上方法为学生模拟出了医院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置身于医疗场所的真实情境中,从而保证了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例如歌赋选中,窦汉卿《针经指南》中的《标幽赋》为名篇,对其中“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及“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等论述,让学生结合文义,两人一组互相实训,体会文义,体会画经定穴、揣穴、进针、感针等,教师则应巡回进行指导。

2.5 角色扮演法

“针灸医籍选读”中的许多文选,涉及到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如《灵枢·杂病》、《灵枢·口问》、《素问·奇病论》等。结合文选,让学生扮演患者。据《素问·奇病论》中“有病口苦,取阳陵泉……数谋虑不决,故胆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让部分学生扮演“胆瘅”患者,其他学生选择阳陵泉、胆俞、日月等穴为其针灸,认真做好取穴、消毒、针刺、行针、得气、补泻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从而使学生在自编自演的情境中学会了疾病的辨证论治。

2.6 案例分析法

结合“针灸医籍选读”中提供的病案,让学生分组讨论。对《灵枢·五邪》中“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椎)五藏(椎)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学生能深入分析,提出适合临床的针灸治疗方案:取穴以肺俞、心俞、缺盆为主,并可加用大椎和阿是穴等。通过“咳喘”病病案分析,使学生不但学会了对本病的辨证论治,还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掌握了其他脏腑病的辨证论治规律。这样,使学生懂得了文选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针灸医籍的兴趣。

3 “理论—实践—临床”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理论—实践—临床”相结核的考核模式是为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形势,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模式评价体系。“针灸医籍选读”课的考核实行理论和实践双百分制,兼顾职业素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考核成绩与平时学习、实训、职业岗位能力、综合素质等相结合。课程考试中引入实例考核内容,考核学生对工作岗位所需的针灸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3.1 实训考核结合职业岗位能力情境化考试

任课教师与针灸推拿医生共同参与,采用职业岗位能力情境化考试,让考生对标准化病人执行针灸技术操作,考核学生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

3.2 考核中突出职业能力的评价

任课教师与行业专家一起,针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在“针灸医籍选读”课程中建立了以职业能力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既能考核学生对针推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对学生是否具备细致、准确、有条不紊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测试,从而更好地综合评价学生对针灸全过程的把握、处理及实际操作的能力。■

猜你喜欢

医籍文选针灸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3种医籍考对比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