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改造的思路及其实践

2012-03-19邓泽宏

关键词:文科工科特色

邓泽宏 李 曼 丁 宇

(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081)

一、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地方工科院校纷纷增设文科专业,但由于缺乏符合学校特点的定位及文科专业的整体规划,这些高校的文科专业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如在专业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如出一辙[1]。在办学定位上存在着盲目性和攀比性,普通高校总是在向国家重点高校看齐,各高校的管理体制、办学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千篇一律[2]。

随着高校扩招和生源减少,高校间竞争日益激烈。特色文科专业建设成为形成地方工科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内容。创新文科培养模式,优化文科专业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之更好地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吸引优质生源的基础,也是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科学定位并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自身特点对文科专业进行改造,依托优势的理工科背景,利用行业资源优势,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文科教育体系,已经成为诸多大学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特别关注的问题。

二、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的改造压力

在全国1 396所普通高校中,有1 285所为地方政府所属,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2%,其中工科院校占三分之一以上[3]。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多是在扩招背景下、在原有公共基础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重点综合性大学文科专业相比,这类新增专业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由于文科专业在多数理工科院校设立时间不长,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需要较长时间的学术积淀和专业积累,这类专业多数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践教学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近1/4的专业无实践教学的考核指标体系[4];在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着定位不准、课程内容缺乏规范性和前瞻性、课程设置交叉重复、教学各环节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加之缺乏教学互动、选修课程少、行业或区域特色不鲜明,这些缺陷可能让学生缺乏宽广的理论视野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进而造成学生人文底蕴不足、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较差等问题,最终让培养的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

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需要办出特色并形成优势。在办学初期,由于盲目追求学科、规模和层次,许多地方工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没有根据地域性、行业性以及学校优势突出特色而设定相应的培养模式,导致千人一面。这就要求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按照文科建设自身的规律,更应结合地方工科院校特点,依托优势专业,重点发展交叉学科和特色学科,强化自身的稀缺性,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培养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专业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的改造理念

(一)厚基础重应用的文科专业定位

地方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改造不宜盲目与综合大学比拼,更不能一味地向职业教育看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我国逐渐建立起培养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分类办学机制。对于地方工科院校而言,由于立足地方、招生规模大且学生素质居中,主要应以培养市场需求的、文理工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应用型人才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人才培养的中间层次(高层次是培养研究型人才,低层次是培养职业型专门人才),在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改造中,既要与研究型人才培养形成错位竞争,也要避免过度职业化的倾向。单纯以满足市场短期需求的职业化教育,会使文科专业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仅注重操作层面上的培训,淡化了基本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使学生缺乏进一步学习的能力或基础。此外,强调错位竞争并不是放弃向综合类重点文科高校看齐,尤其是师资和科研水平,教学团队仍需要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仍需不断提高办学层次,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将优势传统专业与文科专业方向紧密联系起来,创办具有特色的文科专业集群。只有教学团队的不断进步,才能让文科专业始终保持创新与发展的势头。

(二)差异化和错位竞争的文科专业改造方向

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改造要坚持立足地方和工文融合的差异化方向。地方工科院校一般由地方政府主办或协办,其学科专业应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建立密切联系,通过建立持久、稳定的沟通和联系机制,保持信息畅通,让高校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并通过科研项目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吸引更好的生源,进而培养出高层次人才,促进地方知识经济的发展。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地方重点工科大学应当在原有行业和产业的基础上,瞄准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5]。同时,地方工科院校只有依托所在地区及行业,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包括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部门和行业发展战略及发展政策等方面相结合,利用工科院校多学科、重实践的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工科背景知识的复合型文科人才,办出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的特色。地方工科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传统优势,确立独具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形成与之相应的教育风格和运行机制,积极与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培养其急需人才。以冶金行业为例,既需要有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的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的工程型人才,还需要大量的管理、服务、法律、贸易等技能型人才,地方冶金类工科院校需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根据自身条件,为冶金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提供大量高素质的职业性、应用型人才。此外,地方冶金类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还要主动根据冶金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专业,与国内重点综合性大学的文科专业展开错位竞争。再以上海某工科大学为例,该校结合其工科办学优势,选取材料、化工、机械等七个领域,通过课程建设,设计相应的课程说明、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教材或讲义、PPT讲稿等教学文件。尤其是课件思路清楚、制作精致、各有特色,有的以动画形式再现了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有的以大量的实物照片和现场照片让人身临其境,有的以清晰的脉络介绍产业的发展,有的高屋建瓴地阐述自己对产业发展的把握[6]。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有工科特色的经管人才培养方案。

(三)系统协作和循序渐进的文科专业改造路径

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改造是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等诸多环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环节的协作和支持,既需要认识到位,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更需要组织协调到位,才能保证专业改造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由于改造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其发展进程也会呈现出不均衡性,有些改造成果已经显现,有些改造还处在过程之中。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的改造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持久战战略。

四、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改造的实践探索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冶金材料及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管、医、文、经、法、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多年的文科专业改造探索中,明确了定位与优势,围绕冶金行业及湖北省经济发展需求,与传统冶金类优势学科相结合,大力培养管理、贸易、社会保障、法律等急需应用型人才,实现了文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通过工文结合的课程模块设计,培育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地方工科院校在打造特色文科专业品牌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其培养目标并相应调整课程体系。工科特色并非工科课程与文科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全面分析学生的理科基础水平后,选择相关学科恰当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有机地整合。武汉科技大学文科专业改造课程模块设计方面运用了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双模块构建方法,现有课程模块沿用的是多年运行的普通类型,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区别不大,第二模块则是文工结合的特色模块,将文科专业的课程设计与学校的优势工科专业方向相结合,与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相结合,代表了专业发展方向,但其完善程度尚待进一步加强。如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造中,在与大多数高校大同小异的普通贸易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基础上,设计出第二课程模块,将专业方向与学校的钢铁、冶金等优势学科相结合,开办侧重矿石贸易、钢铁进出口等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专业方向,让学生熟悉其生产和流通环节、市场格局、报价方式、海运指数等信息,使之能独立设计相应的贸易方案和风险控制策略。在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体系改造中,除保留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研究与分析的传统课程模块外,结合企业与地方经济需求,设计第二课程模块,将企业年金、社保精算等作为专业方向,突出其应用性和操作性的培养目标特色。在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造中,既坚持突出以普通法学各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基础的第一课程模块,又结合钢铁冶金企业的实际需要,开设知识产权为专业方向的第二课程模块,使学生熟悉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掌握专利和商标检索、资料查询的技能和方法,具备解决和处理知识产权代理诉讼与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任何培养方案或课程体系,其基础都是教学工作,教师和教学方法在文科专业改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要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引领学生实现由单纯知识接受者向知识探究者、团队合作者、课程参与者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武汉科技大学在文科专业改造中,探索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辩论互动、现场调研、情境模拟、仿真推演等,并综合运用网络等多种沟通手段,不断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利用现代实验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我国文科专业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在于缺乏锻炼动手能力的实验手段。武汉科技大学在文科专业改造中,以教学实验软件的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设。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通过设立46学时的国贸实务、海关实务实训课,利用教学辅助软件,让学生以进口商、出口商、银行等多重角色,独立操作并填写相关单据,仿真模拟国际贸易各环节。通过国贸实务实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国际贸易相关知识,也提高了其综合实践能力。在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中,利用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软件,让学生亲身经历政府管理的各重要工作环节,熟悉和掌握办公自动化程序。此外,上述两个文科专业还设有多项实验,拥有3个教学辅助实验软件。在法学专业教学中,模拟法庭让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法庭审判程序,训练司法技能,提高应变能力。

(四)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知识拓展和创新能力

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改造的成功与否,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年来,武汉科技大学注重在第二课堂领域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与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拓展知识,提高创新能力。2007年,学校将“软规制与中小企业发展”软科学课题内容作为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选题,获得湖北省“挑战杯”竞赛二等奖。2011年学校又将“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作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竞赛项目选题,获得湖北省“挑战杯”竞赛特等奖、全国“挑战杯”竞赛银奖。近年来,在许多诸如计算机、英语等省级或国家级专业竞赛中,武汉科技大学文科专业学生都获得了优异成绩。第二课堂知识拓展性的创新活动,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模拟仿真实践创新之中,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能力,培养了一种创新性理念,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在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办学原则指导下,武汉科技大学文科专业已逐渐形成了文理综合、注重实践、突出应用的全新培养模式,解决了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使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明显增强,得到用人单位的积极评价和肯定,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

五、结语

在地方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改造过程中,要立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多样化和差异性需求,明确切实可行的文科专业定位,凝炼出特有的专业特色,增强学校内部各专业学科间的相互支撑,从学生的特点和地方及行业需要出发,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整合、重组,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文科专业体系。

[1] 胡毓智.地方高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建设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30):38-40.

[2] 刘旭,叶巧先.论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J].现代大学教育,2005(1):98-101.

[3] 朱其东.地方工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7):84-85.

[4] 吴国英,吴雪.影响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因素的量化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139-144.

[5] 吴小节,汪秀琼,谢卫红,等.地方重点工科院校战略定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广东工业大学等11所院校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10(3):54-59.

[6] 彭本红,张丹平.一般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工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8):395-396.

猜你喜欢

文科工科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中医的特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