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渗透医德教育初探

2012-03-19覃玉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医风医德实验课

覃玉莲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卫生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2)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关乎人的健康和性命,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的教育,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塑德;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笔者将医德教育与医学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在中职卫校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渗透医德教育。现将实施措施及体会介绍如下。

1 加强中职卫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必要性

1.1 医德现状要求加强医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已由单纯的义务论扩展为公益论,对生命的看法也由单纯的生命神圣论转向生命神圣与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相统一的理论,医学模式已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医疗机构不仅要在技术方面,还要在社会道德方面体现医学和医务人员的作用[1]。然而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的情况却时有发生,据调查,医疗纠纷中只有少数是医疗技术问题,绝大部分是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问题[2]。某些医务工作者职业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对患者的疾苦麻木不仁,缺乏“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甚至存在权钱交易、收取红包、有偿救人等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已成为目前阻碍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专业课教师,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责无旁贷。

1.2 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要求加强医德教育

目前,中职卫校医学生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普遍存在以下道德和心理问题:缺乏应有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自卑、自贱心理严重;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自私自利心理较普遍。加之其正值青春期,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确立,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是所有医学类教师的使命。

2 中医学基础教学渗透医德教育的措施

2.1 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社会学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进行的,即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学会某种行为。因此,坚持正面教育,发挥榜样的力量是医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时刻以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情操、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范为医学生做表率,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因此,教师仪表要端庄大方,言谈要文明典雅,态度要真诚谦虚,举止要沉稳冷静、温文尔雅。教师既要在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悉心讲解,课后热心解答,又要真诚友善地对待每位医学生,让其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积极参加人文知识讲座,学习医学伦理学知识,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2.2 课堂渗透

由于中医学基础课程内容多、学时偏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医德教育,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炉,将医德教育随机渗透、自然贴切,让学生乐于接受[3]。备课时精心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讲授时,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适时开展医德教育。

2.2.1 结合中医学发展简史渗透 讲授中医学发展简史时,综合提炼历代名医的道德闪光点,结合他们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渗透医德教育。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堪称为医德的精华,提出“大医”者必备两个要件:一是精,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二是诚,要求医者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之心,怀揣“大慈恻隐之心”,提倡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他还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强调“苍生大医”要有一颗淡泊名利之心。东汉名医华佗痛恨封建豪强,同情劳动人民,数度婉拒为官的荐举,宁愿手捏金箍铃,于民间奔走为民除疾。正是这份淡泊名利的济世仁心,才使其排除世事烦扰,安心于医学事业,成为外科鼻祖。战国时期扁鹊不但具有高超的医技,而且具有高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当他治愈虢太子的尸蹶证,大家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时,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患者并没有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恢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另有三国时期名医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治病救人,不收诊金,只求患者病愈后在庐山上种杏,杏树成林后他将杏子换成粮食救济穷人,留下“杏林春暖”的佳话。而这些德才兼备、怀着恻隐之心、厚德爱人、淡泊名利、仁心济世的高尚医德,正是历代名医成功的秘诀。

2.2.2 结合病因中疫疠内容渗透 讲授病因中的疫疠内容时,介绍孙思邈面对当时众人谈之色变的麻风病患者仍“余尝手疗六百余人,莫不避之,差者十分有一,莫不一一亲自抚养”,若没有高尚的医德,面对烈性传染病,何来如此的胆量与境界?又如吴有性,其在温疫肆虐、医者束手无策时深入疫区,观察患者的症状、探讨疾病病因、病机、传变以及治疗方法等,著成历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借此例告诫医学生,现代社会仍会不断出现未知疾病,在每次考验来临时,都要以孙思邈、吴有性等名医为楷模,让这些名医的精神指引着他们恪尽职守,勇赴危难[4]。

2.2.3 结合诊法中的问诊内容渗透 讲授问诊内容时,让医学生按照医德中“礼貌待人,文明行医;对待患者,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患者;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为患者保守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患者隐私与秘密”的要求进行问诊,并举例说明对待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的语言问诊技巧。

2.2.4 结合方药基础知识渗透 讲授方药基础知识时,结合当前社会现状告诫医学生要时刻为患者着想,同情、关心、体贴患者,主动为患者节约费用,不开大处方,遵循医德中“坚持因病施治,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如对同一疾病能用便宜药治愈绝不用贵药,以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对于气虚患者则可用较为经济实惠且具有相同功效的党参代替价格昂贵的人参等。

2.2.5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渗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中适时穿插医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对医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抗击“非典”英雄邓练贤、叶欣等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5·12”汶川地震中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等。医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对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2.3 实验渗透

2.3.1 围绕实验课的常规要求渗透 首先,要求学生实验课前洗手、修剪指甲;实验课时穿戴整齐,工作服保持干净,爱护实验器材,随时注意用火安全;实验课后打扫卫生,实验器械及时清洗归位、摆放整齐,同时告诫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也属于医德医风的范畴。其次,要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学生在实验课上拿着针具、火罐、点燃的艾条嬉戏打闹,或在按摩床上点燃艾条等。

2.3.2 围绕实验课的专业要求渗透 中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针灸推拿拔罐法。由于针灸推拿拔罐操作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不适及疼痛感,故要求医务工作者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在治疗前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操作步骤及意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给患者针刺时应选择使其感觉舒适的体位,同时动作规范、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其痛苦;针刺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如有不适立即出针,并采取相应措施;给患者做艾灸治疗时要询问其是否感觉烫热,并及时调整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以免烫伤;给患者推拿时要求动作柔和,切忌使用暴力,以免损伤其皮肤;给患者针灸推拿拔罐时要注意为其采取保暖措施,以防着凉等。以上实验课的专业要求均体现了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及良好的医德医风,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因此,要寓医德教育于专业技能培养,在各种技能操作中增强医学生对医德医风的切身体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4 课后渗透

2.4.1 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 让医学生到医院进行见习,则是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进行医德教育的最佳时机。对临床违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等,强化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2.4.2 举办医德教育讲座 不定期地邀请医学专家及有突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来校举办医德教育讲座。通过名家的再教育,发挥其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2.4.3 开展板报宣传活动 利用板报的公开性及宣传性对古今中外名医及身边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模范事迹进行报道,大力弘扬优秀的医德医风,以此鼓舞和教育学生对照先进找差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4.4 开展医德知识竞赛 利用青年医学生求知好胜的心理,开展医德知识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争中自觉接受良好医德的影响,提高对善恶的辨别力。

2.4.5 组织学生进行义诊 组织医学生义诊,可使其增强与劳动人民的感情,培养学生救死扶伤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医疗意识。

2.4.6 开展课后专题活动 举办医德医风演讲会、医德知识猜谜会、医德医风文艺晚会等课后专题活动,利用第二课堂巩固医德教育。

3 中医学基础教学渗透医德教育的体会

(1)教师应不断加强医德理论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为人师表。

(2)进行医德教育,切忌空泛说教,要注意结合典型事例进行渗透,使医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才能收到切合实际的教育效果。

(3)平时要注意收集身边及媒体报道的典型医德实例,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时才能信手拈来,而且这些医德实例具有代表性及说服力,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每次渗透医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多,以免喧宾夺主,影响专业课的正常授课进度。

(5)可将医学生平时的思想品德表现纳入专业课的期评考核中,将医德医风教育与学生日常量化管理相结合,以期起到良好的督导作用。

医学生的医德教育需要长期不懈、循序渐进地进行,与学校教育和医院、社会、家庭及自身教育息息相联,只有通过反复教育、循循诱导和巩固强化才能使医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医德素养。

[1]尚醒立.解剖学课堂教学目标中融入医德教育目标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4):96-97.

[2]莫雪妮,杨益宝,唐梅文.诊断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3(2):109-110.

[3]詹悦.浅谈医德教育在五官科教学中的渗透[J].医学信息,2011(6):2782-2783.

[4]叶瑜,莫志红,莫智旭,等.中医各家学说中加入医德教育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6):421-422.

猜你喜欢

医风医德实验课
通过医德医风智慧考评体系建设正向激励医务人员行为导向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浅谈促进现代藏医药发展的医德医风问题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