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就业前的相关意识培养
2012-03-19何丹
何 丹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与检验系,四川 绵阳 621000)
结合从教感受和实习就业单位的反馈,笔者总结出以下4项检验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应加强的意识教育。
1 卫生安全意识
检验科是医院内较为特殊的医疗技术科室,承担着全院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标本的检测和检验。这些标本具有较大的传染性,一是标本的采集和检测测试不当将威胁到检验工作人员本人的健康,二是标本及相关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将威胁到医院的公共卫生安全。所以,检验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应加强培养卫生安全意识。
(1)加强卫生安全的意识培养,在实习前的《卫生法规》等课程中,针对性的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从法制和规定层面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医源性感染的潜在威胁,树立卫生安全意识。(2)强化学生的个人卫生观念,教导学生在检验工作岗位上要有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加强无菌观念,如参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的“七步吸收法”坚持勤洗手[1],将个人的和科室的电话、门把手、水龙头、试验台和工作服等妥善使用和管理,严格清洗和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3)参考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范学生的操作流程。有文献指出,在检验人员的工作中,针刺伤发生率为11.63%。除此之外,在检验工作中,常常使用到的吸管、滴管、试管、玻片、培养皿等玻璃制品在很容易将检验人员划伤,划伤后感染传染病的几率很高。所以,要使学生在在校学习和实训中严格参考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在检验工作中,穿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包括一次性手套甚至乳胶手套),从而降低因为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风险。在检验过程中,从采血或接收标本、标本的离心、标本的保存和处理都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制度,安全地进行检验操作并出具检验报告单。(4)着眼公共卫生安全,做好医疗废物严格分类和正确处理。检验工作中处理的大量患者标本以及检验过程中使用过的大量一次性用品(如试管、离心管、滴头、酶标板等)需要进行妥善的处理,否则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引发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在学生实习就业前,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医用废物,参照感染性、病理性、化学性、损伤性和药物性规定对医用废物进行分类[3],统一由医院相应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消毒或销毁处理,杜绝因医疗废物的随意处理而引发的医院感染。
2 服务患者意识
检验科室作为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医疗技术科室,日常工作中需要和不同病例、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地理区域等的患者交流。因此,分析患者心理表现、关心患者心理需求、为患者竭诚服务是检验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意识之一。2010年,山东省某医院对门诊检验患者选取200例进行心理状况测查,结果显示,检验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一定的恐怖心理,对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存在着怀疑和不信任。同时,患者存在着有关自尊、沟通和康复的心理需求,这些都可能影响到检验过程中标本的顺利采集。因此,教师应教导学生在检验工作中树立服务患者意识,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包括一些必要的心理疏导方法。对患者要重视心理关怀,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适时、适度的心理抚慰与关怀,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医患关系,以提高检验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4]。
3 临床协作意识
检验科室与医院的其他科室有着密切的联系,检验科室中的项目开展、仪器使用和检验结果的精确程度直接关系着临床医生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加强检验科室工作人员和临床医生、护士等的交流协作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推行临床路径之后,对检验工作人员更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5]。因此,教师应教导检验专业学生要具有临床协作意识,在实习和就业单位要团结科室同志,发挥检验科室的多功能作用,主动积极的定期到相关科室征求意见和建议,并运用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对于临床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应及时学习开展新的检验项目[6];而检验科室在引进新仪器、设备和新检验项目前,要认真听取临床科室的意见,充分论证仪器和所开展项目的实用性和可行性[7]。只有这样充分的以多种形式加强与临床科室的交流协作,才有助于更好的完成检验科室工作,提高检验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4 职业规划意识
针对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时分布于不同条件的检验部门,年龄多在18~22岁间,不能顺应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所以,教师应教导我校检验专业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规划意识,以便在检验专业的临床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具体在实习就业前的教育中,就将临床检验师对于不同学历层次人员的报考条件的规定,报考科目的要求等告知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他们实习就业后通过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方式提高学历,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鼓励学生在去往单位后要与临床科室加强交流,以创新思维寻求合作,开展条件达到的科研项目,成就全面发展的检验工作人员。
[1]吴敏解.加强检验科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19.
[2]徐昌君,姜春娴.医务人员刺伤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789-791.
[3]邵永生,马淑慧,王域平,等.加强检验科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17-118.
[4]江玉中.门诊检验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分析[J].中华民康医学,2011,21(4):489-493.
[5]赵秋剑,薛海鲸.推行临床路径对检验人员带来的挑战[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4):294-295.
[6]张钦春,陈志华.试论如何提高检验服务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2011(3):241.
[7]陈善昌.浅谈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沟通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2011,21(1):223.■